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論書法曾云:“我謂書法,猶如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證于心愿,妙于了悟,至其極也,非口手所能傳也?!蔽乙詾樘珮O拳亦如此,正如王宗岳所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边@里的著熟便是基礎,懂勁應該是悟性,神明就非口手所能傳也了。 我認為太極拳應該是無處不圓的,所以太極拳的發(fā)勁應該是圓弧形的,如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形成出勁走弧線的習慣則會形成圓弧勁,圓弧勁改變了正常的走勁習慣,形成一種難以攔截抵擋的不定向圓弧勁。 世人皆知直拳打法,都說直拳最快,豈不知直拳雖快,卻有被人可乘之處。最大的問題在于,一拳打出,如果打在樹上或墻上,力大者可能把樹打得搖晃,把墻打出一個坑,如果打人,而人是活的,被擊者一個閃.身,拳可能就會落空。圓弧可以克制直線,就像打一個籃球,籃球一旋轉(zhuǎn),直線的力量就會滑到一邊去。太極拳就是如此,它的圓形動作可以化解一切力量,使之沿著圓的切線飛出去。在太極拳的眼中,不僅化解要靠圓形,主動出擊也要運用圓形,出手之拳,在自己的感覺中,全都是圓形,看起來仿佛是直線,其實是圓形的片段。 通常人在出拳與發(fā)勁時都是走直線的。很多人把“發(fā)勁如放箭”理解成發(fā)勁走直線了,我理解的“發(fā)勁如放箭”是在速度上的要求,而不是指走直線。發(fā)勁走直線并不符合太極拳的道理,直線勁是最容易被他人摸透的勁,也是最容易被攔截并與他人造成正面碰撞的勁,所以直線勁并不可取。 使用圓弧勁不容易受制于人,圓弧勁的要求是一切用勁均在“內(nèi)護圈”(*)以內(nèi),如不停地畫著不同方向的圓圈一般。太極拳不是用來打人的,所以無論是出掌是出拳用七分力最多了,留三分勁將出去的勁給收回來。拉弓沒有回頭箭,用勁切忌走直線。注意著出勁時的圓和收回來的圓,走圓了,用意來改變勁的直線性質(zhì)變弧線,圓弧勁就慢慢練出來了。 在練習正反太極圈時,要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由腳而腿、而腰,要完整一氣,虛實分清,周身節(jié)節(jié)貫串,不要有絲毫間斷。為了能夠使由腳腿產(chǎn)生的上下動能完整地經(jīng)腰胯軀干傳遞轉(zhuǎn)換到形于手的雞蛋形太極圈的圓形運動中,要蹬之于足,行之于腿,縱之于膝;活潑于腰,靈通于背,運之于掌,通之于指。十八關(guān)節(jié)如同機械齒輪一樣精密配合,不得有絲毫松懈(搖擺或移位)才能將動能完整地貫穿于太極圈中,從而能達到車輪飛轉(zhuǎn),中不離軸,螺旋萬轉(zhuǎn),無往不利的境地。要想順利地完成以上的步驟,還要將腳、頭、 手三者定位,其他身體部位只能在不偏離此三者45°的條件下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這也是能將己身之力發(fā)到對方身上的關(guān)鍵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