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隸書千字文[1] 2014.04 唐卓 星轉斗移,赤縣滄桑。 初祖勤勉,墾業(yè)興邦。 篳路藍縷,辟土翦疆。 結繩記事,陶繪渺茫。 河洛蓍龜,國學濫觴。 宓羲研易,數(shù)理始昌。 倉頡造字,昊驚冥喪。 殷墟甲骨,祚胤黨庠。[2] 鐘鼎石鼓,契籀競芳。[3] 秦昭襄時,古隸萌祥。[4] 合縱連橫,嬴政帝閶。 同文納典,斯宰擔綱。 厘定標體,小篆登堂。[5] 經(jīng)籍燒焚,舊制滌蕩。 大發(fā)吏卒,牢獄遽忙。 點畫繁縟,抄寫悵惘。 隨物詰屈,回環(huán)跌宕。[6] 佐聿快速,即現(xiàn)其強。[7] 程邈整纂,監(jiān)舍修創(chuàng)。 輔助庶務,便捷疏暢。 去冗就簡,改圓做方。 蓄勢寬廓,雍容琳瑯。[8] 掾左摻半,早期恒倡。[9] 嬗變演繹,璀璨輝煌。[10] 舒展分布,弛騁背向。 沉著矯健,運穎準當。 啄磔含秀,覃思毫芒。 肅穆冷艷,內(nèi)濟韌剛。 蠶頭雁尾,疾徐偃仰。 一波三折,捭闔徜徉。[11] 靜以收斂,動則奔放。 堅柔兼施,起伏振晃。 繼前啟后,雅俗共賞。 洪范既立,圣教麗康。 構架格局,睿姿妙狀。 臨習拓帖,取法乎上。 婉諧雋永,呼應挪讓。 穩(wěn)如岱宗,勿燥忌狂。 坦迤仄隘,相得益彰。 虛實互生,蕃茂空朗。 云夢竹卷,律令錄項。[12] 馬鞍堆墓,轪侯利蒼。[13] 先漢少碑,和璧琮璋。 自昔考者,旁采博訪。[14] 曲阜巖刻,謂魯孝王。 渾成高故,毋可銓量。[15] 遺編採掘,眩目宿妝。 必追要諦,外求驪黃。[16] 縮蛟至寸,急促劻勷。[17] 黎民所草,款式多樣。 逍遙幽秘,跟濤逐浪。 意聯(lián)魏真,安怡妍詳。 桓靈隆碣,瑰瑋廻廊。[18] 深邃曠奧,浩瀚泱漭。 規(guī)例宸嚴,乾坤彌廣。[19] 史晨奏祀,孔廟瑤廂。[20] 執(zhí)鋒中策,儀態(tài)端莊。 崇厚蘊藉,蟠踞殿隍。 乙瑛敦淳,玨帶佩裳。[21] 筋肉勻停,情詞悠漾。 入手蒙童,慧鑒燭光。 華岳鏤題,地震隕殤。[22] 摹本傳世,材技嘉良。 磅礴郁積,繚眺龢昶。 曹全神鐫,泓窈非常。[23] 綺美恣逸,騰凌未央。 弗與倫比,翩躚飄飏。 韓敕禮器,猶矗陵岡。[24] 瘦勁英風,驁岸颯爽。 寓險在夷,驊騮勒韁。 泰山都尉,綴敘季將。[25] 撇捺并舉,境界溢盎。 飛升翕忽,似飲醲釀。[26] 銘主諱彪,尚書侍郎。[27] 玲瓏挺括,匪是凡響。 計白措黑,宇庭蹇驤。[28] 張景矜峻,顯耀南陽。[29] 沈謹工細,輕佚力壯。 異劃炫赫,仙葩苑閬。 遷頌雄巍,凝練軒昂。[30] 守拙弄巧,魄撼嵐崗。 奇崛森密,潑墨鏗鏘。 衡公誄辭,豐腴倔犟。[31] 聳峙潤澤,宏載海江。 百鈞弩矢,嶄鐵斷鋼。 西狹摩崖,危巒峭嶂。[32] 鳳毛麟角,笑傲冰霜。 翹彥薈萃,金玉宮商。[33] 圭形琦傀,推鮮于璜。[34] 錯落有致,罕見損傷。 純固嫻熟,儼然天罡。 褒斜谷道,閎肆汪洋。[35] 野鵠閑鷗,鸞翅欲翔。 涵畜玄幻,騷蹤倜儻。 叱咤警遒,瀟灑無雙。[36] 淮弼表紀,闊綽亮敞。[37] 不飾衫履,魁儒梟莽。[38] 適逰蓬萊,迥出塵鄉(xiāng)。 鄐君開通,苔蘚蔽荒。[39] 犬牙參差,巔峰絕唱。 稚趣爛漫,撲冽醇漿。 歷朝名家,皓彩晏旸。 陳留蔡邕,攸歸眾望。[40] 熹平館閣,士子效仿。 宛城宜官,才冠太行。[41] 矩箋千言,擘窠逾丈。[42] 潁川繇翁,盛譽獨享。[43] 作楷偉績,序塾盈香。[44] 崔瑗杜度,仇靖皇象。[45] 俊杰奮爭,翰池奎章。 磨礪艱辛,沿襲晉唐。 迨宋元明,案牘趨僵。 清代維新,旋掃徬徨。 巨髦煥蔚,馳騖來往。 鄭簠踐徑,桃李燕饗。[46] 紙素崢嶸,師恩炳烺。 頑伯惕勵,鶴唳寒窗。[47] 管能扛鼐,堪喻碩匠。 寧化默庵,剽勇脊梁。[48] 審慎篤摯,撫毓驕楊。 錢塘司農(nóng),八怪尊長。[49] 陋衣淡泊,扁筆炎涼。 卓哉賢哲,建功寶藏。 禹甸鴻德,源遠流湯。 龍孫盡責,秉承弘揚。 注釋: 【1】本文4字一句,共252句,計1000字。兩句一韻,計125韻。通篇無一重字。 【2】祚胤:福運及于后代子孫。黨庠:黨庠指古代鄉(xiāng)學。 【3】契文:契刻的文字,甲骨文。籀文:大篆,其代表為石鼓文。 【4】楊寬教授在所著《戰(zhàn)國史》一書中,根據(jù)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時期的刻有“冷賢”兩字的玉印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高奴禾石銅權”銘文的字樣,作出論斷說,“在秦始皇沒有完成統(tǒng)一以前,實際上小篆和隸書兩種字體都早已存在”,并指出“草篆”也可稱為“古隸”。 【5】《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nbsp;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tǒng)一。秦始皇政權規(guī)定了以“秦篆”作為全國使用的統(tǒng)一書體,由李斯等人負責整理。這叫做“書同文”。 【6】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 【7】《晉書·衛(wèi)恒傳》、《說文解字[1]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睋Q句話說,隸書和小篆是同時期使用的書體。聿yù :先秦時楚國稱毛筆為“聿”。 【8】程邈,秦代書法家。字元岑,東??は纶ń窠K邳州)人。相傳他在獄中整理編纂了隸書字體。蔡邕稱其“ 刪古立隸文”。 【9】掾,音yuàn。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fā)展》認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 故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彪`書古稱左書。早期,指隸書嬗變過程的前階段。 【10】東漢是隸書的成熟時期。當時的字體名稱叫“八分”?!墩f文解字》解釋為:“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11】捭闔:音bǎi hé 。開合。 【12】云夢秦簡,即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內(nèi)文為墨書秦篆,寫于戰(zhàn)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其內(nèi)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y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占書。 【13】馬鞍堆(即馬王堆)墓,位于長沙市東郊,該墓墓主為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蒼。在三號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書,帛書的字體接近于漢隸,而別具一格,被書界稱為“馬王堆體”。 【14】南宋陳槱《負暄野錄》云:前漢無碑......余嘗聞之尤梁溪先生袤云:“西漢碑,自昔好古者固嘗旁采博訪,片簡只字,搜括無遺,竟不之見。 【15】西漢碑刻存世極少,十分珍貴?!都拍夸洝凡ⅰ督鹗洝匪d:“西漢碑,自昔好古者固嘗旁采博訪,片簡只字,搜括無遺, 竟不之見?!弊钪目淌行畚屮P二年(前56)的《魯孝王刻石》。為現(xiàn)存最早的西漢刻石之一。清方朔評:“字凡十三,無一字不渾成高古......”東漢·許慎《說文》云:古,故也。 【16】明代篆刻家朱簡云:“善臨摹者自當求之驪黃之外”。是學習隸書應從漢簡隸書中取法。 【17】唐代書法家竇臮(jì)《述書賦上》:“猶尺水之含眾象,小山之擬萬仞。”比喻漢簡文字雖小,可以在學隸中借鑒。 【18】進入東漢中后期,特別是桓、靈之世,墓碑的發(fā)展達到成熟、鼎盛階段。隆碣:厚重高大的碑碣。馬一浮有詩句:“樹隆碣兮示弗忘”。 【19】彌廣:廣闊;遼闊。 三國魏 曹植 《喜雨》詩:“天覆何彌廣,苞育此羣生?!边@里指古代的碑碣所記載的內(nèi)容涵蓋著博大精神的知識世界。 【20】 《史晨碑》,又名《史晨前后碑》。 【21】《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22】華山廟碑,全稱為《漢西岳華山廟碑》,簡稱《華山碑》,也稱《延熹華岳碑》。東漢石刻。東漢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于地震。 【23】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于東漢中平二年 (185)。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格秀逸多姿和結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泓窈:深而遠。 【24】《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評價甚高。碑文字跡清勁秀雅,有一種肅穆而超然的神采。 【25】《孔宙碑》全稱《漢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字季將,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孫,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親。其書法精美,是漢隸中的精品。 【26】翕xī忽:輕快敏捷的樣子。醲釀:音nóng niàng。味濃烈的酒。 【27】《孔彪碑》,東漢建寧四年(171)七月立,隸書。碑陽十八行,行四十五字。存曲阜孔廟。 【28】蹇驤:飛舉騰躍貌。 【29】張景碑,又名《張景造土牛碑》。東漢延熹二年(159年)立,隸書。 【30】《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稄堖w碑》和《曹全碑》都為漢末名碑。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構,字型方正,用筆棱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 【31】衡方碑,全稱《漢衛(wèi)尉卿衡府君碑》。用筆極為有力,筆畫豐潤,在轉折和撇、捺處尤見功力,形成外方內(nèi)圓的效果。其結體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張揚外露,字體方整嚴峻,有下緊上松之感。此碑對后世的影響很大。 【32】《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又稱《惠安西表》,民間俗稱《李翕頌》《黃龍碑》。地址位于今甘肅省成縣天井山,東漢隸書摩崖石刻遺跡。 【33】古人評書云“得其金石宮商之聲,瑯瑯出諸喉吻而有遺音?!?nbsp; 【34】《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通碑字跡清晰,是建國以來發(fā)現(xiàn)的最為完整的漢碑,現(xiàn)存天津市歷史博物館。琦傀:奇異珍寶。 【35】石門頌全稱《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藏漢中博物館。它卷鐫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陜西漢中市褒城鎮(zhèn)東北褒斜谷古石門隧道的西壁上。 【36】警遒:警拔遒勁。南朝·梁·鍾嶸《詩品》:“然奇掌秀句,往往警遒?!?nbsp; 【37】《楊淮表記》,又稱《淮弼表記》。漢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鐫刻在陜西褒城石門西壁,后遷入漢中市博物館,為《石門十三品》之一。 【38】魁儒:大儒,大學問家。梟莽:雄健而豪放。 【39】開通褒斜道摩崖,漢永平九年(66)刻。石在陜西褒城(縣)北石門溪谷道中。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東漢摩崖刻石。因年久為苔蘚所封,故人莫知之。到清乾隆間,陜西巡撫、金石家畢沅撰《關中金石志》,復搜訪而得之,遂有拓本傳世。此石書法氣魂宏偉,布局飽滿,筆劃較細但遒勁有力,溶入篆意,高古偉岸,加上天然石紋背景更增添一種奇趣。 【40】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zhèn))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41】師宜官,東漢書法家,南陽(今河南南陽)人。靈帝(一六八至一八九在位)好書,徵天下工書者於鴻都門,至數(shù)百人,八分稱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 【42】擘窠(bò kē),古時謂大字。 【43】鐘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古詩學校稱為“庠xiáng序”。 【44】序塾:古時鄉(xiāng)里的學堂。 【45】崔瑗、杜度、仇靖、皇象,皆為東漢末年隸書大家。 【46】清代是隸書復興的一個重要時期。鄭簠(1622~1693)的隸書奔逸超縱、神采奕揚,以異軍突起之勢,豎起碑學復興的第一面旗幟,是清代三百年隸書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峰。燕饗:古代帝王飲宴群臣、國賓。這里指鄭簠的藝術成果使眾多桃李得益。 【47】鄧石如(1739或1743—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完白、頑伯。相傳鄧石如鐘愛仙鶴。 【48】尹秉綬,清代隸書大家,字組似,號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寧化人。清代碑學興起的代表人物之一。 【49】金農(nóng)(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