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全詩】 贈汪倫(1)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2)。 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倫送我情(4)。 【注釋】 (1)贈:送給。汪倫:是李白漫游涇縣(在安徽)桃花潭時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豪爽。(2)乘舟:坐船。將欲行:將要出發(fā)。欲:打算,將要。踏歌:一邊唱歌,一邊踏著舞步走,這是古代的一種歌舞方式。(3)桃花潭:在安徽省涇縣西南青弋江邊。(4)不及:比不上。 【今譯】 李白坐上船剛要遠行, 忽聽到岸上踏歌的聲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 比不上汪倫送我的一片真情。 【賞析】 李白實在是一個不拘小節(jié)的人,中國的詩人成千上萬,又有幾個能在詩歌的一開頭就提筆寫出自己的大號呢?因為這首詩所要記述是一段摯樸的情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沒了客套禮節(jié)。他本來已經(jīng)上船,馬上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在朋友們依依的惜別聲中,忽然從岸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大家在詫異之時,回頭一看,沒想到原來是汪倫,他竟然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又蹦又跳地趕來給李白送行了。也許按照常理,朋友分別,都應(yīng)該感到傷心,忙著互道珍重,可是這個人卻一反常態(tài),又唱又跳的,像什么樣子?誰知他這看上去有點不近情理的舉動,卻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真誠地相處,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當著眾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掃了大家的興,所以他就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彎子,說“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趕不上汪倫送我的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其實并不是說大家千叮嚀萬囑咐的道別是對我李白不好,只是在委婉地勸大家沒有必要在分手時過于傷感、沉重而已。這樣的表白既不會涼了眾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氣氛活躍起來,李白也就在這一片踏歌聲中,心情愉快地與大家揮手告別,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了美好回憶的桃花潭了。這首小詩也成就了一段佳話,使得桃花潭一帶留下了不少令人遐想的遺跡,如在潭東岸邊,就有一處題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閣。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淺顯易懂,但是卻有一種耐人回味的藝術(shù)效果。乾隆皇帝對此詩的評價是,“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笔謸]五弦,目送飛鴻,是六朝名士嵇康的詩中的名句,那一份看似漫不經(jīng)心、其實瀟灑無限的神態(tài)不知使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悅誠服而自嘆不如呀。另外,詩歌的三、四兩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為參照物,來衡量汪倫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種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來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體的物象之中,而讓讀者自己去心領(lǐng)神會。清人沈德潛非常欣賞這兩句,他指出:“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所以說“不及”兩字,也是頗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將深千尺來比喻,而只說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結(jié)論,而在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這首小詩也就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了。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生于碎葉,五歲時隨父到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早年在蜀中讀書漫游。二十五歲出蜀遠游各地。他有著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政治抱負,但一生政治上毫無建樹,卻一不小心成為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給我們留下了1000多首詩,內(nèi)容極其豐富,藝術(shù)成就很高,有“詩仙”之稱。他以豪邁的氣魄歌唱進步理想,抨擊權(quán)貴,蔑視禮教,揭露黑暗,反對戰(zhàn)爭,同情人民,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還寫了大量歌頌祖國山河,贊美自然風光的詩。在藝術(shù)上,具有驚人的想象力,善于運用夸張,語言深入淺出,風格奔放雄奇。有《李太白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