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育家弗朗契斯科·蘭培爾蒂(Lamperti Francesco)主張:“在學唱之初,先建立一個悅耳動聽的中聲區(qū),不要過早地練最高或最低的幾個音,尤其是女高音和男高音?!?/span> 我國聲樂教育家沈湘也強調:“不要急著擴展音域,多在中聲區(qū)里下功夫,一首歌,用得最多的音都在中聲區(qū)……”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訓練之初都有“崇高”“崇大”的心理。例如,有些學生在考入大學前,沒有選擇適合自己嗓音特點和歌唱能力的歌曲,而是盲目地突擊唱“大歌”。筆者曾遇到這樣一名學生,在聲樂術科聯(lián)考時選唱的是俄羅斯藝術歌曲《夜鶯》,該曲多處運用了花腔技巧來表現(xiàn)夜鶯的歌唱,音域跨度達到(f1-f3),演唱難度較大。該生考入大學后,雖然能唱較高的音域,但中聲區(qū)嗓音出現(xiàn)漏氣、聲音位置低、黯淡無聲等問題,高音的質量也不高,無法完成教學要求。 現(xiàn)今各項聲樂比賽名目繁多,部分學生為了參加比賽,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久而久之,嗓音出現(xiàn)了問題,給入學后系統(tǒng)的學習造成諸多不利的影響。 發(fā)聲訓練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訓練聲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聲樂教學中大都采用母音進行發(fā)聲練習。由于學生的嗓音特點因人而異,在發(fā)聲訓練時對母音的選擇也各不相同,缺乏真聲的學生應多使用“i、e”母音, 而對于缺乏假聲的學生就要用“a、u、o”母音進行練習。 “高音聲部”的音域通常是從小字組的b到小字三組的c,這樣的聲音寬廣而清朗,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調,對于高音聲部而言,科學地訓練其中聲區(qū),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起音訓練為尤。 起音是發(fā)聲訓練的開始,也是獲得優(yōu)美歌唱的重要途徑,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慎始則成半”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然而,大多數(shù)女高音在練習起音時,常常會出現(xiàn)聲音虛、漏氣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發(fā)聲時氣息的推動作用與聲門的閉合不協(xié)調所造成的。 筆者認為,用喉頭向下?lián)鯕獾姆椒ň毩暺鹨?,即起音時先關閉喉頭,咽腔向下?lián)鯕猓跉庀⒌竭_聲門時開始發(fā)聲,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中,僅從理論上去解釋這個概念會比較抽象,筆者嘗試讓學生想象有人扔顆花生米,必須用嘴巴準確無誤地接住它;還可以嘗試用嘆氣、吃驚的感覺來體會喉頭向下?lián)鯕鈦砭毩暺鹨?,這些方法的運用都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