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shí)代(1萬年以前),古人類開始在樅陽境內(nèi)活動(dòng)。 新石器時(shí)代(1萬年——4千年前),為薛家崗、 良渚文化領(lǐng)域,先民在樅陽生息繁衍,開始使用 石錛、 石斧等工具。 夏(約公元前21世紀(jì)——約公元前16世紀(jì)),屬揚(yáng)州之域。 商(約公元前16世紀(jì)——約公元前11世紀(jì)),屬揚(yáng)州之域。 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封為 宗子國(gu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為群舒之地。先屬楚,后屬吳,又屬越。戰(zhàn)國(guó)(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屬楚。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屬九江郡。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樅陽縣,屬?gòu)]江郡。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樅陽并入舒,隸廬江郡。 三國(gu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初屬魏,后屬吳,屬?gòu)]江郡。今下樅陽有“呂營(yíng)蒙城”遺址。 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屬 廬江郡。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屬豫州 晉熙郡。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初為 舒縣,屬豫州廬江郡;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廢舒縣,置呂亭左縣;后僑置陰安縣,屬晉熙郡。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陰安縣并入 樅陽,屬熙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樅陽縣為同安縣,屬揚(yáng)州同安郡。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初為同安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同安郡為舒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fù)為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郡為盛唐郡,改同安縣為桐城縣,轄33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盛唐郡復(fù)名舒州。 五代·十國(guó)(公元907年——公元979年),為桐城縣,屬淮南道舒州;先歸十國(guó)·吳;后隸十國(guó)·南唐及后周。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為桐城縣,屬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屬德慶軍。桐城縣轄4鄉(xiāng)9鎮(zhèn),今樅陽縣為其東、南鄉(xiāng)。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為桐城縣。 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改軍為府,屬安慶府,仍隸屬淮南西路。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為桐城縣,屬 安慶路總管府。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為桐城縣,先屬寧江府,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屬安慶府,直隸南京?,F(xiàn)樅陽縣域時(shí)為桐城縣東、南鄉(xiāng),鄉(xiāng)名清凈、大宥。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為桐城縣,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屬安徽省安慶府。 中華民國(guó)(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為桐城縣屬地,民國(guó)3年(公元1914年)屬安慶道。民國(guó)17年(公元1928年)直屬安徽省,民國(guó)21年(公元1932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guó)25年(公元1936年)屬安慶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guó)29年(公元1940年)屬安徽省第一專區(qū)。民國(guó)24年(公元1935年),今樅陽縣境為桐城第四區(qū)、第五區(qū)。民國(guó)36年(公元1947年)12月,劃廬江、桐城大部分地區(qū)置桐廬縣,屬中共皖西工委領(lǐng)導(dǎ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