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樓上向北遙望,俯瞰城池的景觀,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雖然生活在這座城市里已有多年,但未曾今天這樣登高望遠(yuǎn)城市的景觀。放眼望去一覽無遺,近處建國路由北向南延伸,宛如像一條臥龍,密密麻麻的車流一字排開,等待著信號燈。遠(yuǎn)處,哲里木大橋下的遼河,被冬雪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塵封著這條母親河。 遼河,由西向東貫穿著這座城池,遼河堤岸上鐫刻著悠悠蒙古風(fēng),敘寫著從亙古走來的哈布圖哈薩爾的傳說和輔政幾代朝臣的孝莊文后的睿智于仁慈。遼河堤岸故取名“科爾沁歷史文化長廊”。曾多次漫步在這條長廊,也曾多次聆聽過那默默的訴說,舉目凝望,靜靜地塵封在隆冬的遼河一種思想在心中激蕩,一種情懷在飛越。飛越中清清的遼河歡騰雀躍,激蕩而又洶涌的奔流著,那潺潺的奔流中伴隨著悠悠的馬頭琴聲,琴弦里飛出那從遠(yuǎn)古走來的韻律,那韻律中訴說著這個民族的魂,扣人心弦,令人激昂。仿佛耳邊轟響著鐵騎奮蹄的疾馳。琴弦里飛出孝莊遠(yuǎn)嫁時的那種眷戀和不舍。博王抵御倭寇,帶領(lǐng)蒙古騎兵血染疆場,捍衛(wèi)國土的千古篇章,嘎達(dá)梅林奮起力敵維護(hù)民族利益的壯舉。一件件、一樁樁歷史的變遷仿佛在遼河水的漣漪中彰顯,一首首民歌呸,一篇篇美文散播在遼河之中。6萬平方公里的科爾沁腹地生養(yǎng)著300多萬通遼兒女。崛起的通遼,猶如塞外明珠敘寫著篇篇華章,捍衛(wèi)著垂青的史冊,續(xù)寫著贊歌。 凝視著靜靜的遼河,奔騰的是心中的情懷,撲入視覺的是城市的美觀,激蕩心中的永遠(yuǎn)是那民族魂。未曾氣餒,是因為從小飲著遼河水;不曾蹉跎,是因為身為科爾沁之子。俯瞰著靜臥的遼河,注視著冰雪覆蓋的母親河,有一種思想激活在內(nèi)心深處,有多少英雄在這片沃土上誕生,有多少壯舉在這片沃土上演繹過,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曾在這片熱土上拋頭顱撒熱血,這一切的一切隆冬的飛雪怎么能覆蓋,這一切的一切凜冽的堅冰又怎么能塵封! 作者:周斯欽 摘自《通遼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