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祥洲居士,臺灣著名學(xué)者、佛光山大學(xué)教授,專注 《大智度論》研究五十余載,是當代研究大智度論領(lǐng)域的巨擘。曾因講解《大智度論》促就三分之一的聽課學(xué)生出家為僧,造成佛教界一時轟動。此版《大智度論》系列內(nèi)容為游祥洲居士于1998年授課的現(xiàn)場錄音,共百余集,本刊以每期三集連載,歡迎收聽。
游祥洲:《大智度論》(第 98 集) 游祥洲:《大智度論》(第 99 集)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是印度大乘佛教高僧龍樹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它詳盡全面地表述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無論對印度佛教,還是對中國佛教,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菩薩”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大智度論》通過解釋《大品般若經(jīng)》,為這一概念作出全面的論議和闡釋。 《大智度論》(梵文:Mahāprajnāpāramitā?āstra, 英文:Great Treatise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簡稱《智度論》、《智論》、《大論》,亦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釋論》、《摩訶般若釋論》、《大智度經(jīng)論》、《大慧度經(jīng)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龍樹菩薩(約三世紀)撰,是大乘佛教中觀派重要論著。 《大智度論》主要講述中道實相,以二諦解釋實相之理,發(fā)揮般若思想,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作出系統(tǒng)解說及論證。論中引經(jīng)籍甚多,保存了大量當時流傳于北印度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資料。同時由于此論所釋的《大品般若經(jīng)》為當時篇幅最大的一部經(jīng),作者并對經(jīng)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發(fā)揮,故被稱為“論中之王”。
|
|
來自: peterpan12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