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值班壹讀君 | 振鐸 昨天壹讀君拽住一個朋友聊天,然后就發(fā)生了如下對話:
這一段對話雖然有點無厘頭,但確實符合當今現(xiàn)狀:大部分人幾乎不了解道教,而知道的也大概像上面那位仁兄一般,都是拿武俠小說當教科書。(當然啦,武俠小說也確實有很多真實的道教信息) 好吧,既然大家比較熟悉金庸武俠小說,那壹讀君也從道教講起,今個兒先拿張無忌開刀,給您講講這道教教派的區(qū)分。 來看看金庸武俠都有什么 敢問道長何處?且看帽子 道教自東漢末年出現(xiàn),至今已近2000年,在這兩千年間,道教不斷分裂、發(fā)展、聚合,產(chǎn)生的宗派不知凡幾······別怕,壹讀君不會把整個道教史給您捋一遍,因為您大概了解當下有哪些宗派就行了。從宋元至今,道教的主要派別就兩個:全真教和正一道,因此諸位看官老爺能分清楚這兩者就可以了。 什么?你問怎么區(qū)分?偷偷告訴你,看!帽!子! 帽子是道教服飾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道士的帽子有兩種:冠和巾。道長們一般在舉行道教儀式的時候,佩戴道冠,而在平時佩戴道巾,所以,在調(diào)戲道長們時,請不要隨便地夸獎人家道長的道冠精致······ 俗話說“道有九巾”,但是估摸諸位也沒閑情逸致聽我一一介紹,所以壹讀君撿重要的說。大家主要記住兩種道巾,純陽巾和混元巾。 所謂的純陽巾就是下圖的模樣,明朝的《三才圖會》(就是明朝的大百科全書)里記載,純陽巾是“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簡單來說就是純陽巾的樣子與漢唐時候普通人的頭巾相似,這種貌似帽頂為帛布封頂,平鋪如竹簡。而這種帽子以純陽子呂洞賓命名,為純陽巾,而其又名樂天巾,這一名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白樂天。 如今,純陽巾成為了正一道的標配,正一道道長多佩戴此帽。 純陽巾 而混元巾則是長成這個模樣,混元巾又稱“冠巾”,是一種硬沿圓帽,帽頂有洞,戴此道巾可以將發(fā)髻露出,而如今,正一道道士以大多不蓄發(fā),而全真教則仍舊保持這種傳統(tǒng)。 因此,我們看到蓄發(fā)或者佩戴混元巾的道長基本上都是全真教道士。 混元巾 好啦,現(xiàn)在大家是不是可以猜猜看不同版本的張無忌是什么道派了?但是我們還是得說說這各大道派的特點再和張無忌對應一下。 可以婚娶生子的正一道 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就是一道人,但是卻與殷素素婚嫁,才有了張無忌,等等,道士也能娶親?當!然!能! 其實正一道允許門下弟子娶妻生子,不住道觀。 那這正一道是怎么回事呢?正一道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張道陵張?zhí)鞄?,這張?zhí)鞄熢谒拇ǖ那喑巧健ⅩQ鳴山一帶創(chuàng)辦了“五斗米教”(據(jù)說入門要交五斗米作為會費,畢竟組織也不容易),但是除了是一個道教團體,而且還是一個農(nóng)民起義小團體。(祖父陵造作道書,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三國志·張魯傳》) “青城山下白素貞”,其實青城山也不僅僅有白素貞...... 雖然,張?zhí)鞄熢谇喑巧狡鸺遥贿^其四代孫張盛率領門人弟子把家搬到了江西龍虎山,而后在此休養(yǎng)生息,而到了南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直接把符箓派道教(就是精通符箓術法,擅長祈福禳災的一脈道教)中最負盛名的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一并劃歸了龍虎山管理,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張道陵第三十八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這個名字可能是和正一道以《正一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有關吧),自此“正一道”的名頭就算定下來了。 很多人印象里的符箓派道士大概是這個樣子,其實不然 所以正一道的形成是天師一脈為主,又整合了一些大小符箓教派,從而形成的一脈支派,這一派將張?zhí)鞄煼顬轭I袖,并按照世襲制度傳承。自東漢張道陵起,至如今的64代張?zhí)鞄煻际茄H(雖然學術界有人對第4代到第24代的傳承表示懷疑······),可能因為領袖都要娶親,所以也就允許了下面的道長們?nèi)⒂H吧(來自壹讀君的惡意揣測······) 引自肖云忠《正一道天師傳承制度初探》 所以這么看來,張無忌的父系傳承很可能是正一道傳承。 張三豐所委身的道派 眾所周知,張無忌的太師傅乃是武當張三豐,這張三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明代,武當已然成為正一道和全真教交匯之地,因此兩派對張三豐都有一定的影響,不過他還是偏重于性命雙修之道,而輕符箓之術,所以后世人常認為其在道教宗派中應當為全真道士,因此張無忌也應當出身于此才對。 張三豐被認為稱為“邋遢道人”,所以他不一定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豐神俊朗 這全真教的創(chuàng)始人名王喆,號重陽子,沒錯,他就是王重陽,而且全真七子在歷史中也確有其人。這王重陽祖師是金元生人,這重陽祖師屢試不第,因此轉(zhuǎn)而修道,自己挖了個大坑,號稱“活死人墓”,所以其實并沒有什么林朝英,也沒有小龍女...... 這重陽祖師在這“活死人墓”確實有所悟,他主張三教圓融,即儒釋道相互融合,所以沒準人家本來想自成一派,不過后來逐漸演變成了道教的一脈,其教義概括起來就是“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是不是看起來很高大上?解釋一下就是這一派注重性命雙修,就是注重修心和修身,尤其重視對于心性的培養(yǎng),并認為應該注重苦行以減少欲望,得見本心,最終練得內(nèi)丹飛升。 明成化帝朱見深的親筆畫《一團和氣圖》,粗看是一笑面彌勒盤腿而坐,仔細區(qū)分左為以道冠老人,又為以儒巾老者,象征儒釋道三教圓融 但是,張無忌卻不大可能是全真教出身,因為全真教戒律更嚴格,道士不能婚娶,所以這張翠山是不大可能找到殷素素生出孩子了。 什么你說全真七子里面有一對夫妻?Naive,全真七子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其中丹陽子馬鈺和清靜散人孫不二也確實曾為夫妻,不過...接下來是一段八點檔家庭?。褐仃栕影舸蝤x鴦...丹陽子馬鈺有心入道,而重陽子也有心引他入道,因此在二人面前出示梨和栗子,暗示他們夫妻兩人必要分離,而后二人成功被“拆散”,共同修道。 張無忌究竟哪一派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我們并不能指出,畢竟張無忌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設計人物形象時可能需要張三豐這個全真老道,也有可能需要正一道較為寬松的戒律以為其營造一個家庭環(huán)境,而這也符合自元代始,武當?shù)澜潭嗯苫祀s而融合的局面。不過在這尋幽探密之間順便了解一下道教發(fā)展,何樂而不為? 參考書目 1.卿希泰,《中國道教史》 2.趙宗誠,《正一道》 3.郭武,《全真教概談》 4.邸永君,《道教正一派的來龍去脈》 5.唐大潮,《明王朝與武當?shù)澜獭?/span> 6.王道國,《張三豐考論》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贊唄 和壹讀君勾搭的傳送門 聯(lián)系電話:010-85690155 人才招聘:recruitment@yidutianxia.com 文章投稿:tougao@yidutianxia.com 商業(yè)合作:business@yidutianxia.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