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導(dǎo)讀:【別名異名】千里香、滿山香(《生草藥性備要》),月橘 (《中山傳信錄》),五里香 (《陸川本草》),水萬年青 (《南寧市藥物志》),七里香(《除害滅病愛國衛(wèi)生運(yùn)動手冊》),過山香(《福建中草藥》)千只眼(《文山中草藥》) . 【別名異名】千里香、滿山香(《生草藥性備要》),月橘 (《中山傳信錄》),五里香 (《陸川本草》),水萬年青 (《南寧市藥物志》),七里香(《除害滅病愛國衛(wèi)生運(yùn)動手冊》),過山香(《福建中草藥》)千只眼(《文山中草藥》) 藥理作用 1.松馳小腸平滑肌, 以石油醚(60--80 C)提取所得的結(jié)晶性成分,能松馳大鼠的離體小腸平滑肌,對組織胺引起的收縮有拮抗作用,但對乙酰膽堿引起的痙攣無阻斷作用;對麻醉犬的血壓,呼吸無顯著影響。 2.抑制真菌作用 , 同屬植物麻絞葉(M、koneigii)X寸人的致病性真菌,有特異的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本品洗凈、陰于、切段備用,也可搗碎浸酒服。 性味歸經(jīng) 【性味】辛、苦,溫。 【歸經(jīng)】入心、肝、肺三經(jīng)。 主治功效 1.行氣止痛,本品氣味芳香,辛散苦燥,用于溫邪困脾,氣滯腹痛,又為樹木枝葉,辛溫行散,溫經(jīng)活絡(luò),去寒除濕。 2.活血散瘀,本品溫通經(jīng)絡(luò),活血散瘀。用治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等證。 3.有祛風(fēng)除濕功效,常用于治皮膚搔癢,疥瘡等證。 4.軟堅散結(jié),瘰疬。累累如串珠的結(jié)核,大者屬瘰,小者屬疬。潰者稱“鼠瘡”。多發(fā)于頸部,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氣滯傷脾,脾失健運(yùn),痰熱內(nèi)生,結(jié)于頸項(xiàng),《靈樞?寒熱》篇:“寒熱瘰疬在于頸腋者。”九里香辛香發(fā)散,疏肝理氣,燥濕化痰,軟堅散結(jié),用治瘰疬,功力不遜夏枯草。 5.鑒別應(yīng)用,九里香和木香,二藥葉皆辛苦,性溫,九里香辛香走竄,行氣活血;木香氣芳香,醒脾和中;九里香為樹木枝葉,通達(dá)四肢,木香為樹木之根,長于調(diào)中行滯。前者活血化瘀,用治跌打損傷;后者芳香醒脾,用治脘腹脹滿,二藥雖性味相同,前者走血分,后者入氣分,各不相同。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克:或浸酒服,外用:搗敷。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陰虛火亢者忌用。 【配伍應(yīng)用】 1.配佩蘭,佩蘭氣味清香,芳香化濕,重在醒脾;本品辛香走竄,行氣止痛,重在調(diào)暢氣機(jī),二藥相合芳香行氣,溫燥化濕,合治脾“喜燥惡濕,以通為補(bǔ)”之義。 2.配防風(fēng) ,治療風(fēng)寒濕痹之證,祛風(fēng)除濕,溫通經(jīng)絡(luò),此效最佳。 3.配丹參,一走氣分,一走血分,行氣活血,涼血止血,用治跌打損作。有消腫止痛之效。 4.配黃連,行氣活血,解毒消腫,用治無名腫毒等證。 5.配硫黃,二藥研粉,用苦酒調(diào)之涂摩,止瘡癢,去皮風(fēng),殺疥蟲,治疥瘡尤效, 6.配苦參,一主升,一主降,散風(fēng)止癢,瀉熱解毒,用治皮膚搔癢,其癥可解。 7.配夏枯草,二者均能軟堅散結(jié),二藥合用,治療瘰疬痰核,夏枯草苦燥泄降,偏于清熱散結(jié);九里香辛散疏風(fēng)偏于理氣化痰,二者相須伍用,功效倍增。 方劑制劑 1.治濕疹方(《福建中草藥》) :九里香鮮枝葉,水煎,擦洗患處。 2.治肚痛方(《醫(yī)學(xué)集成》) :九里香草搗碎浸酒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