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數(shù)很頻的嘔逆。少陽病是腑病及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少陽的病影響了胃氣,胃氣上逆,所以嘔。少陽病“喜嘔”是多嘔。嘔是少陽證的主證,將來講《金匱要略》的嘔吐噦篇里還要講小柴胡湯治嘔的問題。 為什么少陽病里或見之證如此之多?“或”是一個未定之詞,不是說是必然出現(xiàn)的。少陽屬于半表半里,六經(jīng)就是十二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和手少陽三焦經(jīng)還都有聯(lián)系,所以膽氣一郁,半表半里之氣就不和,邪氣就有乍進乍退之機,上焦、中焦、下焦就有在上、在下不利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它的證候就有或然或不然之異?;蛘咭呀?jīng)出現(xiàn)心悸了,或者小便不利、尿少了,這些都和三焦有關(guān)系,和表里的氣機有關(guān)系。 治療這個病應該用什么方法?邪在半表半里,正邪紛爭進退于半表半里之間,發(fā)汗行不行啊?不行,發(fā)汗能解太陽之表而不能解少陽之邪。用瀉下或者用清法行不行?。恳膊恍?;下法、清法能解決陽明之里也不能解決少陽之邪。它是一個半表半里之邪,是太陽、陽明的夾界,要解除少陽經(jīng)的邪氣,得要解決半表半里的邪氣。因為這個病也有發(fā)熱,發(fā)于陽也,是陽經(jīng)的病,所以古人區(qū)別它既不是發(fā)汗也不是瀉下,也不是吐,同時也能解除發(fā)熱這個問題,就把小柴胡湯叫做和解之法,即不通過發(fā)汗、瀉下那些手段,而達到清熱的目的,使少陽氣機通達,半表半里之氣和暢。同時從小柴胡湯的組成來看,既有祛邪清熱的藥,也有扶正補虛之藥,集寒熱補瀉于一體。 小柴胡湯由七味藥組成,包括柴胡、黃芩、人參、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棗。劑量方面,“柴胡八兩少陽憑,棗十二枚夏半升,三兩姜參芩與草,去渣重煎有奇能”。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生姜等量,都可以用三錢,現(xiàn)在是10g。惟獨柴胡用的多,柴胡半斤,柴胡也用三兩就不叫小柴胡湯了。 為什么不叫柴胡湯而叫小柴胡湯?因為還有一個大柴胡湯。小青龍、大青龍,小承氣、大承氣,有大小之分,大的力量就大,小的力量就小。小柴胡湯的主藥是柴胡,所以柴胡的劑量是要重的。有的人說在臨床用柴胡湯效果不明顯,甚至沒有效,實際上和劑量用得是否恰當,是否足量有很大的關(guān)系。所以一定要記劑量。理法方藥就包括劑量了。柴胡是主藥,必須重用,尤其是少陽證必須多用。 有很多的醫(yī)學家提到柴胡劫肝陰的問題,尤其南方一些大醫(yī)學家不大敢用柴胡。怎么正確理解這個問題呢?我們大家看《紅樓夢》,林黛玉有病了,肌膚瘦,顴骨紅,乍寒乍熱,咳嗽,胸脅發(fā)悶,也是默默不欲飲食,王太醫(yī)給看病,脈很細還很數(shù),肝氣還抑郁,那怎么辦?用逍遙散,方中就有柴胡,鱉甲炒柴胡叫黑逍遙。要用八錢柴胡,林黛玉受得了嗎?現(xiàn)在說的是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舌苔黃白,此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故也。也沒說舌質(zhì)紅、口舌干燥,為什么不敢用柴胡?劫肝陰要有肝陰虛的征兆。不能因為柴胡劫肝陰就不敢用柴胡了。如果我們用柴胡也是三錢,和甘草、人參的劑量都相等了,小柴胡湯就失敗了。因為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這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原話。在推陳致新方面,一個是大黃,一個是柴胡,前者從血分說,后者從氣分說。用三錢柴胡,還配三錢人參、三錢炙甘草,柴胡就無法推陳致新、疏通郁結(jié)、透熱外出了。就好比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你把他手也捆上了,腳也捆上了,然后你還叫他發(fā)揮他的力量,那就不可能了。所以小柴胡湯就無效,吃了以后燒退不下來。 這七味藥針對三個方面,而且是有機聯(lián)系的,所以叫和解之法。第 一,就是柴胡配黃芩;第 二,就是人參、甘草配大棗;第 三,生姜配半夏。首先治膽,以柴胡配黃芩。按君臣佐使來說,屬于君臣,不是佐使。柴胡能夠疏解少陽經(jīng)中的邪熱,黃芩能清膽經(jīng)、膽腑的邪熱。不過,柴胡的作用也不是單純的解熱,還有疏利肝膽的作用。因為少陽病雖然是熱邪傳入少陽了,少陽在三陽里謂之一陽之氣,是初生之氣也?,F(xiàn)在春天了,再往前一點兒就是少陽之氣甲子日,夜半起少陽,陽始生謂之少陽,陽氣上來了,少陽主升發(fā)。所以這個少陽之氣是個小陽,是個嫩陽,陽氣剛一發(fā)動,還沒有什么勁。在這時候,邪氣把它一閉郁了,它的升發(fā)條達就障礙了。因此,光用苦寒的藥單純清少陽之熱是不行的。為什么?因為病機里還有邪熱使少陽的氣機不達、少陽的樞機不利的問題。柴胡既有清熱的作用,也有疏郁而使肝膽氣機舒暢條達的作用。《傷寒論》用柴胡的方子有七個,我們只承認六個方子屬于柴胡劑群,把四逆散排除在柴胡劑以外,因為它有柴胡而沒有黃芩。 其次治胃,少陽病有胃氣逆,喜嘔,“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所以用半夏配生姜健胃以止嘔。半夏、生姜叫小半夏湯,“止嘔之圣藥莫過于半夏、生姜也”,半夏、生姜為止嘔的圣藥,既能夠健胃,又能夠下氣,散飲祛痰。少陽病要影響脾胃,胃氣不和就要嘔。半夏、生姜,要和柴胡、黃芩對比著來看,柴胡、黃芩是苦藥,而半夏、生姜是辛藥。苦就有泄熱清熱的作用,而辛就有散結(jié)的作用,“苦以泄之,辛以散之”,所以半夏、生姜不但能夠治胃止嘔,同時對于胸脅滿,胃氣不和,都有好處。 最后治脾,人參、炙甘草、大棗是甘溫之藥,都是補中益氣的。為什么小柴胡湯里要加上補中益氣之品?一般治邪氣的方子不加人參,要加人參就要斟酌斟酌。人參是個補氣的藥,有斂邪的作用,加得不適當就把邪氣堵住了,叫閉門抑盜。恰恰小柴胡湯里要用人參,現(xiàn)在開方子用黨參,黨參力量小一些。為什么?小柴胡湯叫和解之法,用八兩柴胡、三兩黃芩,解熱祛邪。同時加上扶正之法,保養(yǎng)脾胃,甘溫益脾。加上這些藥物,一個是因為少陽是小陽,少者小也,它不如陽明和太陽。陽明者,兩陽和明也,明者是昌明也,陽氣隆盛才謂之陽明;太陽者巨陽也,主一身之陽氣,固密于體表。少陽的抗邪能力不足,在半表半里,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少陽既是太陽、陽明中間之樞,也是三陽到三陰的陰陽之樞。也就是說,少陽之邪氣再往里就入臟了,到五臟第一個就到了,足太陰脾中州。同時,這個人默默不欲飲食,脾的健運功能的確是不好了。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膽的邪氣要影響脾,木來克土。為了強壯少陽之氣和邪氣作斗爭,所以要加上人參、甘草、大棗,樸正以祛邪。小柴胡湯里如果不加上甘溫補氣的藥品,恐怕是不能使少陽之氣抗邪以外出的。另外,補脾也是一個預防,“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膽都是相連的,先把脾給它健旺起來,就杜絕了少陽之邪入太陰的這條道路。 這個方子有“去滓重煎”之說?!叭プ抑丶濉本褪亲詈笠究諟?,把藥渣滓去了就剩藥湯了,還把藥湯再煮以濃縮藥液?!耙运欢范笕×?,去滓再煎,取三升”,六升水再煮到三升。為什么去滓重煎?這是古人的一個經(jīng)驗,用和解之法的時候都是去滓重煎。小柴胡湯是和解劑,七味藥有取其氣的,有取其味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辛的,要是按著一般的煎法,藥的作用有先有后,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補有瀉,達不到和解的作用,所以去滓完了再重煎,使不至于偏于寒、偏于熱,達到和解的目的。 總的來說,小柴胡湯既可以治傷寒外感熱病,也可以治雜病,因為它是和解表里,調(diào)和陰陽的方子,所以它的治療范圍是很廣泛的,加減化裁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學校工宣隊一位同志的母親,前幾天來找我看病,她以前得過肝炎,50多歲了。肝炎似乎好了,新近得了糖尿病,尿糖高、血糖也高,渾身乏力,口渴,肚子還脹,大便不調(diào)。我一看,脈見弦,有肝膽的問題;小便不暢,又有氣化功能不好的問題,就是肝膽有熱,脾和三焦還有虛寒,所以我就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湯。服藥以后,血糖和尿糖都降下來了,精神也見好。 小柴胡湯解熱效果很好。宋朝的《蘇沈良方》對于小柴胡湯的解熱作用很重視,它說小柴胡湯治療的熱有五種,往來寒熱、潮熱、瘥后熱。急性病發(fā)燒它能治,一些內(nèi)傷的慢性病的低燒不退,有的時候用它也很管用。《醫(yī)宗金鑒》里有一個方子叫柴胡清骨散,治療低燒不退效果是很好的。現(xiàn)代臨床有一些無名熱,只要有肝膽少陽證,用小柴胡湯效果也是非常之好的。另外,小柴胡湯治療因情志抑郁所致的低熱效果也很好。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101) 血弱氣盡腠理開 邪氣因入進胸懷與正相搏結(jié)脅下 正邪分爭熱往來 休作有時不欲飲 臟腑相連痛下排 邪高痛下故使嘔 小柴胡湯用之差這一條是對上一條的補充,論述了少陽病,特別是小柴胡湯證的病因,和病機。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這是講病因的。為什么邪氣就直中少陽?這個人氣血虛衰,腠理不密?!半砝黹_”就是腠理不固密,不能夠抵抗邪氣,邪氣就因“入”。 “入”就是進來了,邪氣就侵入。進到什么地方?在哪個經(jīng)啊,在哪個部位?“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這是講的病位。六經(jīng)辨證是有范圍、有界限的,脅下屬于少陽的地面,是由少陽經(jīng)來管,病位在少陽。 下面就講病機、癥狀和它的影響。“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在脅下,正氣和邪氣分爭,有的時候正氣占上風,邪氣退卻,有的時候邪氣占上風,正氣退卻。正邪兩方的斗爭互有進退,這就叫“正邪分爭”。進而入陰,所以就惡寒,邪退正氣向外,所以就發(fā)熱,這個寒熱就叫“往來寒熱”;它不總是持續(xù),要冷一陣,熱一陣,是交替性的寒熱?!靶荨本褪切葜?,“作”就是發(fā)作,休止和發(fā)作言其寒熱不同時出現(xiàn)。這個病有一點兒像瘧疾。因為脅下是少陽的部位,邪客少陽,少陽經(jīng)氣不利,氣機郁滯,影響脾胃,就會出現(xiàn)默默,不欲飲食。 “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雖然是膽的病,膽屬于腑,又連于肝,肝膽為表里?!捌渫幢叵隆?,“痛”當“病”來理解,當病的發(fā)作位臵來理解。也就是說,膽病影響肝,肝膽之氣不利了。它不可能是局限在這一個臟腑,它要有所影響,影響誰?影響肺嗎?不是,它要影響它所克的臟腑。肝膽有病都會影響脾胃,按照五行學說來說,這個叫木克土。“邪高痛下,故使嘔也”,“高”是指膽病,“痛下”就是影響到胃,胃氣不和了。邪由膽而又影響到胃氣的不和,或者肝有邪而影響脾氣的不和,這都叫“邪高痛下”。按照五行學說,一個是克,一個是被克。肝膽有病,就犯脾胃,它的勢力所及就要影響脾胃,所以叫邪高痛下。脾胃是受肝膽克制的,“邪高痛下”,胃氣就不和,脾氣就不和了,胃氣不和故使嘔也,脾氣不和則不欲飲食。病因、病位、病理變化、癥狀都有了,影響所及也有了,病的發(fā)展、影響也闡述出來了,最后就是具體的治療方法了,“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102) 這一條還是繼續(xù)上兩條,論述少陽之邪不解,邪氣可以傳陽明。 這一條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一個是少陽能傳陽明,傳了陽明它就要出現(xiàn)渴癥,出現(xiàn)了渴癥以后,就知道少陽之邪已經(jīng)傳給陽明了,這有辨證的觀點;另外一個問題,關(guān)于太陽、陽明、少陽,在大家的印象里是太陽之邪傳陽明,陽明之邪傳少陽,是這么個順序,實際原文里并不受太陽、陽明、少陽排列的約束,太陽之邪能傳少陽,少陽之邪也能傳陽明。在這個地方有爭論,有人認為少陽主半表半里,應該排在陽明的前面,為什么現(xiàn)在陽明排在少陽的前面了?將這作為一個問魎提出來了。實際上《傷寒論》里排是那么排,在發(fā)病的時候,太陽病能夠傳少陽而出現(xiàn)少陽病,少陽病也能傳陽明而出現(xiàn)陽明病,不受排列的影響,主要是講辨證的。 “服柴胡湯已”,“已”就是病好了,藥吃完了,少陽證已經(jīng)解了。如果少陽的邪氣完全解了,三焦通暢,津液敷布,就不應該出現(xiàn)渴;少陽病兼證或見之證,“或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是不是那個渴?不是,為什么不是,因為它是“服柴胡湯已”,少陽證已經(jīng)解除了,這時候出現(xiàn)渴,就不是小柴胡湯兼證的渴了,而是一個新的問題?!皩訇柮饕病保@是少陽之邪沒解而轉(zhuǎn)屬于陽明了,因為陽明有熱,津液受傷,所以口渴,這是陽明熱證的一個反映。從少陽往陽明轉(zhuǎn),在這樣一個階段過渡的時候,叫做“屬”。既然屬于陽明了,就不是少陽的問題了。 “以法治之”,再用小柴胡湯也解決不了問題,應當用治陽明之法而治療。這一條是總結(jié)上面那兩條,如果吃小柴胡湯邪解不完全,就有轉(zhuǎn)屬陽明的問題。轉(zhuǎn)屬陽明的根據(jù)是先見口渴。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103) 這一條是小柴胡湯的禁忌證。 小柴胡湯治療少陽病有兩個根據(jù),一個是胸脅苦滿,一個是喜嘔。但是也有兩種病,就像這條所說的,是濕熱的脅下滿痛,或者說是胃里有水飲的嘔,這兩種病雖然也有脅下滿痛,雖然也有嘔,但是都不屬于小柴胡湯的治療范圍。一個是濕熱,一個是水飲,如果辨證不清,誤認為是少陽證,還要給他吃小柴胡湯,就是誤治。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脈浮而弱,有點兒像太陽中風的脈;脈遲,有點兒像是虛寒證。有表證,所以還惡風寒,脈浮而弱。如果說遲脈屬于陽虛,屬于中寒,那么就會手足涼,現(xiàn)在手足溫,說明這個遲也不屬于陽虛的寒證。 “醫(yī)二三下之”,醫(yī)生對于這樣一個“脈遲浮弱、惡風寒”,他沒有用一些解表的方法,因為這里有表證啊。浮脈是主表,惡風寒也是太陽有邪,可以發(fā)汗解表,但他用了下法了,還不只用了一次,“醫(yī)二三下之”,兩次三次地、反反復復地給這個人用瀉下。為什么醫(yī)生要給他瀉下?當醫(yī)生的就那么糊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