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苦,平。入肝、腎經(jīng)。
【功效】止血散瘀,補陰利尿,生肌斂瘡。
【功效特點】本品有止血化瘀之功,故可用于各種出血性疾病,但以血淋、崩漏和吐血較為多用,外用止血兼能生肌,治久潰不斂,亦可補陰利尿。
1.止血散瘀:用于各種出血性疾病,尤以血淋、崩漏和吐血之癥多用,常與其他止血藥同用,對外傷出血或久潰不斂者,可研末撒創(chuàng)面上,或熬膏外敷。
2.補陰利尿:用于肝腎陰虛、小便不利者,可與滋肝補腎利水藥同用。
3.生肌斂瘡:可用本品與當歸
、紅花、血竭等藥,用香汕炸枯入黃蠟為膏外敷。
【鑒別應(yīng)用】血余炭與蒲黃,均為止血藥,都具止血散瘀、利尿之功,但蒲黃散瘀力較強,可用于瘀血之癥,而血余炭又具生肌斂瘡之效,二者功用相似,主治有別。
1.配百草霜:百草霜功善收斂止血,并能止瀉;血余炭止血散瘀,并兼利尿之功。二者同用,一散一斂,可止血化瘀,并兼以止瀉。百草霜收斂止瀉,血余炭可利小便以實大便,故可用于婦女崩漏、食積腹瀉等證。
2.配車前子:車前子滲濕清熱、利水通淋;血余炭止血散瘀,育陰利尿。車前子得血余炭則能化瘀而止血,血余炭得車前子則利尿作用俱增,二者可用于濕熱迫血下行致尿少、尿痛、血淋等證。
本品制炭應(yīng)以燜炙,不能明火燒,一般將血余洗凈晾干,放入泥罐內(nèi),上扣一小碗,用泥封口,文火燒燜而成。以色黑光亮者為佳。
內(nèi)服:1.5~3克,研末沖服,或入丸劑。外用:撒,或調(diào)敷,或熬膏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