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網(wǎng)絡。 作者簡介:一個有趣有愛的90后姑娘,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過去一年讀了128本書,約見了100位牛人學習,還體驗了長程心理咨詢。
一 昨天寫完《二十多歲是重建自我的最佳時期》后,我將草稿第一時間發(fā)到家庭群里。媽媽看到了,讓我別寫父母關系不合這段。 我說:這是客觀事實,不用回避。 她說:我這么多年堅持,真的是想你有一個完整的家,盡管沒有達到預期,讓你受傷害,老媽覺得做人很失敗。 我說:現(xiàn)在不是很好嗎?可以寫出來,說明一切都好了,否則我是不愿提及的。如果你有壓力我就刪掉這部分。 她說:好,那你隨意,老媽不影響你,別有壓力。 我說:這真的是很重要的改變,我們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過去是你和老爸的努力,去年我也努力了,然后有了不錯的改變,說明我長大了,不是嗎? 二 今天收到一個采訪,對方問我:過去一年做過的事情里,最讓你自己感動的是什么? 我說:家庭關系的改變。過去因為父母總是吵架,我對家庭非常抵觸。大學時,不知道如何跟家人相處,放假很少回家,父母氣得直接罵我冷血。 但去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母的關系,心態(tài)從受害者轉(zhuǎn)為改變者,開始積極主動跟他們溝通,并且一直在給他們分享我的生活和學習的體驗。 然后他們的觀念也跟隨我一起發(fā)生了變化,對新鮮事物的接納度高了很多。 爸媽變成了我的粉絲,每天都給身邊的親戚朋友安利我的文章?,F(xiàn)在我們之間彼此獨立、相互尊重、也很相愛,是我二十多年沒有過的體驗。 三 《這個殺手不太冷》里,馬蒂爾達問里昂,“人生總是這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說,“總是如此?!边^去我也這樣認為。 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有很大影響。我是個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還經(jīng)常會在獨處的時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場景,那些畫面一出現(xiàn),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淚,好像瞬間回到了小時候。所以我一直害怕與人發(fā)生沖突,幾乎不會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負也不會喊出來,通過理智讓自己平靜和忘記。 我有一個朋友,長得美,身材好,學歷高,但對自己好不自信。她的父母都是領導,對她要求很高。她說從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匯報,每次她都很緊張。成年后,工作中跟所有領導溝通,無論對方多么親切溫和,她在心里都會很忐忑,就像那個孩子一樣。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內(nèi)在父母,和一個內(nèi)在小孩。內(nèi)在父母是成長過程中父母或者親近的長輩內(nèi)化形成。內(nèi)在小孩就是心中那個自己,是你過去經(jīng)歷的全部。如果你的父母很溫柔,那你的內(nèi)在父母可能也會對你呵護備至。如果你的父母很嚴厲,你的內(nèi)在父母可能也會不斷批判你。 四 我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想要釋放能量,學習技能,培養(yǎng)興趣愛好,旅行、讀書、社交、工作方方面面都打理地很順利。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完成了畢業(yè)前設定的所有目標,但我依然很壓抑。無論是在工作中取得了進步與成就,還是休息時在海邊度假,或者過年回家,我始終開心不起來,處于焦慮抑郁的狀態(tài)。 我這才意識到,這種不快樂并非來自當下,而是因為過去的經(jīng)歷。我的內(nèi)在小孩還在過去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里,沒有安全感,她在等人救她出來。但我還地活在受害者心態(tài)里,爸爸問我,你為什么不能像同齡女孩子一樣天真爛漫、輕松快樂點呢?我既委屈又憤怒,都怪你們?。∥覜]有意識到,那個可以拯救我的內(nèi)在小孩的人,就是我自己。 后來,我給自己畫了一張自畫像——是童年的自己。我每天會花一點時間,走到過去的自己面前,看看她在經(jīng)歷什么,她有什么情緒,她是開心,還是難過。我知道她很孤獨,很膽小。我想她說說話,陪她聊會兒天。一開始,她對我很陌生,畢竟我從來沒有關心過她。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相處,專門跑去NGO做了一段時間志愿者,學習跟孩子溝通。 漸漸地,我與她的距離越來越近,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強大,有一天,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話:生活不是一直像小時候那么艱難,我是個成年人了,可以接管自己——過去的自己、現(xiàn)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選擇,按自己的態(tài)度生活。 然后我告訴自己內(nèi)在的小孩:天天,你放心,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在你身邊。我愛你,沒有任何條件,只是因為你是你。無論你是胖是瘦,是優(yōu)秀還是普通,我都會愛你。 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我好像真正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來自內(nèi)心的愛與幸福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滋養(yǎng)我自己,也可以滋養(yǎng)我身邊的人。 五 每個人都是他所處的時代。 我重新去思考我的父輩祖輩,才意識到他們是充滿傷痕的一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只要梳理一遍歷史大事,就知道他們在成長中經(jīng)歷了什么,戰(zhàn)爭、饑餓、文革、改革開放、各種特殊事件。 我中學時喜歡歷史和文學,讀了不少書,看了很多回憶錄,卻從未把身邊的人放入歷史環(huán)境里,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和評判他們。我接觸的那一代人,很多都不會處理親密關系、對子女也束手無策,因為那個時代,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教育。 那一代人有文化和心理創(chuàng)傷,但是他們不知道怎么面對,如何療愈。這種創(chuàng)傷,還會在父母與子女的互動中傳遞,可能影響到幾代人。當我接觸心理學和心理咨詢后,意識到這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去解決。每個人,都可以活得真實、獨立、完整。 小時候,父母教我我們走路吃飯,讀書寫字,帶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讓我們一路成長起來?,F(xiàn)在他們老了,思想跟不上這個世界的變化,學到新知的我,應該用知識反哺父母,帶著他們一起成長。 六 家庭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無論多成功,都離不開自己的家。父母可能是永遠的支柱,也可能是永遠的痛。 我曾經(jīng)陪一個抑郁的人,看他痛哭到深夜。已經(jīng)是人生贏家,好像擁有了一切的他,說起自己的父母還是那么難以釋懷。 我不希望一直活在過去的痛苦里,不希望自己始終在受害者角色抱怨父母,不希望家庭分裂,不希望越長大越不被父母理解。 我希望他們能幸福,能夠自給創(chuàng)造幸福;希望他們能健康,能和諧相處;希望我們家可以變得很溫暖,希望他們可以理解與尊重我。 無論我未來作出什么選擇,他們都能信任我,讓我放心去做。至少,他們不要是總是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雞湯和謠言的人。不要是催婚和逼迫孩子必須回家工作的人。 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