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6.1b 回首一眸成鹽柱的故事 第六章 考古與《圣經(jīng)》較真
6.1b 回首一眸成鹽柱的故事 約旦河以東,大約50公里的范圍內(nèi)是高原地帶,從自然條件上來說,要優(yōu)于河對岸的伽南山區(qū),特別是在北部與中部,降雨充足,物產(chǎn)豐富。關(guān)于這一點,創(chuàng)世記之中還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亞伯拉罕下伽南時,不但帶上妻子,還帶上他的侄兒羅得。他們到伽南不久就碰到饑荒,又一起漂到埃及。亞伯拉罕指妻為妹,將妻子送入法老的后宮,賺了許多錢財,牲畜。法老后來發(fā)現(xiàn)此事,將妻子還給亞伯拉罕。他才又拖家?guī)Э?,趕著牧群,回到伽南[4]。進入伽南后,從南至北走到耶路撒冷以北的伯特利,亞伯拉罕與羅得各自手下的牧人為草場發(fā)生爭執(zhí)。為解決矛盾,亞伯拉罕大度地向侄兒羅得建議分手,一個向左轉(zhuǎn),一個向右轉(zhuǎn),還讓羅得先挑選他中意的走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伯特利地勢較高。羅得放眼望過去,可以看到相對較為平坦的約旦高原,“都是滋潤的”,于是選擇向東去了約旦。而亞伯拉罕則履行諾言,折身向南,在耶路撒冷以南的希伯侖扎營,那里的水草要比約旦差了一截[5]。 按《圣經(jīng)》所說,羅得卻在二十多年之后遭了一場大災禍[6]。他所居住的所多瑪城(Sodom),被上帝認定為邪惡之城,因為其中的民眾淫亂且好男色,雖說羅得一家倒是上帝眼中的正直之人。兩位扮成外地男子模樣的天使被派往羅得家中做客,受到羅得的款待。城中居民得知后,將羅得家圍住,要拉二人出來“任他們所為”。羅得不肯,眾人要破門而入。天使將羅得夫婦,及他們的兩個女兒救出,讓他們趕緊離開所多瑪,并囑咐千萬不可回頭觀望。之后上帝用從天而降的硫磺與烈火將所多瑪徹底毀滅。逃亡路上,羅得妻子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結(jié)果立時變成一根鹽柱。這個故事,后來變成一則典故,用來告誡大家事情做過之后,就不要再回頭了。遭受這樣一場打擊之后,羅得嚇得帶著兩個女兒躲在荒嶺的山洞之中,與人世隔絕。姐妹倆眼見父親老去,沒有后代,于是合謀將父親灌醉,各自與父親生下一個兒子,一個成為摩押人的祖先,另一個成為亞捫人的祖先。 ===== 圖六十五:在死海東南邊的一處山坡上,有一尊石柱,外形看過去有點像一位站立的婦人。人稱這就是羅得的妻子回首一眸變成的鹽柱,這座山坡也被人稱作所多瑪山。只是石柱的高度在六十米以上。 ===== 因為回首一眸而變成鹽柱的情節(jié),后人猜想所多瑪城必定在死海岸邊。從天而降的硫磺與烈火,被人解釋為火山爆發(fā),或是某種地質(zhì)大災難。有好事者還在死海邊,找到一根有點人模樣的石柱,說那就是羅得的妻子變的,成為當?shù)匾粋€著名的景點。在文藝復興時期,許多歐洲顯貴人家(包括意大利的紅衣主教,甚至教皇)喜歡收藏有些春宮味道的畫作,兩個女兒勾引羅得曾經(jīng)是多位藝術(shù)家的作畫題材。甚至英文之中,描述男同性戀之間的行為所用的單詞(Sodomy)也是由“所多瑪”一詞演變而來。但是考古挖掘,卻沒有找到所多瑪城的痕跡。而巴勒斯坦地區(qū)在過去四千年之中,也未曾有過火山爆發(fā)。 從地理條件來說,約旦北部與中部是吸引人的滋潤之地,印證在羅得選擇去約旦的故事之中。按《圣經(jīng)》所述,以色列人后來也曾經(jīng)在這一帶爭搶地盤。但是真正在約旦扎根的,是亞捫人與摩押人?,F(xiàn)代約旦首都阿曼,其名字也是從“亞捫”演變而來。也因此,以色列人曾經(jīng)與亞捫人、摩押人發(fā)生過不少沖突。亞伯拉罕與羅得之間的故事,倒不一定有多少真實性,反映的只是以色列人與亞捫人、摩押人在歷史上既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矛盾的復雜關(guān)系。 從伽南沿岸的地中海往東走,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可以遭遇好幾種地形。先是沿海的平原與沼澤;繼而是海拔一千米的伽南中部的山嶺與峽谷;而后突然之間地上出現(xiàn)一條下陷一千多米的裂縫,約旦河谷;之后又是隆起的約旦高原地區(qū);再往東走,才進入茫茫的阿拉伯大沙漠。 從南向北,同樣要遭遇很大的變化,主要與當?shù)氐臍夂蛴嘘P(guān)。伽南與約旦地區(qū)屬于地中海邊的溫帶氣候,一年通??梢苑殖蓛蓚€季節(jié),干燥、炎熱的夏季,與清涼、帶雨雪的冬季。從降水量來說,耶路撒冷一年約有500毫米,跟現(xiàn)代的北京差不多。降水靠的是從地中海上吹來的濕氣,其分布在季候上與地域上都很不均勻。在季候上,夏季幾乎沒有雨水,所有的降水幾乎都在十二月至二月間大約五十多個雨雪天中下完。在地域上,北部的雨量大,越往南走雨量越稀。在伽南境內(nèi),加利利地區(qū)雨量最大;到以法蓮山區(qū)還算充足;到猶大山區(qū)則有些缺水了,種地要辛苦許多;到了再南邊的內(nèi)蓋夫,則基本上只是沙漠。 在陷入地面的約旦河谷之中,加利利湖周邊還是魚肥水美,到一百公里以南的死海,也是沙漠地帶。而且由于低勢低,氣溫高,死海周邊的氣候生態(tài)與赤道周邊的非洲沙漠相近。猶大山區(qū)的東部面向死海,也是一片荒山,是王法管不到,草寇出沒的地帶。過了約旦河,在東邊的約旦高原也是類似的情形,基列還是魚米之鄉(xiāng),從亞捫到摩押,越來越干,到以東則已經(jīng)是沙漠化的不毛之地。 所以在伽南只要走上幾十公里,就可以換一種地貌,換一種氣候,從1000米的山峰到海平面下400米的低谷,從積雪的山頂?shù)綗釒У乃篮?,從生機勃勃的農(nóng)地到荒涼的沙漠。地形的復雜,造就了伽南周邊復雜的政治形勢。雖說上帝許愿亞伯拉罕的后人在伽南建成大國,以色列人卻難以真正建成像埃及,甚至兩河地區(qū)那樣規(guī)模的國家??墒?,它又不幸地處戰(zhàn)略要沖,連結(jié)兩河地區(qū)、埃及、阿拉伯半島南端的通道,在這里匯合。雖說這些道路并沒有直接經(jīng)過以色列人所占據(jù)的以法蓮、猶大山區(qū),但是他們卻不可避免要卷入大國爭斗的旋渦,要招兵買馬護衛(wèi)自己,要在征戰(zhàn)的大國之間選擇同盟,要承擔站錯隊、戰(zhàn)敗、被征服的苦痛與屈辱??脊磐诰蛟谶@一帶所發(fā)現(xiàn)的石碑、石刻,很少有本地人留下的,基本都是外來入侵者為自己歌功頌德所豎立的,包括赫悌人,埃及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及羅馬人,所使用的都是他們各自的文字。而當?shù)厝嗽跉v史之中所經(jīng)歷的苦痛與思索,卻是記載在《圣經(jīng)》之中而流傳了下來。 =========== 注釋: [1] 關(guān)于伽南的地理,主要參照J. Alberto Soggi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Israel and Judah”, 2nd ed., translated by John Bowden, p.8-12 (SCM Press, 1993), and J. Maxwell Miller and John H. Hayes, “A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 and Judah”, p. 40-52 (Westminster Press, 1986). [2] 參見J. Alberto Soggin,同上,p.8 [3] 參見3.10節(jié) [4] 參見2.5節(jié) [5] 創(chuàng)世記13:18 [6] 創(chuàng)世記19: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