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所謂的“外戚專權(quán)”,“外戚”和“宦官”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政治勢力。 在封建皇權(quán)國家,有皇帝就會有“外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當(dāng)出現(xiàn)“幼主”登基時,以母親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就會順勢把持國家權(quán)力。 在中國,西漢就出現(xiàn)了外戚專權(quán),如霍光、王莽,西漢更是滅亡于王莽篡位。但到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不僅內(nèi)有衰落,更是達(dá)到了頂峰,甚至決定皇帝的廢立和生死。如和帝時的竇家,殤帝、安帝時的鄧家、閻家,沖帝、質(zhì)帝、桓帝時的梁家。 還有《三國演義》中提到的大將軍何進(jìn)等。其中尤以沖帝、質(zhì)帝、桓帝時的外戚梁冀最為猖狂驕橫,只因質(zhì)帝年幼卻很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跋扈將軍也”,即被梁冀毒死。把正準(zhǔn)備和自己妹妹結(jié)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桓帝。從此,梁冀專權(quán)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獨(dú)斷?;蕦m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在梁冀專權(quán)的20多年中,外戚的勢力發(fā)展到頂峰。梁家前后有七個人被封侯,出了三個皇后,六個貴人,兩個大將軍,女眷中有七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三人娶公主為妻,各級將官多至五十七人。當(dāng)時官吏升遷調(diào)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后才敢到尚書臺辦手續(xù)。 但即便如此,再厲害的外戚,也不能永遠(yuǎn)猖獗下去,一般也就是“一代而亡”,很少能超過兩代。當(dāng)小皇帝逐漸成年,就會利用身邊的宦官,打擊外戚勢力,奪回權(quán)利。 如梁冀所立的桓帝,再梁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之后,就借助宦官之力,發(fā)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查抄他家財產(chǎn),多達(dá)三十億,相當(dāng)政府全年稅租收入之半。《三國演義》中的何進(jìn),也是被十常侍所殺。 但卻有這么一個外戚家族,卻能延續(xù)千年,這就是是日本的“藤原”家族。 圣德太子 (圖) 公元592年“推古天皇”即位,立圣德太子為皇太子,圣德太子攝政時進(jìn)行改革,日本國力大增,這時的日本不僅自稱“天皇”,于中國的“皇帝”相抗。在其致隋煬帝的國書中還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jì)后半葉,日本遣唐史正式將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但圣德太子沒等到繼位,先于推古天皇去世,“推古天皇”遺言由圣德太子的兒子、蘇我馬子的外孫山背大兄王繼位,但蘇我蝦夷怕圣德太子一派勢力太大,擁立敏達(dá)天皇長子押坂彥人大兄皇子的兒子田村皇子,繼位為第34代舒明天皇。 押坂彥人大兄皇子的另一個兒子茅淳王生了一個女兒,叫“寶女王”,嫁給自己的叔叔舒明天皇為皇后。舒明天皇死后,皇后寶女王繼位為第35代皇極天皇。 舒明天皇 (圖) 在舒明、皇極兩朝,蘇我馬子、蘇我蝦夷、蘇我入鹿三代大興土木、勞役人民、暴虐驕橫。舒明、皇極二天皇的兒子中大兄皇子,求教于留學(xué)隋唐歸來的學(xué)生和僧侶,立志革新政治,增強(qiáng)王室權(quán)威。公元645年,在大臣“中臣廉足”的幫助下,發(fā)動“乙巳之變”,刺殺了蘇我入鹿,勸降了蘇我氏部屬,迫使蘇我蝦夷自焚,至此權(quán)力重歸天皇。 作為外戚的蘇我氏,從第29代欽明天皇時蘇我稻目的兩個女兒蘇我堅(jiān)鹽媛和蘇我小姊君被欽明天皇納為妃算起,之后的蘇我馬子、蘇我蝦夷,到公元645年乙巳之變,蘇我入鹿被刺殺,蘇我蝦夷自焚為止,前后共歷四代,算來不過把持了不到一百年。正應(yīng)了中國那句古話,“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可沒想到正是為了鏟除外戚的蘇我氏,導(dǎo)致另一個外戚家族登場,而且這一登場就是一千二百多年長盛不衰,這就是“藤原”家族。 中臣鐮足 (圖) 到了第38代天智天皇登基后,賜給“乙巳之變”和“大化改新”中的功臣中臣鐮足一個姓氏:藤原。此后,藤原氏長期受天皇賞賜,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 天智10年(公元671年)12月天智天皇病故后,天智天皇的長子大友皇子控制近江京,掌握皇權(quán)。672年與叔父大海人皇子爭奪皇位,發(fā)生壬申之亂。7月在瀨田川之戰(zhàn)中大友皇子失敗,自縊而死。勝利的大海人皇子則成為第40代天武天皇。 公元697年,藤原(中臣)鐮足之子藤原不比等又擁立草壁皇子與天智天皇和蘇我侄娘所生的阿陪皇女所生的輕皇子繼位為第42代文武天皇。藤原不比等因擁立之功,并作為文武天皇的保護(hù)人而登上了政治的前臺。因此,藤原不比等得以繼承藤原氏,其異母兄弟只能姓舊姓中臣氏。 公元708年,文武天皇病逝時首皇子仍然年幼,阿陪皇女作為過渡天皇即位,成為第43代元明天皇。公元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開始了日本歷史上知名的“奈良時代”。 在元明天皇時代藤原家族的勢力即已開始躥升,藤原不比等出任右大臣,權(quán)傾一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藤原宮子嫁給文武天皇,宮子生下首皇子。 公元724年,第44代元正天皇傳位于首皇子,為第45代圣武天皇,圣武天皇立藤原光明子為后,藤原光明子是藤原宮子的異母妹妹,等于是圣武天皇娶了自己的親姨。此后,藤原家族以外戚和朝臣的雙重身份,掌握朝政,長期受天皇賞賜,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同時,這也開了開藤原氏一族立后之端,也打破了皇室自古以來不選皇族以外的女性為后的制度。 此時藤原氏已經(jīng)和天皇家族融為一體,又掌握了實(shí)際權(quán)利,更令世人驚訝的是,從公元724年圣武天皇算起,76位天皇中竟有54位是藤原家出身的女性所生。 到了公元9世紀(jì)初,第52代嵯峨天皇就是藤原氏的女性所生,他在位時設(shè)置了相當(dāng)于天皇秘書的“藏人頭”,由深受天皇信任的藤原冬嗣出任,負(fù)責(zé)朝廷的機(jī)密文書,處理訴訟事務(wù),成為實(shí)際上的朝廷首席執(zhí)行官。嵯峨天皇還并把自己的女兒潔姬許配給了藤原冬嗣的次子藤原良房。這是日本皇族第一次把皇家女兒下嫁給臣子,之前從未有過。 文德天皇 (圖) 到了藤原良房時,更是變本加厲,能干預(yù)皇子的推立和天皇的傳位。公元850年,藤原良房脅迫第55代文德天皇,不顧文德天皇已有三個皇子,冊立自己剛剛出生僅9個月大的小外孫“惟仁親王”為皇太子。 公元858年,文德天皇突然死亡,年僅九歲的惟仁太子繼位,為第56代清和天皇。藤原良房以太政大臣和天皇外祖父的雙重身份,于公元866年正式“攝行天下之政”,開非皇族而“攝政”的先例。 到了藤原冬嗣的養(yǎng)子藤原基經(jīng)掌權(quán)時,天皇徹底成為傀儡。公元877年,藤原基經(jīng)脅迫清和天皇退位,立9歲的皇太子為第57代陽成天皇,自己以舅父身份繼續(xù)“攝政”。8年后,17歲的陽成天皇又被迫以身體有病為由退位,做了太上皇。藤原基經(jīng)不顧別人的反對,擁立與自己關(guān)系親切的表兄、時已55歲的時康親王為第58代光孝天皇,時康親王從輩分上是第54代仁明天皇的兒子,也就是陽成天皇的叔祖父,本來不太可能繼位。但經(jīng)由這次政變,之后的天皇全部都是光孝天皇的子孫,原本的長房皇族則被排除在繼承序列之外。 光孝天皇 (圖) 為此光孝天皇對藤原基經(jīng)的擁立感激不盡沒,下詔讓其“攝行萬政”作為報答。他還把自己的29名子女全部賜姓“源氏”,降為臣藉,未立太子,以示在立嗣的問題上,也要完全聽從藤原基經(jīng)的安排。 3年后光孝天皇去世,宇多天皇即位,一方面攝于藤原基經(jīng)的威勢,一方面也是真心感謝他,下詔宣布:凡事無論大小須先要“關(guān)白(意思為“稟告”)于太政大臣”,這就是“關(guān)白”一職的出處,然后再奏給天皇。自此,“關(guān)白”這一特殊職位便產(chǎn)生了。至此日本正式進(jìn)入“攝關(guān)政治”(攝政和關(guān)白的合稱)時期。藤原家族,以外戚出任攝關(guān),長期左右朝政,直至11世紀(jì)末,近200多年。 11世紀(jì)中葉以后,藤原氏的專權(quán)日漸受到皇室和官僚的反對。公元1086年,第72代白河天皇為抵制藤原氏,讓位給年僅8歲的第73代堀河天皇,退位出家成為白河法皇(退位后的天皇稱上皇,上皇出家稱法皇)。他在自己的住處建立“院廳”,任命官吏,挑選武士保衛(wèi)太上天皇和院廳,國政事務(wù)都?xì)w院廳處理,“院政”由此誕生。 白河天皇 (圖) 白河法皇晚年六十多歲時看上了藤原氏的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藤原璋子。藤原璋子在輩分上是白河的孫女,年幼時即在宮中成長,深受白河天皇之寵愛,時常將璋子抱在懷中,待璋子稍稍年長后,卻和白河天皇傳出了丑聞。白河于是讓自己的孫子第74代鳥羽天皇娶了藤原璋子。后來藤原璋子生的第一個孩子,鳥羽天皇懷疑他是自己父親白河的,所以非常不高興,稱這個兒子為“叔父子”,也就是名義上是他兒子,實(shí)際上是自己的叔叔。白河法皇還強(qiáng)迫鳥羽天皇于公元1123年讓位于這個年僅5歲的孩子,即第75代崇德天皇,鳥羽對這件事一直耿耿于懷,等到自己的父親白河法皇一死,崇德就失勢了,鳥羽百般打壓崇德,讓長子崇德早早退位了,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七子,成為第76代近衛(wèi)天皇,后來又讓四子即位,成為第77代后白河天皇,最后崇德叛亂,被后白河打敗流放,死在島上。后來,崇德天皇成為日本四大怨靈之一,世稱“日本第一大魔王”。 在各方反對藤原氏的時候,新興武士階層登上歷史舞臺。為了從外戚手中奪回皇權(quán),朝廷不得不借助于新興的武士集團(tuán)的力量?!霸词稀蔽涫繄F(tuán)是成長最快、最強(qiáng)的武士團(tuán)之一。公元1192年,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與朝廷相并立,形成了雙重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 鳥羽天皇 (圖) 而源賴朝的父親是源義朝,母親是出身于藤原南家的由良御前。源義朝的父親是河內(nèi)源氏首領(lǐng)源為義,母親是白河法皇近臣藤原忠清的女兒。由此可見,源氏的鐮倉幕府與天皇皇室和藤原氏其實(shí)都是一家,用中國話說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它是日本皇族降為臣籍的時候所賜予的姓氏之一,通常是下賜給被降為臣籍的皇子皇女,它所附帶的姓是“朝臣”。“源”這個姓氏始于第52代嵯峨天皇,嵯峨天皇因子女太多,國庫無力供養(yǎng),下詔書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為臣籍,賜姓“源”。后世的20多位天皇也曾賜姓過“源”這個姓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56代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河內(nèi)源氏就是“清和源氏”的一支。 后來的室町幕府的足利氏,也是出自清和源氏,家祖為源義家之孫、源義國之子源義康,即足利義康。他繼承了父親的下野國足利莊,這也就是足利氏的開端。之后的德川幕府,德川氏也是出自清和源氏。這也是日本天皇能傳續(xù)至今,能“萬世一系”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當(dāng)年都是一家,沒必要做得太絕。 著名的“一休哥”,他的父親就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后小松天皇,他的母親一種說法也是出自藤原世家,叫藤原照子。 后小松天皇 (圖) 到了幕府時期,這時的日本類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形成了相對固定的“門閥大族”,貴族的世襲化,形成了“武家”、“公家”,兩廂并存。 平安時代的藤原忠通的子孫分為近衛(wèi)、松殿、九條三家。而后松殿家失勢,近衛(wèi)家分為近衛(wèi)、鷹司,九條家分為一條、二條、九條。近衛(wèi)、鷹司、一條、二條、九條五家合稱五攝家,自鐮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為止,除了豐臣秀吉、秀次以外,攝政、關(guān)白的職位均由這五家所出。 直至近代明治維新,日本政治與軍事主要把持在“薩摩藩”和“長州藩”勢力手中。在元老政治時代,九元老中薩摩和長州各分列四席,4V4,最后選了最小的出身京都的貴族的西園寺公望。一般認(rèn)為,西園寺氏就起源于藤原北家。 “長州藩”元老團(tuán)和“薩摩藩”元老團(tuán) (圖) 直到日本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前的首相“近衛(wèi)文磨”,都是出自藤原氏。正因?yàn)檫@種典型的貴族公子哥出身,才在日本流傳著“近衛(wèi)文麿是富士山”的說法。也就是“從遠(yuǎn)處望很漂亮,但到了近處看就全是巖石,粗糙不堪?!?/p> 直到近代,第120代仁孝天皇,生母是藤原婧子,皇后是藤原繁子。第121代孝明天皇,生母是藤原雅子,皇后是藤原夙子。第122代明治天皇,生母是藤原慶子,皇后是藤原美子。第123代大正天皇,生母是藤原愛子,皇后是藤原節(jié)子,藤原節(jié)子生第124代昭和天皇。 所以,放眼全世界,“藤原家族”被叫做“史上最牛外戚”,可謂實(shí)至名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