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前準備: 檢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屬異物,如粘貼膏藥需去除。 線圈:體部相控陣線圈或脊柱相控陣線圈(該線圈前腹部信噪比較差)。 體位:仰臥位,足先進(如使用脊柱相控陣線圈頭先進),身體與床體保持一致,使掃描部位盡量靠近主磁場及線圈的中心,線圈中心置于髂前上棘,膝部可適當用海綿墊墊高,減輕運動,下腹部可用海綿墊壓迫可減輕腹部運動偽影。雙手抱于胸前,注意保護聽力。 定位位置:髂前上棘。 常規(guī)掃描方位:斜橫斷位,斜冠狀位。
橫斷面:BH Calibration Scan 橫軸位掃描校準序列 如使用相控陣線圈,所有序列需進行掃描校準序列。 中心定于掃描部位的中心位置,層厚8MM,單次采集,如范圍不夠,可增加層厚。 相控線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針對相應的線圈進行校準。Pure可改善多通道線圈圖像的均勻性,SCIC能糾正信號均勻性,Asset可加快掃描速度。 頻率編碼為前后。
橫軸面:AX T1 FSE 橫軸面T1加權序列 在矢狀位和冠狀位上定位,在矢狀位上調整角度使定位線垂直于骶骨長軸,在冠狀位上調整定位線使骶髂關節(jié)對稱掃描,掃描范圍上至骨盆上緣下至髖臼,需包括整個病變范圍。 去掉加上下飽和帶,可縮短掃描時間。 使用NPW,頻率編碼方向為前后。
橫軸面:AX T2 FS FSE 橫軸位T2脂肪抑制序列 復制AX T1 FSE定位線。 添加上下飽和帶,可減輕血管搏動偽影,使用于FS抑脂技術需添加局部勻場。 關節(jié)的T2加權常使用較短的TE,較短的回波鏈。 使用NPW,使用利用部分Phase FOV,縮短掃描時間。 頻率編碼方向為前后。 橫軸面:AX DWI 橫軸位DWI序列 復制AX T1 FSE定位線。 添加上下飽和帶,可減輕血管搏動偽影,添加局部勻場可改善圖像質量。 使用大FOV掃描,B值600-800。 頻率編碼方向為左右。
冠狀面:COR T1 FSE 冠狀位T1序列 在橫斷位和矢狀位上定位,矢狀位上調整角度使定位線平行于骶骨長軸,在橫斷位上調整定位線使兩側對稱掃描。掃描范圍包括骶骨前后緣,需包括整個病變。 去掉加上下飽和帶,可縮短掃描時間。 使用NPW,頻率編碼方向為上下。
冠狀位:COR STIR 冠狀脂肪抑制加權序列 復制COR T1 FSE 添加上下飽和帶,可減輕血管搏動偽影,使用STIR抑脂技術對于大范圍掃描效果更佳。 頻率編碼方向為上下。 注意事項: 1.患者膝部可適當用海綿墊適當墊高,減輕運動偽影。 2.骶髂關節(jié)一般行大FOV范圍的掃描,若需觀察骶髂關節(jié)細微結構可用小FOV的高分辨率掃描。 骶髂關節(jié)掃描常規(guī)序列推薦: AX T1 FSE AX T2 FS FSE AX DWI COR STIR COR T1 FSE 如需增強掃描可分別行AX、COR的增強掃描,AX FS T1+C, COR FST1+C分別復制平掃的AX,COR定位線即可,造影劑:0.2mml/kg或者0.1mmol/kg 。
骶髂關節(jié)掃描技術參數(shù)推薦: FOV 25~32CM,層厚4~5mm,間距1.0mm,矩陣=>320*224。
AX T1 FSE:FOV 30CM,層厚4mm,間距1.0mm,矩陣320*224。 AX T2 FS FSE:FOV 30CM,層厚4mm,間距1.0mm,矩陣320*224。 AX DWI:FOV 35-40CM,層厚4mm,間距1.0mm,矩陣128*128。 COR T1 FSE:FOV 30CM,層厚4mm,間距1.0mm,矩陣320*224。 COR STIR:FOV 30CM,層厚4mm,間距1.0mm,矩陣320*224。
實例: 更多磁共振知識,請登錄www.mrihome.com |
|
來自: 昵稱42715024 > 《MR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