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驅還是后驅,哪個動力好,哪個加速快?自從身邊的人知道我是搞汽車研發(fā)的以來,已經(jīng)被問過N百次了。。。今天,諾諾熬夜寫了一篇吐血科普貼,爭取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說明白,借傳播能力超強的浩大諾粉軍團,把這個信息普及開,讓愛車一族從此不再為這個事困擾! 以諾嫂的座駕為例,奧迪A4 B7 1.8T 手動,先忽略發(fā)動機和手動擋,就借用這臺車的動力學參數(shù),說簡單點,就是借用這個平臺,比如軸距、重心高度、前后軸重比,輪胎參數(shù)等,通過計算來引出結論。這也是德國人經(jīng)常用的方法,用真實案例來講學,而不是從一堆方程入手。 這是一臺前驅車,重心偏高且略微靠前,前后軸重比約為60%:40%,如果發(fā)動機逐漸提高數(shù)據(jù)扭矩的話,車子加速感就會越來越強。于是我們計算出下面一個曲線圖,表示發(fā)動機數(shù)據(jù)扭矩和車子加速度的理論對應關系。為了形象一些,我們采用g作為加速度單位,1g就是一個重力加速度。 (如果您用手機看不清圖里的小字,可以用電腦,去我們的官網(wǎng)閱讀:www.nuonuo.com.cn) 這個圖很粗淺,甚至是不對的,不要以為買臺280Nm的車就可以獲得1個g的彈射起步,那么千萬級的超跑們都會笑的。加速度不可能無限制提高的,它受到輪胎抓地力、路面情況的影響,終歸會碰到天花板,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這個天花板在哪里。 體驗過加速的車主都知道,車子加速時,整個車身會有后仰的趨勢,說形象一些就是車頭抬起,屁股坐下,重量會發(fā)生后移。 的確,如下圖,絕大多數(shù)車的重心(O點)都高于車輪中心(C點),通過車輪中心作用的驅動力F,會對車身中心造成一個順時針的力矩,使車頭上仰,前軸變輕。 (保持諾諾作風,示意圖親筆畫!) 我們可以通過公式推導計算出不同加速力道所造成的前軸軸重減少,而前軸越輕,車輪就越容易打滑。諾諾省去繁雜過程,直接看下圖的紅色虛線,這就是在不同的動力輸出下的加速度物理上限,即“天花板”!也就是說,高于這根紅色虛線的加速度都是實現(xiàn)不了的,會以車輪打滑告終。所以這臺車的最大加速度,其實只有0.46g。 關于上述前驅車的計算模擬過程,我們得到幾個結論: 1)重心越靠前,前驅車可以達到的極限加速度就越大 2)重心越低,加速過程中,發(fā)生的軸重轉移就越少,加速感越穩(wěn)定 3)在暴力起步過程中,128Nm的扭矩就可以讓前輪打滑響胎,其余的動力暫時無用武之地(明白為啥1.4的Polo也可以響胎起步了么?)但是你跟人拼起步時,必須保證發(fā)動機輸出扭矩瞬間達到128Nm,在怠速下,即使是滿油門,多數(shù)發(fā)動機是達不到這個扭矩的,必須預先給一定的轉速,再突然丟掉離合器,就可以保證從一開始就獲得響胎起步的效果。當然,記得關閉ESP或ASR系統(tǒng),否則它們檢測到打滑,會限制動力。 4)增加一名70kg重的副駕駛后,極限加速度幾乎不減少!這個跟大家平時想的不一樣吧?下圖的數(shù)據(jù)說話?。ǖ且坏Q入2擋,多坐的這一個人就會有點點拖后腿了,具體為什么,再找機會深入探討吧。) 有粉絲可能會疑惑,130Nm不到就可以響胎,那我買500Nm的車子不是浪費嗎?不浪費,高速下,當空氣阻力消耗掉車子大部分動力時,大排量和小排量的差距就體現(xiàn)出來了。不得不說,即使是你地板油,在車速不高的時候,500Nm的牛車和300Nm的家用車,真還拉不開差距,因為此時瓶頸不是發(fā)動機動力,而是附著系數(shù)。 OK,接下來說后驅。我們假設這臺A4是后輪驅動的呢,加速是否可以改善不少?當然!因為加速時后輪會得到更多的重量,加速度越大,后輪越不容易打滑。于是,我們又得到了一根藍色曲線作為后驅模式的極限加速度。大家可以看出,后驅的極限加速度會比前驅大0.1g。 注意到C點了么?假如這臺車4個輪子都可以驅動,那么不管重量在加速過程中如何移動,只要動力在前后輪上可以相應分配,就可以發(fā)揮出最大的加速度,X5M的彈射起步,可以猛到司機都想吐,就是這個原因。圖上為啥是0.85g呢?這是因為我假設輪胎和路面的摩擦系數(shù)是0.85(普通水泥道路),想高于0.85g,4個輪子就要同時打滑了。當然,如果你使用抓地力好的輪胎,在新鋪設的柏油路上測試,四驅加速的理論成績可以提高到1g左右,而僅僅需要280Nm(相當于3.0的普通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但這個理想值往往是達不到的,由于前后扭矩分配系統(tǒng)的算法和響應速度,以及各種誤差和現(xiàn)實的原因,導致我們一直無法觸及理想,只能盡量逼近。 說到這里多P話兩句,車子的最大加速度會不會突破摩擦系數(shù)的限制呢?汽車工程師告訴您,可以突破!只要肯花錢。 常見的有兩種方法: 1)空氣動力學設計。汽車行駛時會遇到氣流產(chǎn)生阻力,消耗一部分動力。工程師們認為,爺有的是動力,就怕沒地方用。于是他們通過設計車身的造型和附件,讓這些阻力改變方向,把車身使勁往地上壓。這樣一來,在車重不變的情況下,車輪和地面接觸得更緊密。 隨手畫了張漫畫,不要噴我哈。 還是那套輪胎,還是那條路,F(xiàn)1賽車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獲得超過2倍車身自重的下壓力!如果附著系數(shù)=1的話,理論的加速極限就可以達到3個g了?。‵1是不是四驅,實際上達不到的哈) 但是使用空氣下壓力會遇到幾個小弊端,比如,你必須達到較高的車速,下壓力才會起作用;還有,前車的氣流會干擾你的下壓力,比如你跟車太近,車頭相對風速過低,車頭下壓力不足,容易造成轉向不聽話(專業(yè)叫法是“轉向不足”)。。。 算了,一說就停不下來。諾粉幫忙轉發(fā)時,記得通過回復投個票,真有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諾諾就單獨開貼給大家聊F1的空氣動力學吧! 2)輪胎技術的改善。這是純粹通過改變附著系數(shù)的方法來實現(xiàn)突破。大家聽過“熱熔胎”沒?這種輪胎通過駕駛預熱,提高胎面溫度(類似局部熔化,形成膠層),來“黏住”地面,提供高于靜摩擦的抓地力,就好比一個“固體膠棒”,開到哪抹到哪,自身損耗巨大。此外,準備時間較長,冷態(tài)和雨天性能表現(xiàn)很差,所以熱熔胎并非八面玲瓏之輩。這一點也有很多知識和案例可以聊。 助理美眉提醒:打住打住,又要跑題了。 完成了上面的講解,我們看到后驅車由于重心后移,比前驅車更利于加速。 在現(xiàn)實中,后驅車的設計者們?yōu)榱烁玫睦煤筝喌募铀?,把重心進一步后移。以寶馬為例,發(fā)動機安裝點進一步后移,前輪進一步靠前,蓄電池放在后備箱里面,都是為了增加后軸的重量,讓極限加速度更高。后驅車加速時的實際表現(xiàn),其實更好。 一些跑車,為了繼續(xù)提高加速極限,但是又不希望輕易搭載昂貴的四驅系統(tǒng),那么就繼續(xù)往驅動輪上堆重量。比如后驅版本的Boxster,后軸重量達65%,極限加速度比軸重50:50的寶馬明顯高,柏油路面可以超過0.72g??傊?,后驅車越舍得踩油門,加速越好。 諾諾相信,耐心的諾粉一定可以看明白。這個問題弄明白了,我們就有機會在國際上領先了。因為我知道有些老外工程師都沒有把這個問題徹底搞清楚過,去國外試車時,他們還有人跟我探討過這個問題! 看明白的舉個手,連同不明覺厲的粉絲,一起幫忙轉吧!普及正規(guī)汽車知識需要大家一起動手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