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1前幾天,有一個媽媽給我留言: 說馬上就要開學了,家里有一個三歲的寶寶,一直是自己帶。 在猶豫要不要送去幼兒園? 原因是自己很不看好幼兒園,因為經常有媽媽們傳來負面的消息,例如老師對孩子太兇,孩子太壓抑不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 而且自己的孩子比較敏感,不是很想送。但是孩子這個年齡很渴望跟小伙伴在一起玩,看到孩子一個人孤單,怕日后影響孩子的交際。 所以很矛盾的,自己真的不忍心孩子小小的年紀就要被壓抑,心疼。
希望我給一個主意。
說實話,誰不愛自己的子女呢。 那到底該怎么愛?
這個問題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個答案: 戰(zhàn)國時期,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秦國攻趙。趙國向齊國求救。 齊國說:“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為人質,才派兵?!?/span> 趙太后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說,太后對左右的人說:“有哪個再來說要長安君為人質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臉上?!?/span>
看,一個母親對自己小兒子的疼愛之情,昭然若揭。 我想,誰要我兒子去冒這險,我肯定不干。
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 后來一個叫觸龍的老臣來勸,竟然說服了太后。 他說:“一個人地位尊貴,卻無功于國;俸祿優(yōu)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這就難免危險了。)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賜給他很多寶物,可是不乘現在使他有功于國,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立身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span>
這時太后覺得有理,開始從一個母雞愛小雞的層次上升到了父母之愛的高層次。 這也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不得不深思。 “就算是帝王之子,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孩子眼前的問題,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啊。 焦慮本身不能產生任何的作用,反而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包袱。
回到孩子要不要讀幼兒園的話題上。 如果剔除掉焦慮,反而會更加清楚該怎么辦。
先做好準備,然后去選擇,觀察,找到合適的就上。 而不是一開始就拒絕,因為孩子終究是要入學的,終究是要獨自面對社會的。
我想沒有哪個父母想看到一個30多歲的兒子在家一邊啃老。 一邊在內心怪你當年害了他。
2你的焦慮越多,對孩子的要求就越多。
很多人說我們這一代父母是最焦慮的一代,特別是大城市里的中產階級。
他們通過努力拼搏換來如今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生怕孩子不如自己,所以內心其實不斷地加力。不僅勉勵自己加油,更是期待孩子超越自己。
最后,不知不覺加在孩子身上的擔子就重了。
還有一種是社會大環(huán)境急劇轉型下的整體焦慮。
要知道我們經常呼吸霧霾,吃的米和油,喝的水,孩子的奶粉,問題層出不窮。 我們的這些做父母的早嚇怕了。
另外就是很多以前沒有的問題也產生了,比如沉迷電子游戲和手機的孩子越來越多。 而以前充其量也是沉迷電視機或者過于頑皮而已。
還有老問題出現新的變異,比如校園欺凌,變得更加惡劣。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說,如今養(yǎng)育孩子,創(chuàng)富已經沒有健康心理培養(yǎng)重要。 因為如今的孩子有更多的心理問題。
…… 說起來,真說不完。 所以,要做一個好父母,怎么會不焦慮呢?
適當的焦慮非常正常,就算犯了錯,也很正常。 放輕松一點。 孩子沒有想象的那么脆弱。 只是你不要一次又一次重復的犯錯就好。 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走過來的,只要我們夠努力,我相信有出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很多媽媽隨便一說,就能指出孩子身上那一堆的問題。 那往往是自己的焦慮開出的花朵。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父母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的問題。
你說孩子敏感,難道孩子不是受了你性格的影響,變得不穩(wěn)定。 你說孩子不自信,往往是你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你就發(fā)脾氣,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產生挫敗感,慢慢地變得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 你說孩子不夠獨立,往往是你過分保護造成的,孩子第一次試著自己去擠牙膏,你怕孩子擠得地上到處都是,于是給孩子擠;當孩子第一次想自己系鞋帶,你又覺得他動作太慢,邊嘮叨邊給系好了。
你總是說孩子不吃飯,但孩子指著談糖果說餓了,你就放任孩子去吃。真正吃飯的時候,肚子飽飽的,孩子不想吃,然后又怕孩子餓著,捧著一個飯碗跟在后面跑。小小的孩子以為這是一個吃飯游戲,每次都要玩到盡興,飯也涼了。而你在追逐中覺得自己盡力了,是熊孩子自己不吃。
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在指責一個孩子的不良習慣之前,先把大人拿出來捋一捋。 最后會發(fā)現,問題基本在大人的身上。 4教育是一種自醒,為人父母要抓住這次自我成長的機會。 因為很多人從學校出來之后就不會再次捧起書本,但是很多媽媽在有了孩子之后又捧起了書本。
還有很多的人,成年之后就覺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天地之間,唯我獨尊。 組建家庭后也是棱角分明,遇到問題互不相讓,沒有誰會去認真反省自己的問題。 有了孩子之后,會發(fā)現原來自己的問題還不少,在孩子的身上一一呈現出來。
很多人小時候覺得父母有些地方不對,但是自己做了父母卻又是父母當年的模樣,更神奇的是還映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作為父母請你一定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家庭。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xù)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因為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幸福。 (本文為魚爸原創(chuàng),圖片來自網絡,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原創(chuàng)不易,喜歡就贊賞一個吧! |
|
來自: 順然songhuijun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