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我們偉大的漢字,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它除了是我們語言的載體外,還蘊(yùn)含著我們老祖宗總結(jié)出來的深刻智慧,以及豐富的人生哲理??梢哉f,參悟漢字玄機(jī),也是我們學(xué)習(xí)為人處世,體悟人生之道的重要方法。
01:這13個最內(nèi)涵漢字,道盡人生真諦
“停”:暫時的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每間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亭子,是為驛道。這些亭子的作用就是“休息”,在“亭”中補(bǔ)充體力、蓄積精神,好讓后面的路走得更輕松、更快捷,于是,“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
“劣”:差人一等,是因為比別人少出了力
什么是“劣”呢?“劣”就是比別人“少”出了“力”。所以說,人生的優(yōu)劣,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路”:就在各自的足下
人生之路,就在我們“各”自的“足”下。所以,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人生之路,但要自己走,無法指望別人。
“舒”: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
所謂“舒心”,就是“舍得給予別人,自己就能收獲快樂”。
“福”: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
“?!?,左邊是“衣”,右邊是“一口田”。古人造字時,認(rèn)為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就是“福”?,F(xiàn)在,我們基本不缺吃穿了,為何很多人反而感覺不幸福呢?因為我們的欲望更多了。所以,幸福,不是擁有了,而是滿足了。
“道”:最重要的,是邁開腳去走
“道”字,由一個“走”字底和一個首要的“首”字組成。這告訴我們,要走出一條人生之“道”來,最重要的,就是邁開腳去走?!扒Ю镏校加谧阆隆?span>,任何想法,不去行動,也只等于零。
“患”:心多,不是好事
“患”者,一串心也,三心二意已經(jīng)不好了,何況一串“心”呢。所以,無論對人,還是做事,“一心一意”才是最好的。
“夸”:自大的人,最終要吃大虧
“夸”,上面是個“大”,下面是個“虧”,可以這樣理解和解釋——一個自大的人,最終必定會在不斷地膨脹和越來越莽撞中,吃大虧。
“途”:給別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路走
“途”字由“走”和“余”構(gòu)成——給別人留有“余”地,自己才有路“走”。
“海”:廣闊深邃的大海,也是有每一滴水匯聚而成的
“海”,是一滴又一滴的水匯聚而成的,所以,人生的大海,也要從“一滴水”又“一滴水”般的小事開始,做好了那些小事,才能成就人生的偉大。反過來說,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為可以包容含藏“每”一滴“水”,“有容乃大”。
“怕”:恐懼,是因為內(nèi)心空虛
怎樣才不會害怕、不會恐懼?當(dāng)一個人懂得不斷地用學(xué)習(xí)、工作、事業(yè)、理想、信念和愛來填充自己的內(nèi)心,去驅(qū)走內(nèi)心的空虛,讓自己充實起來,自然也就不會怕、不會恐懼了。
“忙”:一忙,就把心給丟了
一個行色匆匆忙著的人,往往是一個無“心”之人。忙中出錯、忙中出亂,就是因為忙著忙著就把“心”給丟了。一個不帶著“心”、無“心”做事的人,怎么可能不犯錯呢?
“贏”:要成贏家,需五種素質(zhì)
亡,危機(jī)意識;口,溝通能力;月,時間觀念;貝,取財有道(貝殼是最古老的貨幣之一);凡,平常心態(tài)。具備了這五種素質(zhì)和能力,再加之努力奮斗,定會走向成功,成為人生贏家。
02:這17個最有趣漢字,說透為人處世
“心”中有“鬼”,所以才會慚愧。
看一個“人”,我們往往只重視他的“言”談,而忽視了他的內(nèi)心。
站得“直”,“人”的身價才高。
同形同向,“月月”相伴,方能稱得上真正的朋友。
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會超過別人。
欠了別人的,就要償還,這是做“人”的“責(zé)”任。
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講,還要致“力”于行動。
“人”的欲求不可無限膨脹,要適可而“止”。
正“直”,是它的立足“點”。
一旦被人看穿,“馬”上就會被人看“扁”。
請勿只有“口”,還要用心。
“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趕上別人,走在前面。
要“辦”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須靠大家共同努力。
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別人,晚“走”了一“尺” 。
“今”天努力一“點”,明天才有資格指揮別人。
如果只愿用“耳”朵聽對自己有“益”的話,不愿聽批評,其人心胸必然狹隘。
“因”為世界和他人為你的成長,一直在付出“心”血,所以,人必須學(xué)會感恩。
03:這17個最難認(rèn)漢字,盡顯漢語神奇
04:這15個最深邃漢字,盡顯中國文化精髓
“道”:事物所遵循的法則、日月星辰運(yùn)行的規(guī)律,稱為天道;人事活動所遵循的規(guī)律,稱為人道。
“誠”:一切道德的行為必須建立在內(nèi)心真實無妄之上,否則便是虛妄,《中庸》稱之為“不誠無物”。君子以“誠”為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biāo),以及達(dá)于“天道”“天理”的途徑。
“德”:是個人的良好品格和在社會中的良好品行,也是幽隱無形的“道”的具體顯現(xiàn)。
“理”:萬事萬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則,事物的本原或本體。宋明時期的學(xué)者特別注重對“理”的闡發(fā),以“理”為最高范疇,因此當(dāng)時占主導(dǎo)地位的學(xué)術(shù)體系稱為“理學(xué)”。
“氣”:沒有具體的形狀,永遠(yuǎn)處于運(yùn)動變化之中。“氣”的凝聚意味著事物的生成,“氣”的消散意味著事物的消亡。“氣”貫通于所有有形之物的內(nèi)外。
“情”:人的某些情感、欲望,通常被規(guī)定為好、惡、喜、怒、哀、樂等六者,或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者。前者被稱作“六志”或“六情”,后者被稱作“七情”。
“趣”:志趣、情趣、意趣等,是人對自然、人生的獨特體驗和理解。
“仁”:基本含義是愛人,進(jìn)而達(dá)到人與人之間、天地萬物之間一體的狀態(tài)。
“天”:中國古代思想中具有神圣性和終極意義的一個概念。天就是宇宙的普遍法則。
“王”:用仁義治理或統(tǒng)一天下,以道德手段使天下人都來歸順,叫做“王(wànɡ)”。依靠仁義道德形成天下一統(tǒng)的政治局面,叫做“王道”。
“物”:萬物,萬事,天下所有東西都可稱之為物。
“心”:孟子認(rèn)為“心”包含惻隱、辭讓、羞惡、是非等四端,道德實踐的核心就是保存并擴(kuò)充人固有的善心。道家則認(rèn)為虛靜是心的根本狀態(tài),如靜止之水,由此可以把握天地萬物的本原。
“性”:有本性、性質(zhì)等多重含義,主要指“人性”。歷代學(xué)者對人性善惡的問題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或性善,或性惡,或性無善惡,或性有善有不善,或有性善有性不善。
“虛”:指世界或者心靈的一種狀態(tài)?!疤摗敝浮皻狻钡拇嬖跔顟B(tài),因為“氣”的存在隱微無形,故以“虛”稱之,但并非完全空無。也指虛靜的或沒有成見的內(nèi)心狀態(tài)。
”義“:人行事的合理依據(jù)與標(biāo)準(zhǔn),以及調(diào)節(jié)言行使之符合這種標(biāo)準(zhǔn),以獲得合理的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