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的是督撫制。有清一朝,全國設(shè)九大總督,總督可以管數(shù)省,側(cè)重軍事。 兩廣設(shè)置總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然而這一建制在當時尚不穩(wěn)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成定制。到了清代,這種地方政治體制變革終告完成,總督作為封疆大吏的地位已經(jīng)確立。 清代兩廣總督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的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順治十二年,總督府遷往梧州??滴醵辏瑒e置廣西總督,廣東總督移駐廉州。次年,廣西政務復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廣東總督為兩廣總督,為定制,駐肇慶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年移駐廣州府。1857年英法聯(lián)軍占領(lǐng)廣州,總督府被改建為石室圣心大教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廣東巡撫,遂兼廣東巡撫事務。直到清朝滅亡取消兩廣總督。清朝知名的兩廣總督大員有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荃、張之洞等大臣。 清朝兩廣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兩廣總督在清朝初期的八大總督中僅次于直隸總督、兩江總督,位列第三。清代的兩廣總督,一般是正二品,統(tǒng)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事、行政大權(quán)。 總督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作用,成為清政府統(tǒng)治的有力支柱,所以歷代皇帝對于總督的任用都十分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