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的考試中,對于內科辨證分型的考查更為重視。今天我們來總結一下中內里的證型,首先,我們來看2017的真題: 16.癥見神疲乏力,肌衄,舌淡,證屬 A.氣滯血瘀 B.氣虛血瘀 C.氣血兩虛 D.氣不攝血 44.下列不屬于脅痛的常見證型的是 A.肝膽濕熱證 B.肝絡失養(yǎng)證 C.瘀血阻滯證 D.痰濕阻絡證 解析 僅僅挑選出2017的兩道題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考題的方向: ①根據(jù)癥狀選擇證型 ②根據(jù)病癥篩選證型 因此,中內要想學得好,證型掌握是關鍵,今天小編帶領大家快速過一遍大綱中需要掌握的病癥證型,趕緊檢驗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吧! 一、肺系疾病感冒 外感 風寒束表 風熱犯表 暑濕傷表 體虛 氣虛感冒 陰虛感冒 陽虛感冒 血虛感冒 咳嗽 外感咳嗽: 風寒襲肺 風熱犯肺 風燥傷肺 內傷咳嗽: 痰濕蘊肺 痰熱郁肺 肝火犯肺 肺陰虧耗 哮證 發(fā)作期: 冷哮 熱哮 寒包熱哮 風痰哮證 虛哮 喘脫危證 緩解期: 肺脾氣虛 肺腎兩虛 喘證 實喘 風寒壅肺 表寒肺熱 痰熱郁肺 痰濁阻肺 肺氣郁痹 虛喘 肺氣虛耗 腎虛不納 正虛喘脫 肺癰 初期 成癰期 潰膿期 恢復期 肺脹 痰濁阻肺 痰熱郁肺 痰蒙神竅 肺腎氣虛 陽虛水泛 肺癆 初期:肺陰虧損 中期:虛火灼肺 中后期:氣陰耗傷 晚期:陰陽虛損 肺痿 虛熱 虛寒 二、心系疾病心悸 心虛膽怯 心血不足 心陽不振 水飲凌心 陰虛火旺 瘀阻心脈 痰火擾心 邪毒犯心 胸痹心痛 氣滯心胸 痰濁閉阻 寒凝心脈 氣陰兩虛 心腎陰虛 心血瘀阻 心腎陽虛 心衰 氣虛血瘀 氣陰兩虛 陽虛水泛 痰飲阻肺 陰竭陽脫 不寐 肝火擾心 痰熱擾心 心脾兩虛 心腎不交 心膽氣虛 癲狂 癲證 痰氣郁結 心脾兩虛 狂證 痰火擾神 痰熱瘀結 火盛陰傷 癡呆 髓海不足 痰濁蒙竅 脾腎兩虛 瘀血內阻 心肝火旺 癇病 發(fā)作期:陽癇 陰癇 重癥 休止期:肝火痰熱 瘀阻腦絡 脾虛痰盛 肝腎陰虛 (以前版本的分證論治) 風痰閉阻 痰火擾神 瘀阻腦絡 心脾兩虛 心腎虧虛 厥證 氣厥: 實證、虛證 血厥: 實證、虛證 痰厥 食厥 暑厥 蛔厥 三、脾胃系疾病胃痛 實證:寒邪客胃 飲食傷胃 肝氣犯胃 濕熱中阻 瘀血停胃 虛證:胃陰不足 脾胃虛寒 痞滿 實痞 飲食內停 痰濕中阻 濕熱阻胃 肝胃不和 虛痞 脾胃虛弱 胃陰不足 嘔吐 實證:外邪犯胃 飲食停滯 痰飲內阻 肝氣犯胃 虛證:脾胃氣虛 脾胃陽虛 胃陰不足 噎膈 痰氣交阻 瘀血內結 津虧熱結 氣虛陽微 腹痛 寒邪內阻 濕熱壅滯 飲食積滯 肝郁氣滯 瘀血內停 中虛臟寒 呃逆 胃中寒冷 胃火上逆 氣機郁滯 脾胃陽虛 胃陰不足 泄瀉 暴瀉 寒濕內盛 濕熱傷中 食滯胃腸 久瀉 脾胃虛弱 腎陽虛衰 肝氣乘脾 痢疾 濕熱痢 寒濕痢 疫毒痢 陰虛痢 虛寒痢 休息痢 發(fā)作期 緩解期:脾氣虛熱、寒熱錯雜、瘀血內阻
便秘 實秘:熱秘 冷秘 氣秘 虛秘: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 四、肝膽系疾病脅痛 實證:肝郁氣滯 肝膽濕熱 瘀血阻絡 虛證:肝絡失養(yǎng) 黃疸 陽黃:熱重于濕 濕重于熱 膽腑郁熱 疫毒熾盛(急黃) 陰黃:寒濕阻遏 脾虛濕滯 消退后:濕熱留戀 肝脾不調 氣滯血瘀 積聚 聚證:肝氣郁結 食滯痰阻 積證:氣滯血阻 瘀血內結 正虛瘀結 鼓脹 氣滯濕阻 水濕困脾 水熱蘊結 瘀結水留 陽虛水盛 陰虛水停 頭痛 外感:風寒頭痛 風熱頭痛 風濕頭痛 內傷:肝陽頭痛 痰濁頭痛 瘀血頭痛 氣虛頭痛 血虛頭痛 氣血虧虛 腎虛頭痛 眩暈 肝陽上亢 痰濕中阻 瘀血阻竅 氣血虧虛 腎精不足 中風 九版分證論治 急性期(中經(jīng)絡):風痰瘀阻 風陽上擾 急性期(中臟腑):閉證:陽閉、陰閉 脫證 恢復期及后遺癥期:痰瘀阻絡 氣虛血瘀 肝腎虧虛 人衛(wèi)二版分證論治 中經(jīng)絡:風陽上擾 風痰入絡 痰熱腑實 氣虛血瘀 陰虛風動 中臟腑: 陽閉 陰閉 脫證 后遺癥: 半身不遂 語言不利 新世紀二版 中經(jīng)絡:風痰入絡 陰虛風動 中臟腑: 閉證: 痰熱腑實(陽閉) 痰火瘀閉(陽閉) 痰濁瘀閉(陰閉) 脫證:陰竭陽亡 恢復期:風痰瘀阻 氣虛絡瘀 肝腎虧虛 瘧疾 正瘧 溫瘧 寒瘧 勞瘧 瘧母 瘴瘧:熱瘴、冷瘴 癭病 氣郁痰阻 痰結血瘀 肝火旺盛 心肝陰虛 五、腎系疾病水腫 陽水 風水相搏 濕毒浸淫 水濕浸漬 濕熱壅盛 陰水 脾陽虛衰 腎陽衰微 瘀水互結 淋證 熱淋 石淋 血淋 氣淋 膏淋 勞淋 癃閉 實證 膀胱濕熱 肺熱壅盛 肝郁氣滯 濁瘀阻塞 虛證 脾氣不升 腎陽衰憊 腎陰虧耗 關格 脾腎陽虛、濕濁內蘊 肝腎陰虛、肝風內動 腎氣衰微、邪陷心包 遺精 君相火旺 濕熱下注 勞傷心脾 腎氣不固 陽痿 命門火衰 心脾虧虛 肝郁不舒 驚恐傷腎 濕熱下注 耳鳴耳聾 風熱上擾 痰火郁結 肝膽火盛 腎精虧虛 清氣不升 六、肢體經(jīng)絡病證痹證 風寒濕痹:行痹(風) 著痹(濕) 痛痹(寒) 風濕熱痹 寒熱錯雜 痰瘀痹阻 氣血虛痹 肝腎虧虛 痙證 實證:邪壅經(jīng)絡 風痰入絡 肝經(jīng)熱盛 陽明熱盛 心營熱盛 痰濁阻滯 虛證:陰血虧虛 痿證 肺熱津傷 濕熱浸淫 脾胃虛弱 肝腎虧損 脈絡瘀阻 顫證 實證:風陽內動 痰熱風動 虛證:氣血虧虛 髓海不足 陽氣虛衰 腰痛 寒濕腰痛 濕熱腰痛 瘀血腰痛 腎虛腰痛:腎陰虛、腎陽虛 七、氣血津液病證郁證 肝氣郁結 氣郁化火 痰氣郁結(梅核氣) 心神失養(yǎng) 心脾兩虛 心腎陰虛 血證 鼻衄:熱邪犯肺 胃熱熾盛 肝火上炎 氣血虧虛 齒衄:胃火熾盛 陰虛火旺 咳血:燥熱傷肺 肝火犯肺 陰虛肺熱 吐血:胃熱壅盛 肝火犯胃 氣虛血溢 便血:腸道濕熱 氣虛不攝 脾胃虛寒 尿血:下焦?jié)駸?/span> 腎虛火旺 脾不統(tǒng)血 腎氣不固 紫斑:血熱妄行 陰虛火旺 氣不攝血 痰飲 痰飲:脾陽虛弱 飲留胃腸 懸飲:邪犯胸肺 飲停胸脅 絡氣不和 陰虛內熱 溢飲:表寒里飲 支飲:寒飲伏肺 脾腎陽虛 消渴 上消:肺熱津傷 中消:胃熱熾盛 氣陰虧虛 下消: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 內傷發(fā)熱 虛證:陰虛發(fā)熱 血虛發(fā)熱 氣虛發(fā)熱 陽虛發(fā)熱 實證:氣郁發(fā)熱 痰濕郁熱 血瘀發(fā)熱 自汗盜汗 肺衛(wèi)不固 心血不足 陰虛火旺 邪熱郁蒸 虛勞 氣虛:肺氣虛 心氣虛 脾氣虛 腎氣虛 血虛:心血虛 肝血虛 陰虛:肺陰虛 心陰虛 脾胃陰虛 肝陰虛 腎陰虛 陽虛:心陽虛 脾陽虛 腎陽虛 肥胖 實證:胃熱火郁滯脾 痰濕內盛 氣郁血瘀 虛證:脾虛濕盛 脾腎陽虛 癌病 九版分證論治 氣郁痰瘀 毒熱壅盛 濕熱郁毒 瘀毒內阻 陰傷氣耗 氣血雙虧 以前版本及人衛(wèi)版 腦瘤:痰瘀阻竅 風毒上擾 陰虛風動 肺癌:瘀毒阻肺 痰熱阻肺 痰濕蘊肺 肺脾氣虛 陰虛毒熱 氣陰兩虛 肝癌:肝氣郁結 氣滯血瘀 濕熱聚毒 肝瘀脾虛 肝腎陰虛 脾虛濕困 大腸癌:濕熱下注 瘀毒內阻 脾虛濕滯 脾腎雙虧 肝腎陰虛 腎癌膀胱癌:濕熱蘊毒 瘀血內阻 脾腎兩虛 陰虛內熱 加油,各位! 下一篇將會推出如何根據(jù)癥狀判斷證型! 先Mark,再期待! 編輯\林雄 |
|
來自: 梅蘭co8bd95u0d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