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不見的技術
麥可思研究專注高教管理,訂閱麥研圖書館,可查看更多主題文章哦! 每所大學、每間教室里最常見的技術恐怕就是PPT了。可如今,PPT即將成為高等教育技術界的“恐龍”,未來十年有可能死亡或消失。20年前的創(chuàng)新如今早已是“創(chuàng)舊”,教師何時能夠打破心理舒適區(qū),跟上高教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步伐呢? 2016年10月26日,在美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協(xié)會的年度大會上,四位來自不同高校的領導各抒己見,在演講臺上談論本校遇到的最大的教與學方面的技術難題和當前對策,并回應裁判的質詢。這四所高校在2016年成功擊敗來自全世界的眾多申請院校,進入20多所高校的短名單,隨后又殺入總決賽。最終來到演講臺前的四所高校分別是:美國瑞林藝術與設計學院、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美國帕斯灣大學、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四所高校中有綜合性大學,也有藝術類院校,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公立院校中的“貴族”,也有成立不足50年的新秀。在教育技術領域的比拼,也許就要這樣英雄不問出身。每所學校的代表僅有10分鐘的時間來闡述高等教育面對的技術問題,并展示本校的解決方案。 整場比賽會選出一所優(yōu)勝校,獎品不是實際的獎金,也不是虛幻的榮譽和獎杯,而是技術支援。EDUCAUSE大會每年吸引全世界教育技術廠商和技術人員的關注。EDUCAUSE會為學校尋求和招募技術合作伙伴,以繼續(xù)完善現(xiàn)有產(chǎn)品或者項目,在下一年大會上,優(yōu)勝者將再次站上演講臺,展示一年來項目的進展。2016年最終獲得此項榮譽的是瑞林藝術與設計學院,EDUCAUSE將輔助該校改進現(xiàn)有系統(tǒng),探索該技術在其他藝術類院校應用的可能性。 一直以來,EDUCAUSE重視驅動教與學方面的創(chuàng)新和改善學生體驗,其年度大會備受矚目的一個原因是大會將討論每年高等教育領域面對的技術難題和可能成為風向標的新熱點。以MOOC為代表的現(xiàn)象級高等教育發(fā)展大事幾乎都離不開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支持,也許下一個教育“頭條”就在不遠處。 01 看不見的技術 在高等教育領域工作的每一個人都能講出近些年來教與學方面的重要創(chuàng)新和變化。他們也都聽說過或在媒體上讀到過教師將新鮮有趣的技術應用于教學以及帶來的課堂效果的案例。MOOC、混合教學、翻轉課堂、私播課、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這一串串的名詞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甚至當這些“創(chuàng)新”在幾年之后成為“創(chuàng)舊”,也沒能真正在大多數(shù)大學課堂中發(fā)揮出作用。曾有一次與幾位在校大學生聊天,詢問他們是否有老師把新鮮有趣的技術應用于課堂,一位學生思考良久反問道:“PPT算不算?” 老師在黑板前講,學生在講臺下聽,從孔子就開始的流傳上千年的教學方式固然有其“存在即合理”之處,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滿足于此,不再愿意嘗試新方法、新技術。所以即便是如今技術日新月異,教室里仍然難覓蹤跡。不僅如此,教師往往對學生的自有電子設備持“敵對”態(tài)度,手機、智能手表都是分散學生注意力的“潛在敵人”,不如禁止學生課堂使用為好。 是什么讓大學教師故步自封?“我講你聽”的授課模式可謂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心理舒適區(qū)。技術帶來的改變突破了舒適模式,讓一部分人感受到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易認為新技術不適用于自己的課程和學生,拒絕嘗試新技術或淺嘗輒止。 2016年,美國《高等教育內參》聯(lián)合蓋洛普進行了第五次《高校教師對于技術的態(tài)度》調查。僅以網(wǎng)絡課程涉及的技術為例,結果顯示,在被調查教師中,39%的教師曾有過教授有學分的網(wǎng)絡課程的經(jīng)歷,43%的教師進行過將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在教授過網(wǎng)課的教師中,79%的教師認為這段經(jīng)歷幫助他們獲得了課堂和線上教學的新技能。具體分析技能掌握情況,86%的教師認為他們可以更辯證地看待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80%的教師認為他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多媒體材料,76%的教師認為他們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管理系統(tǒng)。技術對于高等教育的促進作用毋庸置疑。 然而,對于另一些大學教師來說,他們顯然需要更多幫助。尤其是接觸技術較晚的年長教師和往往對技術“不感冒”的女教師,培訓和指導尤其重要。由美國校園技術網(wǎng)進行的《2016用技術教學》調查顯示,35%的被調查教師認為自己未能獲得足夠的技術支持和培訓。教師最希望獲得技術支持的渠道依次是:IT咨詢臺、在線搜索、同輩幫助和技術人員。親身現(xiàn)場指導和在線方式比較容易被教師接受,冷冰冰的指導手冊則不那么受歡迎。達特茅斯學院高級學習中心數(shù)字學習計劃主任約書亞·金時常參加EDUCAUSE等教育技術會議,在一線輔助交叉學科的實驗型課程的研發(fā)。由于工作原因,他總能隨時得知高等教育技術領域的“風吹草動”。發(fā)推特、寫博客推廣最新教育技術,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讓教師來談論他們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新,都是常用方式。 02 高教技術的生死存亡 《2016用技術教學》還進行了幾項頗為有趣的“票選”。問卷要求被調查教師進行開放性預測:未來十年,哪種高等教育技術會消失或死亡?排名第一位的答案是臺式機。第二位是應答器。可以想見,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應答器完全可以被智能設備的相應App等取代。第三位是不能互動的投影儀和白板。在前十位可能消亡的技術中,DVD和DVD播放機、PPT軟件等也榜上有名。 高校教師還預言未來十年會在高等教育領域大放異彩的技術,第一位是虛擬現(xiàn)實和增強現(xiàn)實技術,目前已經(jīng)在醫(yī)學、建筑學等學科的教學中有了應用。第二位是3D技術。第三位是觸摸互動設備,比如互動型投影儀、黑板等。 有趣的是,老師還選出了最希望能在未來十年死亡的技術。這些招人恨的技術第一位是現(xiàn)有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教師經(jīng)常反映類似平臺用戶友好度不足,不方便使用。第二位是手機,毫無意外地搶占課堂注意力的敵人。第三位是社交媒體。學生偷偷在課堂上刷微博、刷Facebook實在不少見。除此之外,被教師“懷恨在心”的技術還包括穿戴式設備(比如智能手表)。 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推動高等教育的進步,也造成了一些教師的不適感。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技術是否會在未來積極地影響教育?”一題里,97%的被調查教師給出了肯定答案。或許這才是教師對技術和高等教育未來最大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