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稻田養(yǎng)殖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養(yǎng)殖模式,其養(yǎng)殖過程可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兩個階段,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種稻,此時稻田以養(yǎng)蝦為主,若下半年的稻田種植水稻后不再養(yǎng)蝦,則全年的養(yǎng)殖與種植過程稱為蝦稻連作,若下半年在種植水稻的同時,繼續(xù)在稻田里養(yǎng)殖小龍蝦,則稱為“蝦稻共作”。進入秋冬季節(jié),淡水小龍蝦也進入了投放、追肥、投喂、保暖等階段。下面介紹淡水小龍蝦的秋冬季養(yǎng)殖方法,以供參考。 一、留好蝦種 8月下旬-9月底,未捕盡的部分成蝦在蝦溝中可自然交配和產(chǎn)卵。可采取5~7天適當降低一次水位方式,以利于小龍蝦在溝坡上沿水位線上端掘洞穴居。溝中的小龍蝦處于交配繁殖期,應適當補充投喂一些優(yōu)質(zhì)飼料,以促進其性腺發(fā)育。 二、投放幼蝦 9-10月每畝水面投放剛離開母體的幼蝦3萬~5萬尾。投放幼蝦前要對池塘進行消毒、清整、除野、移植水草,并培肥水質(zhì)。 三、親本培育 10-11月水稻收割后,將部分粉碎的秸稈還田,曬田3~4天后,大田即可進水,3天后重新?lián)Q一次水,水深為20厘米左右,再對大田進行消毒,7~10天后可移栽伊樂藻等水草,20天后水草已扎根發(fā)芽,此時可提高水位淹沒蝦溝,蝦溝中的親蝦及新孵化出的小蝦苗可將秸稈嫩芽、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作為餌料。 四、施好追肥 投放幼蝦后要適時追施發(fā)酵過的有機草糞肥,培養(yǎng)天然餌料生物,如枝角類和椒足類等,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點擊圖片了解多指標測水神器--超強版小黑 五、飼料投喂 為保證幼苗的生長,除追施發(fā)酵過的有機草糞肥外,還可每日投喂一次飼料。飼料可用魚糜、絞碎的螺蚌、肉或從天然水域撈取的水絲鯽、金魚蟲等,也可用蝦類開口飼料和豆?jié){。比例如下:每畝水面投喂魚糜200~300克,或絞碎的螺、蚌肉300~400克,或金魚蟲600~1000克,或蝦類的開口飼料100~200 克,傍晚時分沿池邊投喂,當水溫低于12℃時則不投喂。 六、保暖過冬 進入12月,隨著氣溫不斷下降,小龍蝦進入冬眠階段。此時大田里水溝要注意水深,應保持一定的水深,以利于小龍蝦順利越冬。但是由于各個塘口情況不一樣,有的稻根比較長的那種情況,泡水后,水質(zhì)就會變得較濃了,小龍蝦容易發(fā)病,要注意這個方面,而且最好把小龍蝦趕到水溝里越冬。 為了讓幼蝦安全過冬,整個秋冬季保持水深80~100厘米,并在池塘中堆放較多堆的旱草,如稻草、茅草等,草堆浸漚在池塘中腐爛、發(fā)酵會產(chǎn)生熱量,有利于幼蝦蟄伏越冬。為了讓幼蝦安全過冬,還可以在投放幼蝦前的池塘清整過程中,用木樁人工在池塘堤坡中下部戳洞,洞穴直徑4~6厘米,深約15~20厘米,水平走向,冬季因水溫較低,淡水小龍蝦幼蝦可進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3月水溫回升后,幼蝦才從洞穴中出來。此時保持水深30~60厘米,晴天有太陽時,池水可淺些,讓太陽曬水,使水溫較快回升。陰天氣溫低時,可加深水位,保持水溫。 七、用藥管理 稻田上水后水體發(fā)紅發(fā)黑主要是稻田秸稈大量腐爛所導致,這樣會導致小龍蝦的存活率很低。 因此不要在稻田中留過多的秸稈及碎草,適當撈出部分碎草,減輕池塘污染;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可適當換水;適當肥水,施加微生態(tài)制劑如光合細菌等,全面穩(wěn)定水質(zhì),利用水體藻類和有益菌分解池塘腐爛物質(zhì);用水質(zhì)保護劑及時解毒,防止腐爛稻草產(chǎn)生的有毒物質(zhì)影響小龍蝦生長;用底質(zhì)改良劑定期改底,提高溝底氧化還原能力,降低溝底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及各種有毒物質(zhì)。 END 來源:科學養(yǎng)魚 |
|
來自: 金惠養(yǎng)殖 > 《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