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胃痛、脾胃不和有很好的效果,甚至可以當時止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準穴位后,點燃艾條或用艾灸罐,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艾灸10-20分鐘,以穴位處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艾灸時要注意力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不可灼傷皮膚。自己掌握不好也可以到找專業(yè)老師調理。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于緩解,使胃腸處于正常蠕動狀態(tài)。因此,艾灸療法,對不論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y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癥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艾灸療法,效果均很明顯。 艾灸產生于我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并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并用,故稱為針灸。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針灸,多數時候僅指針刺治療,已經不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1、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