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李海霞:扶陽經(jīng)方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心靜自然涼H 2017-04-18

李海霞:扶陽經(jīng)方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中醫(yī)治病講究治人之病,西醫(yī)治病之人。西醫(yī)注重病因針對性、對抗性治療,如殺菌,手術(shù)等。中醫(yī)重整體調(diào)理性治療:因勢利導,扶正祛邪,講究天人合一。東漢張仲景繼承了《黃帝內(nèi)經(jīng)》、《湯液經(jīng)》等古典醫(yī)籍的基本理論,以六經(jīng)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藥在內(nèi)的辨證論治原則,使祖國醫(yī)學的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奠定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其中的扶陽經(jīng)方在治療冠心病方面有獨到的療效。本文就扶陽經(jīng)方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1《傷寒雜病論》的由來

《傷寒雜病論》的框架根源于道家, 受道家醫(yī)學思想影響。從《傷寒》的主要內(nèi)容看, 老子《道德經(jīng)》中“道法自然”的思想指導了經(jīng)方的理論和臨床治療。張仲景是以《湯液經(jīng)》的方證為基礎, 批判地繼承了道家、其他醫(yī)家的方證經(jīng)驗和八綱、五臟辨證理論, 并且在弘揚八綱辨證、摒棄五行五臟辨證的基礎上, 加入了半表半里病位概念, 創(chuàng)建了以八綱為基礎的六經(jīng)辨證理論, 撰成了《傷寒雜病論》。其內(nèi)容為因證立法,創(chuàng)制新方,建立方與證、方與法、方與藥的有機結(jié)合,體現(xiàn)了“方以法立,法以方傳”的特點,使理、法、方、藥絲絲入扣,一線貫穿,從而在臨床上取得肯定的療效。

2關(guān)于扶陽思想

提到扶陽,就不得不先提一下中醫(yī)文化,中醫(yī)文化就是以中為主位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中醫(yī)學的本質(zhì)就是道法自然,“中”與“和”是天下的根本,中醫(yī)文化就是以“中”為主位、君位、準繩的文化, “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中醫(yī)歸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中醫(yī)學的特色即六個字:致中和,法自然。即處于動態(tài)平衡,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tài)。為什么我們又提倡扶陽呢?因為生病則為失中,故《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醫(yī)云:偏陰偏陽之謂疾。判斷人體中的得失即為診斷疾病的標準?,F(xiàn)在所說的扶陽是因為人的陽氣虛衰,因此通過扶陽糾正人體之偏,最終也是為了達到陰平陽秘的結(jié)果,陰平陽秘的前提是陽主陰從,而扶陽就是為了達到陽主的目的?!兑住防锩骐[藏著貴陽賤陰思想,乾屬陽,為天,乾之象曰:“天行健”。坤屬陰,為地,坤文言謂:“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奔吹匾刑於?,已隱陰從于陽之意。比如天為陽,地為陰,地上萬物的生長都要順應天氣四時的變化;再比如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月亮的陰晴圓缺根據(jù)太陽照射的角度而變化,因此,陽為要,只要陽氣旺盛了才能更好的生成陰。因此扶陽的時候強調(diào)陽主陰從,而陽化氣陰成形,陽氣的生發(fā)和運化化生陰精,為津液之主,氣為血之帥,如果陽氣不旺,無力化生、統(tǒng)攝津液,容易形成瘀血、痰濁積聚等病理產(chǎn)物。由于萬病都不離傷寒,不是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如此”。 臨床上用藥物之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失衡,因此扶陽的藥物扶助人體陽氣,達到陰平陽秘、陽主陰從的目的。

扶陽理念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闭f明在陰陽這對矛盾中,陽是起主導作用的,即指出扶陽的的重要性?!胺鲫枴钡木x更是貫穿《傷寒雜病論》全書,其扶陽法的運用匠心獨運。因此《內(nèi)經(jīng)》首創(chuàng)了“扶陽”思想,有“陰病治陽”的治病方法,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踐行“扶陽”治法的第一人。在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詮釋之后,周之干在“人身以陽氣為主”率先提出了“用藥以扶陽為先”(《慎齋醫(yī)書》)的用藥思路。

到了清代扶陽派創(chuàng)始人鄭氏臨證,辨病與辨證結(jié)合,綜合運用,但尤重辨證。鄭欽安對《傷寒雜病論》六經(jīng)從氣化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鄭氏認為三陽之病是陽盛陰虧,故救陰為先,三陰之病是陰盛陽必衰,以溫補為要。鄭氏透析出張仲景著書之本意,抓住陰陽合一之道、三陰三陽氣化之機,從源頭上指出了《傷寒雜病論》一書“扶陽氣”與“存津液”之原旨,由此而抓住了人身一元真氣之精髓,進一步發(fā)揚了張仲景三陰證學術(shù)思想與方法,凸顯扶陽學說,使醫(yī)者抓住六經(jīng)辨證之提綱,就洞悉了病證發(fā)生發(fā)展之根源,從扶陽著手可治外感內(nèi)傷一切陽虛之證。

鄭氏在陰陽中尤為重視陽氣盛衰對疾病的影響。在其著作中提及“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氣。氣者,陽也,陽行一寸,陰即行一寸,陽停一刻,陰即停一刻,可知陽者,陰之主也。陽氣流通,陰氣無滯”,“夫人所以壽生而不知死者,惟賴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 氣即陽也,火也。” 這種思想貫徹其著作的始終,并影響了他遣方用藥時對藥物的選擇。

3經(jīng)方中的扶陽思想應用于心臟康復的初衷

任何一個醫(yī)學流派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都必須提出新的理論和觀點。扶陽派學術(shù)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陽氣,而《傷寒雜病論》善用扶陽方法治病,擅用大劑干姜附子等辛熱藥物,這些觀點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對后人也頗具影響。通俗講:有了太陽才有了生命,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有陽氣則生,無陽氣則亡。從養(yǎng)生治病的經(jīng)歷來看:陽萎則病,陽衰則危,陽亡則死;所以救陽,護陽,溫陽,養(yǎng)陽、通陽,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藥切切不可傷陽?!兑捉?jīng)》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有生命,它就開始跳,直到生命終了,它一停,生命就沒有了。這里的君就是心臟。人體的陽氣來源于心臟。因此經(jīng)方中的扶陽思想適用于于心臟康復治療。心臟康復的中醫(yī)治療里面湯藥、針灸、推拿、熱奄包、氣功,還有運動康復等,所有的方法都是在扶助人體的陽氣。通過溫煦保持陽氣的溫暖的特性,產(chǎn)生溫通、溫化的作用,溫通經(jīng)絡氣血,溫化精血津液。因此注重扶陽對于心臟的養(yǎng)護至關(guān)重要。

4經(jīng)方中的扶陽思想在心臟康復中應用

4.1冠心病方劑扶陽治療源于《傷寒雜病論》

仲景治方,法度甚嚴,用藥精當,藥性偏溫,劑量偏重?!胺鲫枴迸筛从趥桑盟幘哂忻黠@的經(jīng)方風格,用方大都是經(jīng)方,藥味少,藥量重,每方用藥多在三五味、七八味之間,加減不過二三味,精純不雜,不亂堆砌藥物,法度甚嚴,達到鄭欽安所稱“理精藝熟,頭頭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純熟地步。

《傷寒雜病論》仲景始終遵循《內(nèi)經(jīng)》陽主陰從的思想,繼承和發(fā)展了《內(nèi)經(jīng)》的重陽思想?!秱s病論》中明顯談到陽氣損傷的條文基本上是二分之一,在有記載的112個方子中,運用辛溫熱藥的處方共有85個,從這里可以看出張仲景十分重視固護人體的陽氣?!秱s病論》六經(jīng)條文,多用溫通回陽的附子、桂枝、干姜等藥。論傷寒,實則是論傷陽,其立法,法在救陽,全書貫穿重陽思想,全書113 方,使用附子者34 方,桂枝者43 方,干姜者24 方,溫陽通陽之方藥基本上占全書之大半,特別是附子用量大。唐代《千金藥方》亦有記載用附子達“四兩”者( 合今約130g,按五版《方劑學》所載古今度量衡換算法) 。據(jù)統(tǒng)計,《傷寒雜病論》113方中,藥味在七味(含七味)以下者占86﹪,其中桂枝湯各藥的用量應該是桂枝45g、芍藥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大棗12 枚(約35g),該處方的總量應為200g 左右。而“扶陽”派的臨床遣方用藥基本宗此精神。

4.2《傷寒雜病論》關(guān)于胸痹的病機:陽微陰弦

冠心病心絞痛祖國醫(yī)學屬“心痹”、“胸痹”、“真心痛”范圍。本病以陽微為本,陰弦為標?!督饏T·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開篇即云: “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遍_宗明義,從脈象論胸痹心痛的病機。

4.3關(guān)于《傷寒雜病論》的六經(jīng)辨證論治:

《傷寒雜病論》六經(jīng)其中太陽為陽中之陽,少陽為陰中之陽;太陰為陰中之陰,少陰為陽中之陰。二陰二陽之四象代表四方,四時、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秲?nèi)經(jīng)》在此基礎上首創(chuàng)“三陰三陽”之論,《素問·六元紀大論》說:“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逼漭^之“二陰二陽”即在太陽,少陽中增加了“陽明”(《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兩陽合明,謂之陽明”在左陰,少陰中增加了“厥陰”(《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兩陰交盡,謂之厥陰) 有學者認為,在“兩儀—四象—八卦”的生成序列中,完全以2的倍數(shù)遞增的,就描述人體生命現(xiàn)象而言三陰三陽比僅以2為要素的“兩儀---四象---八卦”序列更實用,更貼切。因此冠心病的辨證為:退步即進步。從八退到四,退到二,退到一上。

李海霞:扶陽經(jīng)方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圖1《傷寒雜病論》六經(jīng)辨證:歸一立極

4.4冠心病的辨證:

“歸一立極”,以陽為要:臟腑辨證以臟腑來分陰陽,八綱辨證以八綱來分陰陽,氣血辨證以氣血來分陰陽——論其末。如果我們只是在后天臟腑的角度去看問題,去理解陰陽,那么這是論其末,如果我們從《易》的角度去理解,就達到了極的狀態(tài),達到了合一、歸一的狀態(tài)?!夺t(yī)理真?zhèn)鳌罚骸疤煲簧?,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仲景立法,只在這先天之元陰、元陽上探取盛衰,不專在后天之五行生克上追求,因此冠心病的治療以扶陽為要。

心臟康復的五大處方中藥物是基石,其中方劑是心臟康復中藥的基石,而扶陽經(jīng)方是心臟康復中藥治療基石中的基石。中醫(yī)講陰陽平衡和辨證論治,中藥就是陰陽平衡辨證論治的砝碼。每味中藥都是按陰陽平衡辨證論治的思想予以歸類和應用,食物是平性,而藥物都是偏性的,以藥物的偏性糾正疾病的偏性,由于心為陽臟,心陽受損疾病發(fā)生,因此扶心陽的藥物為心臟疾病的主要藥物。

4.5心臟康復常用扶陽中草藥:擅用姜桂附

實際上,附子之大劑量應用,古已有之。鄭欽安:《傷寒雜病論》建中、理中、潛陽、回陽、封髓、姜桂諸方,皆從仲景四逆湯一方搜出?!按朔焦τ妙H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shù)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余每用此方,救好多人,不知余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服此。難道余不會寫幾個參地歸芍,芩連枝柏之方乎!……余非愛姜附,惡歸地,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耳?!?/p>

(1)附子:附子性大熱,味辛、甘,有毒。散寒止痛,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中止瀉。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寒濕痹痛等。

補坎陽之藥,扶下之陽,性烈純陽,可救先天之火種。附子辛熱,能助太陽之陽,而內(nèi)交于少陰。熟附子,大辛大熱,足壯先天元陽剛。能補先天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是壯君火也。生附子,能啟水中之陽,上交于心。

擅用辛熱,重用附子扶陽用方大都是經(jīng)方,藥味少而量重,每方用藥多在三五味至七八味之間,加減不過二三味,不亂堆砌藥物,法度甚嚴,精純不雜。具體而言,善用姜、桂、附屢起大癥、重癥。

附子的藥理作用:1.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對心動過緩性心律不齊有效,附子用藥過量可引起心律不齊。2.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guān)。3.抗休克:附子回陽救逆這一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附子及其復方制劑如參附湯、四逆湯對失血性休克、內(nèi)毒素性體克、心原性休克及腸系膜上動脈夾閉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動脈壓,延長其存活時間及存活百分率。附子的抗休克作用,與其強心,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以及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等作用有關(guān)。

(2)肉桂和桂枝:肉桂為樟科喬木肉桂的樹皮,主產(chǎn)于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因剝?nèi)〔课患捌焚|(zhì)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種規(guī)格,常見的有企邊桂、板桂、桂通等,生用。桂枝為樟科喬木肉桂的嫩枝,生用。攝納浮陽,引火歸原?!侗静輳男隆吩唬骸叭夤鹨裏o根之火,降而歸原”。肉桂補火助陽,能使因下元虛冷之上浮虛陽重歸故里,奏引火歸原之功。

兩藥性能區(qū)別:肉桂為樹干之皮,力強而功專走里。桂枝為樹之嫩枝,力緩而走表。肉桂長于溫里止痛,入下焦而補腎陽,歸命火,桂枝長于發(fā)表散寒,振奮氣血,主上行而助陽化氣,溫通經(jīng)脈。

(3)麻黃:分布于華北及吉林、遼寧、陜西、新疆、河南西北部。性溫,味辛、微苦,有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麻黃采用部位為草質(zhì)莖,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堿含量豐富,是提取麻黃堿的主要資源。因為麻黃的發(fā)汗力強,故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老人、體虛及小兒宜用炙麻黃。

麻黃堿的藥理作用: 1對心臟的作用:麻黃堿對心臟有興奮作用。麻黃堿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2對血管的作用:麻黃堿使冠脈、腦、肌肉血管擴張,流量增加;使腎、脾等內(nèi)臟和皮膚、粘膜血管收縮,血流量降低;3對血壓的影, 響: 麻黃堿常引起收縮壓和舒張壓上升,脈壓增大。其升壓作用緩慢而持久。

(4)生姜和干姜:鮮姜,為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干姜是生姜除去雜質(zhì),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曬干或微火烘干。干姜與生姜主治:干姜主治:辛熱,扶中之陽,溫中焦之土氣,而調(diào)和上下?;仃柾}用于亡陽證所致的脈微欲絕,四肢厥冷等;溫肺化飲用于寒飲伏肺所致的喘咳之證。生姜主治:其辛能祛風,溫能散寒,能宣一切滯機。止嘔,用于各種嘔吐,其中胃寒嘔吐最佳;辛溫助肺;還可用于解魚蟹毒;配大棗,可以調(diào)和脾胃,用于脾胃失和等證。此外,其生姜皮功專行水 ,還可以用于水腫。

(5)細辛:產(chǎn)地:遼細辛主產(chǎn)于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商品藥材主要是北細辛,漢城細辛產(chǎn)量最小。細辛:味辛,性溫。功效: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

細辛對心血管的作用:1.興奮心臟:細辛揮發(fā)油對離體蛙心,小劑量時呈興奮作用。北細辛醇提液對離體兔心有明顯的興奮效果,可使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增加。細辛揮發(fā)油對小鼠急性心肌缺血、低壓缺氧等均有保護功效??墒构纷笫冶醚δ芎托募∈湛s性明顯改善。與去甲烏藥堿、異丙基腎上腺素基本相似。 2.擴張血管和對血壓的影響:揮發(fā)油對蟾蜍內(nèi)臟血管灌流顯示有擴張作用。細辛乙酸乙酯的可溶部分,對5一羥色胺、氯化鉀、組胺所致的兔胸大動脈條的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為木脂素。揮發(fā)油對麻醉犬和貓靜注有降壓作用,但水煎劑對貓靜注有明顯的升壓作用。

4.6經(jīng)方在心臟康復中的具體應用

《傷寒雜病論》經(jīng)方治則治法:根據(jù)經(jīng)方的用藥特點,將經(jīng)方扶陽分為七類,分別是:溫經(jīng)救陽法:四逆湯類方,烏頭赤石脂丸;溫陽利水法:真武湯,五苓散,苓桂術(shù)甘湯;溫腎助陽法:麻黃附子細辛湯;扶陽益陰法:炙甘草湯;扶陽潛陽法: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溫通心陽法:桂枝甘草湯證;溫經(jīng)通陽法:瓜蔞薤白半夏湯類方。下面詳細分析經(jīng)方治療冠心病的扶陽機理:

1冠心病急危重癥:四逆湯類方

《傷寒雜病論》第323條云: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其中附子,干姜攝納浮陽,引火歸原。其中附子大辛大熱,補坎中真陽;溫里祛寒,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干姜辛熱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并非守而不走,而是祛散群陰;與附子相互為用,古人有“附子無干姜不熱”之說;甘草:補中并緩和附子毒烈之性及延緩藥物的作用時間,土伏火,封藏;三藥合用共奏回陽救逆之功效,臨床上凡辨證屬陽虛陰盛者,皆可用本類方劑加減治之,陽虛寒凝心脈之胸痹自當包含其中。不能簡單理解四逆法是回陽,而是合一、歸一、立極之法。

四逆湯現(xiàn)代藥理研究: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四逆湯具有強心、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損傷、保護心肌、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壓、抗休克、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作用。對心腎陽虛型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皆可考慮四逆湯加減治療。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陽氣欲脫,表現(xiàn)衰脫之象,唯以回陽固脫,強心益氣可救,方可挽回生機,若遲疑延時,恐危殆難救。

2心痛重癥:烏頭赤石脂丸: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證屬陰寒病結(jié)、心脈瘀阻,為心痛重證,當伴見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舌質(zhì)紫黯苔自膩,脈沉細等癥。治以溫陽逐寒、止痛救逆。方中烏頭、附子、蜀椒、飛姜大辛大熱之品,協(xié)同使用,固本培元、逐寒之力強,佐以赤石脂,取其固澀之性,收斂陽氣,以防辛熱之品溫散太過。烏、附、姜、椒大辛大熱,助陽散寒,峻逐陰邪。赤石脂溫澀調(diào)中,收斂陽氣,諸藥合用共達逐寒化痛之功效。本條論述的是胸痹心痛的證治,癥狀上主要為心背相引作痛,與“真心痛”相類似,疼痛較重,相當于現(xiàn)在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上當以溫陽散寒,宣通心脈為主要治則。

3心力衰竭:

①真武湯:《傷寒雜病論》 82條及316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哨動,振振欲僻地,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此兩條所述證候不同,病機皆為陽虛水泛。大量臨床實踐表明,真武湯具有強心利尿效果而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對脾腎陽虛、水泛凌心型療效顯著。對慢性心衰影響包括: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輸出量、心搏量指數(shù)、心臟指數(shù)和6min步行距離。真武湯治療陽虛水泛型心衰,心悸、氣喘、不得臥、咯吐泡沫樣痰、畏寒肢冷,煩躁汗出、頭暈、乏力等癥狀明顯改善,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緩心室重塑,降低心肌細胞凋亡。

②五苓散:“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病機為水蓄膀朧,氣化不利,兼有表證未除。五苓散主要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顯著降低ET,BNP表達;對大鼠具有利尿、降壓作用,且不造成電解質(zhì)紊亂。

③苓桂術(shù)甘湯:苓桂術(shù)甘湯出自《傷寒雜病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主之”。主要病機為脾陽不足,水氣上沖。研究發(fā)現(xiàn)苓桂術(shù)甘湯明顯增加左室射血分數(shù),改善心功能及臨床癥狀,明顯提高生存質(zhì)量。

4病竇綜合征:

麻黃細辛附子湯:源于《傷寒雜病論》麻黃細辛附子湯,仲景用以治療少陰陽虛兼太陽表寒之太少兩感證。方中麻黃解太陽之表寒,附子補少陰之里寒,細辛辛溫芳香,透達內(nèi)外,即可助麻黃散在表之風寒,又可助附子祛在里之內(nèi)寒,三藥并舉具有扶正溫經(jīng)散寒之效,錢天來稱其為“溫經(jīng)散寒之神劑”?,F(xiàn)代藥理學發(fā)現(xiàn)其能夠改善竇房結(jié)功能,提高心率,增加心臟傳導功能,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等作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及病竇綜合征、緩慢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

5心律失常:

①炙甘草湯證:原文:《傷寒雜病論》177條:“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癥狀:心悸,其動應衣,面色蒼白,氣短、心胸憋悶、四肢不溫,舌紅少苔,脈結(jié)代。病機:由于心臟本虛,復感外邪致心陰陽氣血俱虛,心陰不足,心血虧少,心失所養(yǎng),而引起的“心動悸”;心陰虛則脈無以充盈,心陽虛則鼓動無力,故可見“脈結(jié)代”。治法:益氣滋陰,通陽復脈。方藥:炙甘草湯。炙甘草補中益氣,以充氣血生化之源,合人參、大棗補中氣,滋化源,補氣生血;生地、麥冬、阿膠、麻仁養(yǎng)心陰,補心血,以充血脈;桂枝、生姜宣陽化陰,且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陽,以溫通心陽,加清酒振奮陽氣,溫通血脈。炙甘草湯現(xiàn)代研究:炙甘草湯可治療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冠心病心絞痛、低血壓等。”研究證實:“炙甘草湯最適合病毒性心肌炎后遺癥心動悸者,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證屬氣陰兩虛者均有良好療效.實驗研究證實,炙甘草湯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等作用。

②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原文:《傷寒雜病論》118條:“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癥狀:心悸,煩躁,舌淡苔白。病機:火法取汗,迫津外泄,心陽耗損,醫(yī)者又妄投攻下之劑,一誤再誤,使心陽受損。心陽虛而見煩躁,心神不斂,非熱邪所為,還當見舌淡苔白。治法:溫通心陽,潛鎮(zhèn)心神,屬于扶陽、潛陽。方藥:桂枝龍骨牡蠣湯。桂枝溫通心陽;龍骨、牡蠣潛陽安神,除煩。

6冠心病心絞痛:

①桂枝甘草湯證:原文:《傷寒雜病論》64條:“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病機:汗為心之液,發(fā)汗過多,內(nèi)傷心陽,心臟失去陽氣的庇護則空虛無主,所以心中悸動不安。心虛則喜按,故其人常以雙手按其心胸以安心悸。治法:溫心陽,益心氣。方劑:桂枝辛甘性溫,入心助陽;炙甘草甘溫,益氣和中。二藥相伍,辛甘化陽,使心陽復則心悸可愈。桂枝引陽出陰之能,有通達內(nèi)外之能力,存在雙向性,可以降壓,也可以升壓,可以收汗,也可以發(fā)汗。主要看在什么狀態(tài)下使用,跟哪些藥配合 。注意:本方須濃煎,頓服,使藥物快速顯效。

桂枝甘草湯現(xiàn)代藥理研究:現(xiàn)代實驗研究表明,桂枝甘草湯具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傷寒貫珠集》載:心為陽臟,是宜補助心陽為主。桂枝、甘草,辛甘相合,乃生陽化氣之良劑也?!贝藢僦倬皦蜒a心君陽氣之最常用配伍方法,而桂枝量倍于炙甘草,乃補中寓通,因峻汗暴虛,病程短暫,甚非纏綿頑疾、君陽式微者,遂重投桂枝,伍以炙甘草,使陽氣乃生,而氣無所礙,旨在速復心陽。徐貴成認為,桂枝甘草湯證適于冠心病輕癥患者,因為此時僅溫通心陽即可,心陽得通,陰邪盡除,胸痹自愈。

②瓜蔞薤白半夏湯類方:瓜蔞薤白白酒湯功擅通陽散結(jié),豁痰下氣,為治療胸痹證主方;瓜蔞薤白半夏湯為上方減薤白量而加半夏,兼以通陽逐痰降逆,則祛痰散結(jié)之力較大;枳實薤白桂枝湯除滿降逆,通陽開結(jié),長于下氣消痰散滿。

瓜蔞薤白半夏湯現(xiàn)代藥理研究:現(xiàn)代研究表明,瓜蔞薤白半夏湯可能通過上調(diào) Bcl-2、下調(diào) Bax 蛋白表達而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發(fā)生。瓜蔞薤白半夏湯能夠改善心肌纖維化,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 CFs 增殖、DNA 及膠原合成有關(guān)。

5總結(jié)

冠心病的經(jīng)方證治綜合應用了仲景六經(jīng)理論,圍繞對陰陽的判斷展開, 是對陰陽、君相火及六經(jīng)理論的綜合應用 。扶陽派理論流傳至今,影響著現(xiàn)代醫(yī)家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多有創(chuàng)見。鄭氏所創(chuàng)的“扶陽派”理論是中醫(yī)的一朵奇葩,盡管亦有不足之處,后學者應批判繼承之,棄其不足而揚其長處,提高療效,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