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教導言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會伴隨終生。我們的親密關系、與子女的關系,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們與父母關系的投射作用。孩童時期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多愛的人,內心深處會感到匱乏和不安;長大后,這些陰影也會投射到此人的家庭生活里。然而,我們還要為了父母無心的傷害責備他們多久?誰來為我們的幸福負責?如果一直處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仇恨和痛苦的牢籠里。所以,請放下傷害,提高自己的覺察力,做一些事情去贏得父母的尊重,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 與原生家庭父母的關系,會決定我們的人生嗎? 很多書上都說,和父母的關系會影響我們的親密關系,更會影響到我們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所以,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非常重大。是這樣嗎? 德芬:走上心靈成長的道路之后,最讓我驚奇的就是發(fā)現原生家庭——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一生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大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步。這主要與我們的內在小孩有關。 和父親之間的關系會影響我們對物質世界的看法。我的父親非常愛我,雖然他年輕的時候愛玩,很少花時間在家里,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總是一回來就對我又抱又親,而且始終無條件地支持我、愛我。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很安全,即使是害我的人,最后也會幫我。 果然,這個世界呈現在我眼前的就是這樣的面貌,而且我對金錢沒什么匱乏感,雖然從小家境算得上清貧,出國留學時連保證金都拿不出來,可是我一直覺得錢不是問題,只要我想要,就會有。果然,我跟金錢的關系總是很順暢,這都得力于我父親的愛與支持,讓我對物質世界很有安全感。 我后來注意到,有些朋友可能因為父親早逝或離家,或者即使在家卻毫不關心孩子,或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從而對這個世界充滿懷疑,對金錢的匱乏感也比較強烈,而且跟金錢的關系不太順暢(即使賺了很多錢也會揮霍掉,或是把到手的錢往外推)。 至于母親,則會影響我們和所有人的相處模式,也就是“人際關系”。我觀察到我和人相處時出現的問題,很多都源自我和母親的互動關系。我更注意到,太強勢且占有欲很強的母親特別容易養(yǎng)出內在懦弱的兒子,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母親奪取了他的能量,沒有尊重他應有的成長歷程。 這種內在懦弱的男人找對象時還偏偏喜歡強勢的女人。結婚之后,有些人當然過得幸福愉快,因為他們找到與自己母親相似的女人,所以很有安全感,相處起來也很容易——如果對方可以提供這些有戀母情結的男人所要的東西的話。但有些人的結局卻不是很好,因為有的“小男人”會不自覺地把對母親的憤怒發(fā)泄在伴侶身上。 所以,當你嫁給這種男人時,就要覺知到你可能不幸成了代罪羔羊。請記住,每個人都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緒和反應,不要指著丈夫的鼻子罵他:“我又不是你媽,你那么氣我干嗎!” 其實,你永遠不是因為你認定的理由而生氣。每一件讓我們憤怒的事情都有淵源,都是因為內在的舊傷痛被觸動了。所以,每個人都要處理好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在心里真誠地對父母說:“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span> 請把生命的責任扛在自己身上,用最大的愛與包容去對待自己的父母,然后你會發(fā)現,你的福報會增加很多! 馬丁納:每一段關系都是靈性上的關系。首先,我們選擇了某兩個人作為父母,父母也選擇我們作為子女,這是雙向的。第二,我們父母的角色是為了這一世而選的(也就是說,你面對的是在今生扮演你父母的靈性存有),也許上一世你是他們的父母,現在你們的角色變了。而最糟糕的業(yè)力是你和今生扮演你父母的人之間在上一世有很大的問題——比如他們是你最痛恨的敵人——但你并沒有把問題解決,這一世他們成了你的父親或母親,你還是要處理好這段關系;如果這一世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就會被帶到下一世。 一旦了解這一點,至少對我來說,我會有較多動力在這一世更努力地解決我的問題,因為永恒之中無處可逃。有人會說“下一世再解決這個問題吧”,不過也許下一世這個問題會變得更糟。所以,如果你和父母之間真的有問題,例如你痛恨父母,可能就是你從前世帶來的,希望你能從中學習、成長,并把這個問題解決。 你和父母之間也許有沖突,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問自己:“我要如何處理這些沖突?我能從沖突中學到什么嗎?我是不是要想辦法聊一聊和父母之間的沖突?我需不需要找到接受父母的方法,并且不要讓他們的所作所為觸發(fā)我的情緒?” 我從我母親那里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應該讓她所做的任何事影響我。比方說,我母親非常愛抱怨,是扮演受害者的專家,非常善于讓人產生罪惡感。我愛她、尊敬她,但不會被她影響。這不僅對我和她的關系,也對我和其他人的關系有幫助,因為她是我遇見的其他受害者的原型。當我因為母親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憎恨她時,我也對其他自認是受害者的人抱持批判的態(tài)度;而當我接受母親本來的面目、接受她是由業(yè)力和教育等因素所造就的一個人時,我也能接受其他有同樣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了。因此,想辦法利用你和父母的關系來讓自己成長并變得更強大,是很重要的事。 此外,要為了父母親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尊敬他們。有時候,你必須原諒他們對你所做的事——或你認為他們對你所做的事;有時候,你得為你加在他們身上的事尋求原諒。這些事情很重要。 德芬:我覺得沒有人打從心底真正恨父母,潛意識里,每個人都非常愛自己的父母親,這是我們的本性,你無法否認。如果你說你恨自己的父母,或者不喜歡他們,那是因為你受的傷多到讓你感覺不到對他們的愛。每個人小時候都迫切需要父母的愛,如果得不到,我們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畢竟我們那么弱小、無助,如果被丟到外面的世界,是無法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沒有被要求必須考取執(zhí)照才能為人父母?這很有意思。在當今社會,做什么事都需要執(zhí)照,有駕駛執(zhí)照、行醫(yī)執(zhí)照、會計師執(zhí)照等等,要從事某項專業(yè)工作就需要執(zhí)照。但為人父母如此重要,是影響下一代命運的大事,竟然不需要執(zhí)照,甚至連“職前教育”都沒有!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都可以成為父母,擔負起養(yǎng)育下一代的責任,這真是太草率了! 世上的確有很多不稱職的父母,那我們無疑就是受害者了。但事情已經是這樣了,父母對我們的傷害已經形成,抱怨會改變這一切嗎?重要的是,你想以受害者的身份度過余生嗎?想要快樂,就必須改變自己,放棄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這是唯一的路;如果處于受害者模式,你注定余生都要活在受害者的牢籠里。然而,你是可以走出受害者模式的,就像馬丁納一樣,雖然他的父親很冷漠,從不表達對他的愛,母親則在情緒上虐待他,他幾乎肯定會成為受害者,但他還是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自問:“我能從中學到什么?我要改變什么?我必須處理哪些事情?”這就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 如何放下父母對我的傷害? 我小時候父母離異,母親將我寄養(yǎng)在外婆家。我從沒見過父親,母親也經常不在家,雖然外婆很愛我,但我心里依然有無法彌補的缺憾。長大以后,我和母親的關系非常疏離,她再婚,有了其他的孩子。我覺得母親根本不愛我,也痛恨她。我知道應該孝順父母,可是我的父母這樣對我,叫我如何愛他們,原諒他們對我的傷害呢? 德芬:無法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對你和父母來說,尤其是對你自己,沒有一點兒好處。你是否曾經承諾或承擔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卻做得很糟糕呢?考慮到你父母當時的生活狀況和知識能力,你覺得你會是一個比他們更好的父母嗎?你這一輩子都不會犯下和他們同樣的錯誤嗎?天下的確有不夠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最大的努力,很多人自顧不暇,甚至完全無力顧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會了然于心。 你說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其實是違反天性的。我并不是說你不對,而是你壓抑了對父母的愛。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不愛自己的父母,愛父母是人類的天性。不過,小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愛自己,通過與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時候照顧他們的人)的互動,才漸漸學會看待自己、對待自己和愛自己。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潛意識中,你不知道如何愛自己。而由于失望,你否認了對父母天生的愛慕和渴望——在這種壓抑和否定的情緒中,你怎么可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內在的平安喜悅要由自己負責,你還是可以在內心平靜理解的情況下知道父母當年的所作所為對你是不好的,在這種狀態(tài)下與他們互動,會比心里帶著怨恨去盡義務好得多;也就是說,區(qū)分是非不必和負面情緒摻雜在一起。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與自己的源頭和睦相處,就越能愛他們,你的人生就會越順遂。做不到沒關系,但要察覺自己沒做到。不要以別人的作為當借口,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 你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渴望父母呵護的孩子,而是個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內心深處還住著一個缺乏關愛、非常不滿足、不快樂的內在小孩。請你在每次察覺到他的時候安撫他——你可以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父母,關愛、接納并包容你的內在小孩。 而面對父母,你要知道,他們怎么對待你是他們的事,但你如何對待他們則取決于你。孝順父母天經地義,因為是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光是為了這一點,你就該感激他們。追本溯源,尊重自己的源頭,會為你的生命帶來意想不到的豐富。試試看吧! 馬丁納:認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種舒適區(qū),一種你賴以生存的心理模式。你在內心編造了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戲,這樣你就能不停地重復播放,然后利用它作為借口,說你的生命被困住了。你到底還要為了自己的不快樂怪罪父母多久?這一切必須有個停止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回顧過去,為自己現在的不幸找個借口:如果過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適當的教育,我就會很快樂;如果我沒有遭受情緒上的虐待,一切都會很完美。我不認為世界上有很多人接受過完美的教養(yǎng),因此,也許這種養(yǎng)育環(huán)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和你的不完美,對靈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設計。 至于父母的問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愛,而這種對父母的愛的需求,最終必須被愛自己的需求取代。如果把對于父母的愛的需求,替換成對孩子、伴侶、家人或朋友的愛的需求,我們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給其他人了。即使面對神,如果你只要神愛你,卻忘記尋找讓自己更愛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尋求外部力量。所以在某一刻,你必須開始成為自己的父母,成為你想要的那種父母。 事實上,我們是自己的壞父母,所以別再責備父母親了,你應該看看我們是怎么批判自己、打擊自己、說自己壞話的。即使在大庭廣眾之下,我們也會貶低自己、愚弄自己、不尊重自己,變成自己的壞父母,這樣更糟。你可以怪罪父母不完美,但你沒有借口不成為自己的完美父母,不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個始終愛你、給你忠告、安慰你、支持你的好朋友。 我從我父母那里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能依賴他們,而必須依靠自己,成為自己的父母。因此,我停止怪罪他們,不再當個受害者。我原諒了我的父母親,因為我從靈修中了解到,父母對我的生命目的而言是完美的,我選擇了這兩個靈性存有,而基本上,他們就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我最終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命道路,而父母是我計劃中完美的一部分。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要充分地了解到,我們現在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了。此外,當我們?yōu)槿烁改笗r,要接受自己不可能完美,也不該完美,沒有任何事物應該完美——死的時候你就完美了,而在那之前,你必須找到方法持續(xù)練習。 德芬:小時候我們弱小無力,所以覺得父母無所不能,“應該”有能力對我們好——我們的怨恨就是從這里來的:“既然生了我,就應該對我好(這句話是真的嗎?);你有能力對我好,卻不這么做(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我們都太高估父母了)?!蔽覀儽仨毧匆娮约簝仍谟袀€無辜、柔弱、幼稚的小孩,這個孩子一直想得到愛,然而,他總是會失望,因為他將希望寄托在一對無法付出愛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成長負責。正如馬丁納所說,而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這本書里也提過,我們會將父母的聲音內化,變成自己內在的批評者。如果仔細聽就會發(fā)現,那些批判自己的聲音,和父親或母親在批評我們、指使我們的聲音很像,連語氣和用詞都一樣。 因此,我們必須培養(yǎng)內在成人,也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父母,如此一來,每當感覺很糟時,內在成人就會出現。我們的內在父母會批判我們,內在成人則會出來調解。別忘了,我們還有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他一撒野,內在父母就會出來管教,于是我們會因為內在的沖突而感覺很糟。這時,內在成人會出來調解,要內在小孩別無理取鬧,要內在父母別那么嚴厲,這樣就能確保內心的和諧。 所以,我們要試著成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培養(yǎng)內在成人。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最愛的孩子在哭泣,而你處于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你會如何安慰他?請你就用這種方式來安慰自己,做自己的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錄|《心靈突破60問》,中信出版社,2011年11月1日。 導言|葉慧 編輯|王迪薇 奇趣@商業(yè) 致你的健康之壹 大學飲酒的效果如同有一位壞老師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斯考特(Scott E. Carrell)的研究,飲酒和整個學期擁有一位糟糕的教授一樣,都會降低大學生們的學術表現。在美國空軍軍官學校(該校嚴控未成年人飲酒)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學生們滿21歲被準許喝酒後,他們的學術表現降低了0.1個標準差,這一效應持續(xù)了8個月。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效應在優(yōu)等生中最爲明顯。 作者|Andrew O'Connell 翻譯|楊書婷 校對|王迪薇 喜歡本文可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以饗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關注官方微信,可搜索「領教工坊」,或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賬號」,亦可掃描新浪微博「@領教工坊」置頂微信二維碼。 領教工坊面向民營企業(yè)一把手,以「私人董事會」方式進行個人領導力修煉,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專業(yè)的企業(yè)家終生學習與共同成長的私屬社區(qū)。作為國內首個專門面向價值創(chuàng)造型民營企業(yè)一把手的私人董事會組織,領教工坊由來自中國頂尖商學院和大學的知名學者以及企業(yè)界資深人士聯合發(fā)起,依托1)交互式教練、群體引導及一對一教練理念與技術,2)亨利·明茨伯格的實踐管理教育思想與方法,3)行動學習、互訪學習及深度文化游學等三大強勢專業(yè)背景,從解決企業(yè)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入手,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關懷、相互挑戰(zhàn)的長期核心網絡,持續(xù)促進企業(yè)家個人領導力提升與企業(yè)組織健康發(fā)展。 www.clec.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