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篆先賢 ——浙江省博物館藏“西泠八家”作品介賞
趙幼強 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 印章作為一種憑信,在中國使用很早,至少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始興,這種印章的刀刻技藝,后人稱之為篆刻或篆刻藝術。秦漢時期,印章用處漸廣,篆刻可謂盛極一時,特別是漢印之式對后世影響深遠。篆刻經(jīng)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發(fā)展,其在形制、功能上都有較大的變化和拓展。至宋元,文人書畫家偶有參與印章創(chuàng)作,使印章主要功用由憑信漸向藝術欣賞過渡。進入明清以來,篆刻不僅成為一門獨立的欣賞藝術及融入了書畫創(chuàng)作藝術中,而且出現(xiàn)了篆刻藝術的不同流派,此時出現(xiàn)的最有影響的篆刻流派是“皖派”和“浙派”。 “浙派”是清代以杭州為中心的篆刻流派,其篆刻代表人物是“西泠八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他們的篆刻風格,宗漢法而參以隸意,善切刀而達筆意。方中有圓而蒼勁質(zhì)樸,古拙渾厚而別具一格。故“西泠八家”所形成的篆刻藝術風格又稱之為“浙派”,其與“皖派”并雄而馳譽印壇。代表“浙派”的“西泠八家”篆刻藝術,在中國印壇輝煌了近150年,不僅開啟了近代篆刻的先河,而且對1904年西泠印社的設立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使“西泠八家”的文脈印藝薪火相傳。 “西泠八家”以精湛的篆刻藝術彰顯藝壇,同時他們也擅書畫藝術及金石文字。浙江省博物館館藏“西泠八家”的篆刻書畫作品有100余件,作品經(jīng)整理,于2011年與山西晉祠博物館共同舉辦了由浙博提供的“西泠八家書畫印精品展”。2012年7月,浙博與西泠印社資源整合,共同推出了“意在全神——西泠八家書畫印精品展”,首次展出了兩家單位“西泠八家”丁敬等的精彩作品,備受社會的關注?,F(xiàn)對浙博收藏的“西泠八家”精品進行介紹與賞析。
一、意在全神——“西泠八家”篆刻作品
丁敬是“西泠八家”中的核心人物,篆刻居八家之首,是清代“浙派”篆刻的開山鼻祖,名門出高徒,在“西泠八家”直接宗法丁敬篆刻的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等,陳鴻壽、趙之琛、錢松亦都有旁涉丁敬或宗法“浙派”篆刻。從“西泠八家”他們在篆刻中所追求的理念、風格、技法等看,通過形式和技法完美結合而達到的“意在全神”篆刻,似為他們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其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崇尚古意。趙孟頫曾曰:“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便自謂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所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崩L畫尚且如此,追求書法篆刻藝術的“古意”,似更為重要。在“西泠八家”中,人們在對他們篆刻的評述上,追求“古意”的審美,是“西泠八家”共同的藝練歷程和藝術特征。如丁敬的“汪魚亭藏閱書”朱文印、“汪氏書印”白文印、“汪憲”朱文連珠印,黃易的“陳輝祖印”白文印,奚岡的“百鈍人”朱白相間印,陳豫鐘的“征蔚之印”白文印,錢松的“閑情適意”白文印等,其治印宗漢法之古意,蒼勁古樸,渾厚簡練。陳鴻壽的“許氏子詠”朱文印、“碧坡”朱文印,趙之琛的“薔薇一研雨催詩”白文印,錢松的“家在勿受圣女泉”朱文印,則呈現(xiàn)出一種古璽之韻味。二是金石入篆。從篆刻的本身載體而言,是以金、石質(zhì)地為主的審美藝術。借鑒三代青銅器之金文、秦瓦漢石之碑文,漢魏六朝之鏡文銘磚等,是他們治印的重要的取材元素。如丁敬、黃易、陳鴻壽、趙之琛等均嗜好金石碑刻,以金石入篆,極大豐富了其篆刻的文字布局變化,增強了篆刻氣勢,使其產(chǎn)生奇趣的審美效果。如丁敬的“千頃陂魚亭長”白文印、黃易的“師竹齋”朱文印、奚岡的“臣鈞印”朱白相間印、錢松的“大司寇章”朱文印等,給人一種金石審美之趣。三是以刀達意?!巴钆伞弊痰牡斗ㄒ詻_刀為主,而“浙派”篆刻的刀法則以切刀為主。切刀之優(yōu)勢更能表現(xiàn)出字形線條之曲折,進而體現(xiàn)出一種書法的筆意和韻味,印文篆字呈現(xiàn)出“方中有圓”等特征。如奚岡的“奚岡私印”白文印和陳豫鐘的“長毋相忘”白文印等,呈現(xiàn)出刀達筆意之美。由上而言,“西泠八家”的治印,將意念、文字和技法等有機完美結合,使他們的篆刻藝術呈現(xiàn)出“意在神全”的特征。
“西泠八家”篆刻藝術對后世篆刻影響深遠,除西泠印社外,趙之謙在傳承“浙派”篆刻藝術中可為佼佼者之一。趙之謙在利用金石入篆的同時,借鑒了丁敬等“浙派”精髓,并融合“皖派”篆刻的長處。胡澍在趙之謙《二金蝶堂印譜》序中言:“……吾友會稽趙?叔同年,生有異秉,博學多能,自起兒時,即善刻印,初遵龍泓(丁敬),既學完白(鄧石如),后乃合徽、浙兩派,力追秦、漢,漸益貫通。”趙之謙除印面文字及布局有創(chuàng)格外,邊款也首創(chuàng)以魏碑書體陽文刻款的先例,這些成功與其吸收“西泠八家”篆刻的長處,尤其受丁敬的影響關系甚大。當然“西泠八家”雖以地域命名,但其精湛的篆刻藝術在江浙乃至全國都有很大影響。
二、文人之味——“西泠八家”書畫作品
“西泠八家”素以篆刻精湛而揚名于世,同時他們在書畫造詣上也有其獨到之處,從他們對書畫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使我們進一步來了解他們對篆刻創(chuàng)作的軌跡,因為篆刻藝術的文字與布局本身與書畫密不可分,三者在創(chuàng)作中是可以互相借鑒和轉換,即可由書畫入篆,也能以篆入書畫,如繪畫藝術有“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之說,篆刻布局同樣也可達到這種藝術效果,這就是中國書畫印可融會互通的一大特色。浙江省博物館除收藏“西泠八家”的篆刻作品外,也收藏有他們不少的書畫精品,過去以他們的篆刻作品展出較多,而他們的書畫作品相對面世較少。在此,將浙博收藏他們的書畫作品作一并介賞。 明代以來,篆刻由附屬書畫或?qū)嵱霉δ転橹鳎饾u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篆刻藝術,此與中國文人畫追求的詩、書、畫、印結合有著重要關系。作為篆刻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往往所散發(fā)的文人和金石氣息更為濃厚。所以筆者以為文人之味是“西泠八家”書畫的主要特征。一是書法表現(xiàn)出文人所追求的那種文化修養(yǎng)的書卷氣和仰慕高古的金石味。從毛筆書寫到刀刻文字,兩者共同作用的對象是文字,書法是篆刻的基礎,會書法者不一定會篆刻,而會篆刻者大凡都擅長書法。審視“西泠八家”便是如此,他們每位都十分擅長書法,尤其是隸書。之外或四體皆精,或鐘鼎、楷行獨具特色。丁敬擅隸行,其《櫻筍年華》詩隸書軸、《論茶六絕句》行書卷,厚重穩(wěn)健、清麗靈動,繼傳統(tǒng)而自成一家。蔣仁擅長行楷,書法師顏真卿、孫過庭等諸家,其作品《論書》行書軸、書劉長卿《獻淮寧軍節(jié)度使李相公》七言詩行書軸,書法筆畫粗細、墨色潤枯相間,字里行間錯落有致;《柳河東黃伯思》七言行書聯(lián),灑脫凝重,彌漫著金石之氣。黃易隸書最具特色,如臨《西狹頌》隸書軸,筆畫圓潤平實,氣勢宏大,深得古法。奚岡書法四體皆工,行草尤精,如《短船誰泊》草書軸、《苦心真賞》七言行草聯(lián),凝重而灑脫,透露一種文人書卷之氣。陳豫鐘以楷書見長,以端莊秀麗著稱,亦精篆書,如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句篆書軸,工整而勁秀。陳鴻壽書法長于行、草、篆、隸諸體,從漢碑摩崖中汲取藝術養(yǎng)分,如《萬事十年》五言行書聯(lián)、《樂廣周瑜》五言隸書聯(lián)、《蓮社藤溪》七言隸書聯(lián)、《寵梅翦水》七言行書聯(lián),用筆清勁瀟灑,趣味縱橫,其隸書清勁瀟灑,結體自由,筆筆中鋒,力透紙背,具有“狂怪”的特點。趙之琛精篆、隸,鐘鼎文書法,其臨《小黃門譙敏碑》隸書扇面、《合詩以花》六言隸書聯(lián)、《豦簋銘文》金文軸、臨魏君碑隸書軸等,金石味濃郁,自成面目。錢松隸書、行書功力深厚。 在八家之中,丁敬、黃易、奚岡、趙之琛等兼工繪畫,所作山水花卉,筆意瀟灑,別有韻致。丁敬善寫梅,亦擅蘭、竹、水仙,清新有致;黃易以山水畫見長,如《南屏小蓬萊閣主人遺墨》山水冊,山水冷逸幽雋,以淡墨簡筆寫取神韻,有金石味;奚岡繪畫作品館藏較多,如《南峰秋靄圖》《古木寒鴉圖》,山水畫面瀟灑自得,皆有文人和金石之氣,《蜀葵萱草圖》《歲寒清供圖》等花鳥畫,有惲壽平氣韻,清新而超然脫俗,用筆墨色似有一種文人的金石書卷氣;陳豫鐘工畫山水、松、竹、梅、蘭,嘗以篆法寫墨筆松竹梅卷,如《山水扇面》,淡雅疏逸,文人畫意濃厚;趙之琛畫山水師倪、黃,以蕭疏幽澹為宗,花卉筆意瀟灑,隨意點筆,如《竹石圖》,呈現(xiàn)出隨意瀟灑的文人格調(diào);錢松以畫山水為主,別有趣味,如《溪亭論古圖軸》,墨色淡雅,山水蒼古,充滿一種文人審美雅趣。 以上是浙江省博物館所藏“西泠八家”篆刻、書畫作品的介賞,旨在拋磚引玉,為廣大書畫印愛好者提供學習之資,有不當之處,祈方家斧正。 本文編輯丨《西泠藝叢》編輯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