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患心悸不寧,膽怯善驚,常有遇險臨危之感,病此已三月余。體倦神疲,納差,失眠少寐,肢體顫抖,不由自主。醫(yī)治少效,舌淡紅少苔,邊有齒痕。脈疾速不寧。 擬____湯。2劑。(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藥后驚悸、顫抖均止,納增,眠佳。再服原方三劑善后。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瓜蒂散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yī)案 李某,男,16歲,學(xué)生。 因“文革”故,數(shù)年廢學(xué),書本知識學(xué)得甚少。后學(xué)?;謴?fù)考試制度,功課負(fù)擔(dān)甚重,終日舞墨誦文,不得少息。其父望子成龍心切,課余之外,另有作業(yè)。內(nèi)外加壓,積勞成疾,未已便頭痛眩暈,疲勞、天熱后尤甚。暈痛劇時嘔吐痰涎,吐后則暈痛減輕,神氣清爽。觀其面色萎黃,形容瘦弱,神疲懈怠,舌苔白膩。詢知飲食不思,大便3~4日一行。腹診一無所苦。切得脈象沉滑無力。 脈癥相參,證屬痰飲為患。蓋用腦勞心,心脾兩傷,憂思?xì)饨Y(jié),痰飲遂生。觀其狀,病邪有外出之勢,法宜因勢利導(dǎo),一涌吐之。涌吐之用,實(shí)倒行逆施之舉。體質(zhì)虛弱者,顯屬不宜,然不吐則邪無以出。 證情若此,計將安出,仿黃龍湯制方之意,一用四君子湯以扶正,一用瓜蒂散以祛邪。擬: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0g,甘草6g,瓜蒂散3g (藥湯送下) 二診:藥后嘔吐痰涎約有碗余,頭痛眩暈不再,謂頭腦清晰,若撥云見日。此痰飲逐出故也。其后之治法,即調(diào)氣機(jī),健脾胃,使得痰飲不生,方為補(bǔ)天之道。擬小柴胡湯加味:柴胡12g,黃芩10g 半夏10g,黨參10g,甘草6g,茯苓15g,澤瀉15g,白術(shù)15g。三劑。 三診:夜讀深更,或氣溫偏高亦未暈痛。為除病根,原方續(xù)服三劑。后聞高考。蟾宮折桂。 原文復(fù)習(xí): 《傷寒論》第166條: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qiáng),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當(dāng)吐之,宜瓜蒂散。 《傷寒論》第355條: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jié)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dāng)須吐之,宜瓜蒂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