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字 第一節(jié) 漢字概說 一.什么是文字 1文字與語言的關(guān)系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文字是在語言之后產(chǎn)生的,是社會進化、語言成熟的產(chǎn)物。它突破了語言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擴大或延伸了語言的功能。有了文字,才有了書面語;有了書面語,人類的文明始得以延續(xù)和傳播。因此,文字是人類擺脫蒙昧、進入文明的重要標志。任何一個民族都毫無例外地擁有各自的語言(有的后來由于某種原因而消失),但并非每種語言都有相應(yīng)的文字?,F(xiàn)今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州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傳的交際階段,沒有民族文字。 2文字的產(chǎn)生歷程 文字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在文字問世之前,先民們主要利用實物手段來幫助記憶,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交際需要。這些實物手段包括結(jié)繩、結(jié)珠、刻契、訊木等。 關(guān)于結(jié)繩,《周易正義》引了《虞鄭九家義》中如下的一段話:“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jié)其繩,事小小結(jié)其繩。結(jié)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zhí)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苯琅_灣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刻契即在木條上或竹條上刻上鋸齒,用來記數(shù)。我國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在歷史上大多采用過此法。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個世紀中期仍然保留這種習俗。 實物記事花樣繁多,不一而足。據(jù)周有光《語文閑談》中稱,云南景頗族的載瓦人曾出現(xiàn)過實物情書、戰(zhàn)書和和約。情書:用紅、白、黑三色線纏一個芭蕉葉包,內(nèi)有樹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會見;草煙葉,請對方吸后增加愛情。戰(zhàn)書:三色線的芭蕉葉包,內(nèi)有土塊,表示爭奪土地;子彈,表示宣戰(zhàn)。和約:竹筒一節(jié),兩端各刻一個缺口,代表議和雙方;中間刻一個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兩半,各方保存一半。 繼實物之后,古人記事和表達思想便進入了另一高級階段——文字畫階段。文字畫屬于前文字階段。文字畫不注重繪畫藝術(shù)性,只渾沌地記錄語言的大意,內(nèi)容缺乏具體與準確,因而不能算作文字,只能視為文字的濫觴。世界各地保存的原始壁畫大都具有此類性質(zhì)。著名的奧布基娃情書即為如此。左上的“熊”是女子(奧布基娃)所在部落的圖騰;右下的“泥鰍”是男子所在部落的圖騰;“曲線”代表道路;“帳篷”表示約會地點,里面有人等著;“+++”代表天主教徒的居住地。 文字畫后,真正的文字就逐漸產(chǎn)生了。因此說,文字最大可能是起源于圖畫。文字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者無疑是勤勞而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關(guān)于文字的締造者,各國都有一些相關(guān)的神化傳說。例如,古埃及的圣書字是知識之神托特所造,古巴比倫的丁頭字(楔形文字)是命運之神那勃所造,希伯萊文是摩西所造,希臘文是荷墨斯所造,婆羅米文是梵摩天帝所造,漢字是倉頡所造。 二.漢字的起源、性質(zhì)和作用 1漢字的起源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漢民族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歷代流傳的“倉頡造字”之說顯然是一種神化的產(chǎn)物。倉頡有可能是黃帝時的史官,但已被歷史放大以致失真,所謂“倉頡四目,生而知書”即是。漢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是一個日積月累、不斷膨脹的過程。其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情形誠如魯迅先生所言:“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笨梢姡绻麄}頡確有其人,至多是做了一些文字的搜集、整理和推廣工作。 漢字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距今已三千多年。甲骨文無論在形體上還是構(gòu)造上都堪稱成熟的文字??梢酝茢?,漢字的誕生時間要遠早于殷商。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一些彩陶距今有五、六千年,其上的一些刻劃符號如“⊥、┿、╳、↑”等,極可能是漢字的前身或雛形。 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樣,漢字源自圖畫,是原始圖畫日益簡化的結(jié)果。早期漢字中的大量象形字即是一個明證。由文字畫到文字不僅過程漫長,之間的區(qū)別也十分明顯:圖畫只表示一個模糊、渾沌的概念,隨意性較大,并且不跟語言中的音節(jié)相對應(yīng);文字除了表達一個相對完整、清晰的意義外,還具有一個特定的語音形式。結(jié)構(gòu)的繁簡與是否方便實用也是二者的一些重要差別。 2漢字的性質(zhì)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一類是表意文字,如古埃及的圣書字、古巴比倫的丁頭字以及漢字。表音文字是用幾十個符號(字母)來表示一種語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節(jié),一般是一個符號代表一個特定的音,語言中所有詞語都有這幾十個符號拼合而成。人們只要掌握了字母的讀音及拼寫規(guī)則,即可讀出詞語的實際音來。表意文字則是用大量的表意符號來記錄語言中的語素或詞,這些符號本身不能顯示詞語的讀音信息。 漢字能表意而不能表音,音有限而意無窮。漢字的表意性質(zhì)直接鑄就了漢字形體繁雜、數(shù)量驚人的特點,客觀上造成了漢字難認、難讀、難寫的現(xiàn)狀。漢字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調(diào)整自身、完善自身,其由象形、指事、會意向形聲的進化,正是出于彌補自身不足的需要。漢字是世界上僅存的表意文字,之所以如此,形聲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3漢字的作用 主要見于三點: ①保證了漢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 ② 維系了國家與民族的統(tǒng)一; ③促進了漢文化與周邊文化之間的交流。 第二節(jié) 漢字的形體 一、漢字形體的演變 漢字的歷史悠久,曾先后出現(xiàn)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以及草書、行書等字體。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以牛骨和鹿骨為主)上的文字,距今約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陽市郊的小屯村被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者為被譽為“甲骨之父”的王懿榮。王為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 甲骨文的別稱有殷墟文字、卜辭、契文、殷契等。甲骨共發(fā)掘出十萬片,全部單字為4500個左右,已經(jīng)釋讀出的約1000個,其余未釋讀出的多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會意字居多,顯然屬于早期的漢字。但從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形聲字(20%)這點來看,甲骨文已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筆畫細瘦,線條蒼勁,多方筆與直筆,字形瘦長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強,同一字往往有若干變體。 由于制作困難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從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辭、貞(問)辭、占辭和驗辭四部分構(gòu)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語體是一種公文語體。簡約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語言的重要特點。因此,絕不能將甲骨文的語言看成是殷商語言的全部。 2金文 先秦稱銅為“金”。金文即澆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青銅為銅鉛合金,青銅器是古代中國冶煉鑄造技術(shù)取得長足發(fā)展的產(chǎn)物,在當時屬于帝王、貴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銅器以鐘鼎居多,故金文又稱鐘鼎文。青銅器早見于殷商,盛于周代,戰(zhàn)國也不乏見。 金文用模范鑄就,自身有極強的工藝性。就字體而言,金文筆畫豐滿粗壯,多圓筆,字形勻稱,漸趨方塊形。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線條化明顯,形聲字多,是一種更為成熟的形體。 從內(nèi)容看,金文多記述慶典及帝王賞賜之事,為歌功頌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明顯加大,不乏長篇巨制(多者字數(shù)可達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 3篆書 篆書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國文字(如璽印文字、帛書、瓦當文、貨幣文);狹義的大篆專指春秋戰(zhàn)國之際秦國的文字。此處取狹義。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為主。籀文因著錄于《史籀篇》(已失傳)而得名。大篆直接脫胎于金文,故尚有較濃的金文的痕跡,但筆畫更趨均勻,字形更趨整齊。 小篆由大篆發(fā)展而來,是秦統(tǒng)一六國后,作為“書同文”的產(chǎn)物而采用的全國標準字體。傳說小篆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漢字發(fā)展史上的第一次漢字規(guī)范化運動。小篆的問世一掃歷代字體混雜的局面,走上了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康莊大道。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為勻稱整齊、更為統(tǒng)一,更為簡化和定型,異體字也大為減少。小篆正式通行時間不長,漢代即被隸書取代。但在歷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據(jù)一席之地。 4隸書 隸書分秦隸和漢隸兩種。此處的“隸”不是指一般所謂的奴隸或徒隸,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級吏員。秦隸又稱古隸,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種省變體,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隸并用,小篆是規(guī)范的正體,隸書是應(yīng)急的俗體。秦隸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較多的篆書特征。與前代文字相比,秦隸在形體上實現(xiàn)了根本的轉(zhuǎn)變,即基本擺脫了漢字象形的意味,可謂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 漢隸又稱今隸,由秦隸進一步演變而來,通行于兩漢的大部分時期。漢隸使?jié)h字結(jié)構(gòu)更趨簡化和定型,奠定了現(xiàn)代漢字的基礎(chǔ)。 秦隸筆畫斂束,無飛揚之勢;漢隸字體扁平,筆畫有波勢。 5楷書 楷書又稱真書和正書,“楷”是模范、標準的意思??瑫d于漢末,盛于魏晉南北朝??瑫呻`書省改而來:波勢改為平直,扁平改為方正??瑫恢毖赜弥两?,是通行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 6草書和行書 廣義的草書是指比正式字體來得潦草的字體。因此,草書是一種輔助性字體??梢哉f,所有正式字體包括甲骨文、篆書、隸書和楷書都存在相應(yīng)的草體。 通常所謂的草書則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種。章草是隸書的草寫體,因盛行于東漢章帝時而得名。章草的特點是:筆畫帶草意,多連筆,但字字獨立,不相牽連,明顯保留了漢隸的波勢。今草是楷書的草寫體,始于唐代。今草的特點是:筆畫連接,字體連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無章草的波勢??癫萜鹩谔拼?,書寫詭奇多變,極難辨認,如張旭、懷素的作品等。狂草沒有實用性,在書法藝術(shù)領(lǐng)域卻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所謂“翩若驚鴻,矯若游龍”。草書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為。 行書產(chǎn)生于東漢末年,始于楷書之后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所謂“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好寫易認,方便實用。行書又分行楷、行草二類,前者近于楷書,后者近于草書。行書是應(yīng)用最廣泛的手寫體。 漢字形體演變的趨勢: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體到簡體,由非方塊形到方塊形。 二 現(xiàn)行漢字的形體 現(xiàn)行漢字的常規(guī)形體是楷書和行書,非常規(guī)形體則包括草書、隸書、篆書甚至甲骨文,主要見于印章、對聯(lián)、匾額及書法作品中。從形成手段看,現(xiàn)行漢字則有印刷體和手寫體。 1楷書和行書 楷書在印刷品中占據(jù)主流,行書則主要應(yīng)用于日常書寫。 2印刷體和手寫體 漢字的印刷體習慣上只指楷書的以下各種變體: 1)宋體(老宋體、古宋體) 2)仿宋體(真宋體) 3)楷體(大宋體) 4)黑體(黑頭字、方頭字)。 印刷體按字體大小分為不同的字號,大到初號,小到七號。 漢字的手寫體一般不超出楷書、行書和草書三種,以行書為主,楷書為輔,草書主要見于書法作品。 第三節(jié) 漢字的結(jié)構(gòu) 一、結(jié)構(gòu)單位 現(xiàn)行漢字的結(jié)構(gòu)單位有兩級:一是筆畫,二是偏旁。筆畫是構(gòu)成漢字的最小單位,偏旁則是構(gòu)成漢字的預(yù)制件。 1筆畫 筆畫是構(gòu)成漢字的各種點與線,分為單一筆畫和復(fù)合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歷史上被稱為“永”字八法,現(xiàn)代則定為五種(橫、豎、撇、點、折)。漢字的筆畫多(平均10。75畫),計算筆畫向來是一大難題。 筆畫組合的三種方式:相離、相接、相交。 筆順是指筆畫書寫時的先后順序。漢字筆順的基本原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nèi)、從外到內(nèi)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筆順。 2偏旁與部首 偏旁是構(gòu)成合體字的基本單位,現(xiàn)代偏旁分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現(xiàn)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為獨立的字。從層次出發(fā),偏旁還可分為單一偏旁和復(fù)合偏旁。 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偏旁,是字書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給字歸類始于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許氏首創(chuàng)540部,明代梅應(yīng)祚的《字匯》歸并為214部,后來的《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辭源》、《辭海》均加以沿用?!缎氯A字典》調(diào)整為189部,新《辭海》則為250部,《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為200部。 三、造字法 對漢字的構(gòu)造方式,傳統(tǒng)上有“六書”之說。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和假借。一般認為,前四種為造字法,后兩種為用字法。在此著重介紹造字法。 1象形(獨體) 許慎:“隨體詰屈,畫成其物。”象形即描繪事物形狀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圖畫,但與圖畫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象形字是漢字的先行者,構(gòu)成了漢字的基礎(chǔ)。漢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復(fù)雜的事物難以象形、抽象的事物無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區(qū)別。 由于漢字形體的變遷,絕大部分的象形字已喪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極少數(shù)的字如“井、田、傘、雨、網(wǎng)”等尚依稀可辨。 2指事(獨體) 許慎:“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號來表示某個意義的造字法。指事法的優(yōu)勢是可以表示一個抽象的概念。 單純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號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 由象形字變換形體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縣(懸)。 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 現(xiàn)代指事字:卡、乒、乓。 3會意(合體) 許慎:“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會意就是幾個偏旁合成為一個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義由偏旁融匯而成。會意建立在人們的聯(lián)想和推理的基礎(chǔ)上。 《雞肋編》卷上:“廣南俚俗多撰字畫,以父子為恩,大坐為穩(wěn),不長為矮,如此甚眾?!?nbsp; 異文會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文會意:艸、芔、茻;炎、焱;從、眾;犇;淼。 對文會意:北、非。 4形聲(合體) 許慎:“以事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義類屬的形旁(義符)和表讀音的聲旁組成新字的方法即為形聲。形聲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極高的能產(chǎn)性,甲骨文僅20%的形聲字,現(xiàn)代漢字則占90%以上。 省形字:亭、考、屨、屐。 省聲字:炊(吹)、竇(瀆)、船(鉛)、疫(役)、繩(蠅)。 亦聲字:功、娶、駟、裏。 右文說: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飽、雹、齙、泡、皰。 形旁和聲旁的位置:左形右聲、右形左聲、上形下聲、上聲下形、外形內(nèi)聲、外聲內(nèi)形。 特殊位置的形聲字:疆、旗、荊、穎、修。 聲旁的作用(顯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 形旁的作用(語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時代)。 5轉(zhuǎn)注 許慎:“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轉(zhuǎn)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義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組字,如“老”與“考”、“空”與“竅”、“頂”與“顛”、“逆”與“迎”等。 6假借 許慎:“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奔俳璧幕A(chǔ)是音同,借者與被借者在意義上無絲毫的;聯(lián)系。如“其”、“莫”、“然”、“然”、“我”、“汝”、“來”等。 六書對漢字教學大有裨益,因為掌握了漢字構(gòu)造,就可以避免寫錯字(如“寇”與“冠”),幫助理解詞義(如“爨”)。聯(lián)系字形往往是尋求本義的最佳途徑。 第四節(jié) 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 一、漢字改革問題 漢字改革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簡化字,二是拼音化。 簡化是漢字發(fā)展的一個趨勢,但如何簡化值得深思。漢字簡化舉足輕重,事關(guān)社會與文化的方方面面。簡化漢字絕不意味著筆畫、字數(shù)越少越好。建國以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確定簡化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yīng)也不少。大陸漢字與港、澳、臺地區(qū)以及海外地區(qū)通行的漢字事實上已成為兩個系統(tǒng)。出于經(jīng)濟等方面的考慮,現(xiàn)在大陸是繁簡混用。 漢語的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運動,盧戇章、王照、勞乃宣等紛紛提出了數(shù)十種切音方案,但基本無果而終。在1918-1958年期間,“注音字母”(由許壽棠、周樹人等制訂)取得了法定地位,大行其道。這是第一套由國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學普遍推行的拼音字母,但有不少缺點(未采用拉丁字母)。在此期間,錢玄同、趙元任、黎錦熙推出了“國語羅馬字”,瞿秋白、吳玉章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在此基礎(chǔ)上,國家于1958年正式制定并頒行了漢語拼音方案。漢字的拼音化是一個敏感而復(fù)雜的問題,目前實際處于擱置狀態(tài)。 二、漢字的整理 1 簡化筆畫: 公布并推行《簡化字總表》(含2235個簡化字)。簡化方法有:簡化偏旁(蘋、燈)、同音替代(后、谷)、草書揩化(長、書)、換用簡單符號(漢、雞)、保留特征或輪廓(聲、齒)、構(gòu)成新的形聲字或會意字(驚、筆)。 2精簡字數(shù): 清除異體字。1955年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 三、漢字的標準化 1. 定量:《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發(fā)布了3500個常用字。 2. 定形:《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 3. 定音:《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2) 4. 定序:義序法(一般不用)、音序法和形序法(筆畫法和部首法)。 第五節(jié) 正確使用漢字 一.掌握規(guī)范字 1掌握簡化字 注意類推簡化的范圍: 一表350個字不可作偏旁類推,如燈---燈、敵—敵、階——階;二表132個字都可作偏旁類推,如發(fā)---發(fā)、貝——貝、會——會,第三表1753個字即由二表類推而來。 注意簡化字的細微差別:凍(凍)——練(練) 厭(厭)——壓(壓)。 注意簡化字和簡化偏旁的筆順:長、馬、鳥。 注意簡化字的一般用法與特殊用法:瞭、乾。 杜絕使用社會上的不規(guī)范簡化字。 2掌握規(guī)范字,不用異體字 整理異體字的三個原則:從俗(哲——喆)、從簡(棲——棲)、書寫方便(群—羣)。 3區(qū)別新舊字形 新字形的幾個特點:筆畫省簡、筆畫連接、筆畫延伸、調(diào)整部位、其他。 二.糾正錯別字 基本原則:主觀重視,以人為師,以字典為師。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載:周邦彥以太學生身份向宋神宗獻了一篇《汴都賦》,神宗大加贊賞,當場命尚書右丞李清臣朗誦,李朗誦起來十分流暢動聽,令在場的文人學士大為驚訝。因為賦里面往往有不少怪僻字。人們事后才知:李對不識的字一律按半邊讀。(李為歐陽修的弟子,歐夸他的學問與蘇軾不相上下。) 1避免寫錯別字 注意字形:汆(cuan)——氽(tun) 孤——狐——弧 肓——盲 忌 承 戊——戍——戎——戌——戉 注意字音:聯(lián)系聲旁 注意字義:再接再厲(勵) 濫竽(爛芋)充數(shù) 如火如荼(茶) 世外桃源(桃園) 防止同化:跋涉 樞紐 編輯 清晰 2避免讀錯字 注意形聲字的聲旁,不被聲旁左右:聯(lián)袂 針砭 皈依 發(fā)酵 懺悔 訛詐 注意多音多義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讀法:秘魯 海參崴 否極泰來 注意多音同義字:薄——單薄 削——剝削 嚇——恐嚇 巷——巷道 學完,記得簽到哦! 這份資料全國通用,幫助很多考研學子成功通關(guā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