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男,(1900年--1996年),原名陶文,字博吾,別署白湖散人,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人。 中國詩、書、畫藝術大家,尤其他的書法,被列入20世紀100年間最杰出的20位中國書法家之一。 1926年考入南京美術專科學校,從沈溪橋、梁公約、謝公展諸先生學習書畫。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術專科學校,從黃賓虹、王一亭、潘天壽、諸聞韻、賀天健等先生學習書畫,從曹拙巢先生學習詩文。生性談泊名利,不求聞達。藝術上極為推崇吳昌碩,一生受其影響至深。 他對真、草、隸、篆四書皆精,然以大篆、行書成就最為突出。 其行書,全然不顧技巧、章法,憑感覺直書,隨意而為,特別到晚年,更是純真自然,無拘無束,使筆下作品有一種不假雕飾、稚拙天真的古典原始味道,讀后令人既感陌生,又覺新鮮。 篆書,主要集中在散氏盤和石鼓文方面,最初受吳昌碩影響較深,但由于先生個性使然,憑自己的功底和膽識,對吳昌碩有取有舍,終于自成面目。 陶博吾題畫寫字,一向不寫前人舊句,必獨出心杼。他的詩句雖然語詞淺易,卻不俚俗,更不油滑。沒有字斟句酌的精致,卻充滿渾樸的沖擊力。這不僅是因為他自小學詩,十四五歲就能與本縣“六雅堂詩社”老先生唱和,對舊體詩體裁掌握純熟,更是因為他已經把詩化為自己的生命形式,字字從生活中流出,所以令人讀起來倍加親切。像他的《鱖魚圖》題畫詩:“不讀詩書不種田,一竿來往大江邊。鱖魚釣得二三尾,又有殘春買酒錢。”淺白如話,卻詩味盎然。 無論是在書、畫還是詩上,他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從翰墨間,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在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中遍歷苦難的老人,和他那執(zhí)著深沉的靈魂。作為一介布衣,他默默承受著歷史的憂患,僅僅用一支筆來寫出胸中的磊落之氣。這真正是一個傳統文人的表達方式——隱忍、感受,并在筆墨中宣泄。 鄭板橋有一首《沁園春》寫道:“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吁一兩聲!”陶博吾的經歷和情感世界無疑是異常豐富的,這從他的詩文聯句中尤其能看出來。如果試圖更好地理解陶博吾的書畫,必然離不開談他的詩。 先生一生著作頗豐,著有《習篆一徑》、《石鼓文集聯》、《散氏盤集聯》、《博吾詩存》、《博吾詞存》、《博吾聯存》、《題畫詩抄》、《博吾隨筆》等。另有《田園詩存》、《逃亡詩存》、《浩劫詩存》未出版。 弘韻文化編輯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