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民網(wǎng)2017-04-19閱讀原文 宋朝時盛行的點茶法,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樂此不疲。宋代人飲茶不同于唐代,改煮茶為點茶,所以“唐煮宋點”的說法。與唐代煎茶在煮茶時加人大量調(diào)料的習慣相比,宋代點茶法更講究純粹品嘗茶葉的天然清香?,F(xiàn)在的日本抹茶茶道都是源自于宋朝時盛行的點茶法。 點茶的大致方法如下: 首先炙烤茶葉,研磨成末,過篩取細 其次將茶末放入茶盞,加入少量沸水,調(diào)成糊狀 最后點茶 先將茶瓶里的沸水注人茶盞,這時水要噴瀉而入,不能斷斷續(xù)續(xù)。之后就是用特制的'茶筅'擊拂。邊轉(zhuǎn)動茶盞邊攪動茶湯,使盞中泛起“湯花”。如此不斷地運筅、擊拂、泛花,使茶湯面上浮起一層白色浪花,古人稱此情此景為“戰(zhàn)雪濤”。 宋朝流行斗茶,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樂此不疲。評判斗茶標準有兩個: 第一為湯色的好壞。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 第二為湯花的色澤及水痕的早晚。湯花的色澤,以鮮白為上;湯花泛起后,水痕的出現(xiàn),早者為負,晚者為勝。 因為茶的流行,宋代對于點茶的方法也更加精益求精。宋徽宗趙估更是著有《大觀茶論》,其中提到點茶過程中需有七次加水的動作,又稱為“七湯”點茶法。 一湯 先將茶末調(diào)成膏狀,可用湯匙。水要環(huán)繞著茶注入,不可直接沖在茶末之上。 二湯 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 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面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 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 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tài)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 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 最后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經(jīng)過7次注水和擊拂,乳沫堆積很厚,并緊貼著碗壁不露出茶水,這種狀況稱之為“咬盞”。 這時才可用茶匙將茶湯均分至茶盞內(nèi)供飲用。 《桐君錄》中有云:“茗有餑(乳沫),飲之宜人”,因此多喝一點也無妨。 宋代還流行一種技巧很高的烹茶游藝,叫做“茶百戲”又稱“水丹青”、“湯戲”,在點茶過程中追求茶湯的紋脈所形成的物象。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敝傅木褪沁@種烹茶游藝。 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盞面上的湯紋就隨之變幻,猶如一幅幅的水墨畫。 西江月·茶詞 蘇軾 龍焙今年絕品,谷簾自古珍泉。雪芽雙井散神仙。苗裔來從北苑。 湯發(fā)云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人間誰敢更爭妍。斗取紅窗粉面。 更多茶藝傳統(tǒng)文化知識,請關(guān)注澄懷國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