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大家講堂】夢欣楹聯(lián)講座: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技巧(1)對仗

 雨雪霏霏vwngx3 2016-10-28


盡識機緣明死活,全憑乖巧點鴛鴦

——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技巧

(1)對仗





對仗是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基本功?;蛘呖梢該Q一句話說,楹聯(lián)是運用對仗而成型的一種文學形式。既然是基本功,就必須下氣力弄懂并通過嚴格的訓練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熟能生巧。如果說一副楹聯(lián)寫得非常工穩(wěn)、出色、無懈可擊,那一定與對仗功力深厚、對仗手段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關。所以,講楹聯(lián)創(chuàng)作,首先就要講對仗。

對仗也稱對偶、駢偶。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一書說“詩詞中的對偶,叫對仗?!瓕ε加质鞘裁茨兀繉ε季褪前淹惖母拍罨驅α⒌母拍畈⒘衅饋怼?。對偶的一般規(guī)則,是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保ā对娫~格律》)

郭錫良等編的《古代漢語》上說:“駢偶原指成雙成對,兩馬并駕叫駢,兩人在一起叫做偶,駢偶就是兩兩相對。古代的儀仗也是兩兩相對的,因此駢偶又叫做對仗。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相對,直到篇末。古人沒有明確的語法概念,但是懂得分辨詞語虛實和句式的同異,講究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以及句式的對稱。用今天的語法概念來攷察,就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述賓結構對述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復句對復句。這是駢偶的基本要求?!?/span>


請大家留意這兩段話的不同之處。王力強調詞性的相對?!豆糯鷿h語》一書強調“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這也就是說,對仗需要詞性區(qū)分和句法結構辨別的基本能力。學過語法學的朋友,區(qū)分不同的詞類和辨別字句的句法結構,只是小菜一碟,但對于沒有學過語法學的朋友,今天就得補補課。

但在補課之前先須明確一點,古代沒有語法學,所以古人講對仗,就沒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這些概念及句法結構相互對稱這些說法。應當說,用現(xiàn)代語法學的理論來定義對仗的規(guī)則,比較精準,也容易操作。因為你只要把握住詞類相同(共分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等十一類)和句法結構一致(共有主謂、述賓、偏正、聯(lián)合、補充等五種)這二條就行了。當然如果非要說得周全一點,那么也可以把字數(shù)相等和平仄相反這二條一起加進去。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對仗四要素了。但字數(shù)相等這是起碼條件,沒必要說,而平仄一條則會在聯(lián)律中細說,所以,我們這里只講詞的分類和句法結構的問題。

一、區(qū)別虛實死活,拓寬對仗空間

王力先生說:“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并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

中國古代沒有語法學。中國最早的一部語法學專著叫《馬氏文通》,誕生于1898年。作者馬建忠精通拉丁語、希臘語、英語、法語等多種西方語言,又對中國古籍和中國傳統(tǒng)語文研究有深厚功底,長期從事中、西語之間的翻譯工作從而具有較為明確的語法觀念,乃以古漢語為研究對象,把西方的語法學成功地引進中國,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完整的漢語語法體系,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第一塊基石。


那么,在《馬氏文通》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劃分詞類的呢?

明代有一本書叫《對類》,這本書講的就是古人習對時應懂的區(qū)分不同詞類的規(guī)則。首先應該說明的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詞”,古人叫“字”,因為古代沒有“詞”這個概念。所以,我們需要留意的是,古人講的“字”,有時可能是一個單音節(jié)的詞(如山、水、日、月、風、雨、人等),有時可能是一個雙音節(jié)的詞(如妖嬈、豐腴、稀疎、纖長、娉婷、鬔松、尊嚴、龍鐘、蹣跚等),有時還可能是一個多音節(jié)的詞(如廣寒宮、金鑾殿、金谷園等)?!秾︻悺芬粫f:“習對發(fā)蒙格式:平字用庂字對,庂字用平字對,平庂不失。又以虛實死活字教之,蓋字之有形體者為實,字之無形體者為虛。似有而無者為半虛,似無而有者為半實。實者皆是死字,惟虛字則有死有活。死謂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纖之類是也?;钪^其使然而然者,如飛潛變化之類是也。虛字對虛,實字對實,半虛半實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對以活字,活字不可對以死字,此而不審,則文理謬矣?!?/span>

這一段其實就是古人“虛實死活”對仗法的理論原則。這個對于指導我們的楹聯(lián)寫作依然有作用,而且,我個人認為比用現(xiàn)代語法理論更為管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現(xiàn)代語法學概念劃分過于清晰和細微,如果都嚴格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介詞對介詞來創(chuàng)作的話,會讓我們的思維過于機械和狹窄,很難寫出有靈性的作品來。實際上,從歷代傳留下來的許多名詩名聯(lián),其對偶用現(xiàn)代語法學的尺度一檢查:不合格。但用“虛實死活”法,卻說得通。

例如,杜甫有詩句云“風吹蒼江樹,雨洗石壁來”(明陸深《燕閑錄》所引),按現(xiàn)代語法分類,“樹”為名詞,“來”為動詞,動詞不能對名詞,詞性不一致。但用“虛實死活”法,可對。

還是杜甫詩句“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雨》),“無”是動詞,“不”是副詞,現(xiàn)代語法學也默許動詞對副詞,但“色”是名詞,“開”是動詞,與上相同,單純從語法學上看一定認為不能對,但用“虛實死活法”的眼光看,可對。

再舉杜甫詩句“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屏跡三首》之一),“深”是形容詞,“半”是數(shù)目詞”,“雨露”是名詞,“生成”是動詞,按現(xiàn)代語法學,絕無可對之理,但在古人的對偶實踐中,可以成對。

又如長沙岳麓書院門聯(lián):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按現(xiàn)代語法學分類,“惟”為助詞,“于”為介詞,“才”為名詞,“盛”為形容詞,均不能對,但因為是名聯(lián),便以“集句聯(lián)”,對仗可放寬而言之。其實,古人介詞可對助詞,名詞可對形容詞,前者是“虛對虛”,后者是“實對實”。所以雖然是集句之聯(lián),但符合“虛實死活”對仗原則。

因為古今傳留的楹聯(lián),名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動詞,名詞對方位詞,名詞對量詞,動詞對形容詞,動詞對介詞,動詞對副詞,這些例子很多,這使得如果單純用現(xiàn)代語法學的詞類劃分來檢測便顯得有點尷尬,因為都沒有嚴格按詞性相同的原則而配對的,于是只得默許為寬對的形式。像佚名泰山雨花道院聯(lián):“雨不崇朝遍天下,花隨流水到人間”,“遍”是形容詞,“到”是動詞;四川德陽羅江龍鳳二師祠有一副聯(lián):“真儒者不圖文章名世,大丈夫當以馬革裹屍”,“圖”是動詞,“以”是介詞;長沙岳麓山云麓宮側望湘亭聯(lián):“西南云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西南”為方位詞,“日夜”是名詞;貴陽飛云洞聯(lián):“洞劈幾時,問孤松而不語;云飛何處,輸老鶴以長閑”,“語”為動詞,“閑”是名詞;劉咸榮題峨眉山仙峰寺九老洞聯(lián):“問九老何處飛來?一片碧云天影靜;悟三乘遙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片”為量詞,“山”為名詞,等等。這些例子的楹聯(lián),看似詞性亂搭,但卻符合“虛實死活”的原則,便視為佳作。而且,因其詞性分類的不同,相互間隔著一段距離,對起來才更有靈活的趣味。

其實,古人“虛實死活”的定義非常靈活,說“字之有形體者為實”,這個定義并沒有把“實”字的外延固定住。例如,計謀,博學,廉潔,聰明,奸佞,這些你能見到其“形體”嗎?顯然不能。但《對類》又將它們歸于實詞,這是自相矛盾。為此,有人又重新定義,將“實詞”解釋為“表示實在的意義的詞類”(見周秉鈞《古漢語綱要》)。即有“實指對象”的是實詞。但這個定義,實詞便把“沒有形體”的但卻有實際存在的全都囊括進去了。于是,現(xiàn)代劃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目詞、方位詞這五種,便都屬于“實”詞。實詞之外是虛詞,虛詞便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這六種。這種劃分,比較清晰,但似乎又超越了古人原來的宗旨。

可以說,按“實對實,虛對虛”的原則,可對的范圍非常之大,這給人有極大的思維空間和選擇范圍。但從工對的要求來看,需要有進一步限制,所以便有另外的規(guī)定。共有二項。一項是在實字中分出若干小類,要求小類對小類。一項是在實與虛中分“死活”,要求“死對死,活對活”。以下分別舉例說明。

1)、細分小類

實詞就“有形體者”一類來說,主要是指名詞。名詞還可細分為天、地、人、物、事、文、藝、樂、宮室與寺觀等部,每部再繼續(xù)細分下去。如天部就有日月、氣象、星辰、歲時、節(jié)令等小類,地部有山水、土石、湖泊、陸地、海洋、城建、民居等小類,人部有男女、君臣、親眷、婚育、師生、朋友等小類。

越能在最低級別的小類中擇對,便越見工對的功力(但須避免合掌)。例如,天文聯(lián):“風云雨霧生雷電;日月星辰照海川?!憋L云與日月,雨霧與星辰,均屬于同一小類;雷電與海川則分屬天部與地部,為相鄰小類。

能在相鄰的小類中擇對,也屬于工對的佳構。例如,九江甘棠湖煙水亭聯(lián):“疏煙流水自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樓”。千古屬于歲時一類,一樓屬于城建一類,不同一小類但分屬于天、地兩部,正是相鄰小類,可算工對。

2)、區(qū)別死活

死與活的區(qū)別是看形態(tài),固化的還是變化的?!白匀欢徽摺?,詞義已成永恒,是為死。如:山、水、日、月、鳥、獸、唱歌、打拳、下棋、旅游、肥胖、瘦削、豐腴、稀疎、纖長、佝僂、龍鐘、蹣跚,等等。顯然,所有的“實字”皆為死詞(有實指對象)。“使然而然者”,詞義充滿變化,是為活。如:可、堪、將、欲、似、若、應、當、愿、宜、合、忍、有、無、思、謂、吹、飄、浮、埋、升騰、繚繞、雕鏤、刻劃、琢磨、消解,等等。一般來說,只有動詞,才有死與活之區(qū)分。換一句話來說,動詞中一部分是死詞,另一部分則是活詞。因此,這一條限定了動詞中可以配對的范圍:動詞對動詞須分辨死與活,歸為死詞的動詞不能與歸為活詞的動詞配對。例如:肥胖不能對消解,龍鐘不能對升騰,蹣跚不能對繚繞,依此類推。

但虛實死活如果卡得過于嚴格,又往往扼殺想象的靈氣,還得放松一點,模糊一點,于是古人又搞出一個半虛實半死活的規(guī)則。這有點類似于平仄格律中有一字可平可仄平仄兩用的情形。實際上,任何規(guī)則的制定只是為了確保游戲的有序進行,規(guī)則訂得太死,游戲會過于乏味,總得有一些允許變通的地方,以增添玩家的樂趣。半虛實與半死活的設定,就是為虛實和死活之間設置了一條滿足要求即可放行的通道。

那么,這個全實與半實、全虛與半虛、全死與半死、全活與半活又如何區(qū)分呢?古人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從其所舉的例子即可明白。如半實舉例:聲、光、威、華、音、文、容、形、情、懷、衷、思、魂、顔、性、志、態(tài)、度、量、想。這些名詞都有“實指的對象”,但這“對象”是抽象的,而不是具體的,所以屬于“半實字”。如半虛舉例:寒、涼、溫、冷、熱、晴、陰。這些名詞沒有實指的對象,但卻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獲知,所以屬于“半虛字”。

既然有半實的字,也有半虛的字,那么,這半實的字,就能對上半虛的字。原來虛對虛、實對實的鴻溝就在這兒被填平了。什么道理呢?你可以這樣想,一個半實的字,就有一半是虛的,拿這一半虛的不是可對半虛字么!你看,古人原來這么聰明,在這暗度陳倉。舉幾個例子:

“竹疏身共瘦(半實),湖近意先涼(半虛轉半實)。”《郊園避暑》(宋·葛天民)

“厚祿故人書斷絕(半死),恒饑稚子色凄涼(半活余半死)?!薄犊穹颉罚ㄌ啤ざ鸥Γ?/span>

“日晚薔薇重(半實轉半虛),樓高燕子寒(半虛)。”《雨》(宋·陳與義)

“當庭始覺春風貴(半死),帶雨方知國色寒(半活余半死)?!薄赌档ぁ罚ㄌ啤ち_隱)

這么一來,對偶的思路便大大地拓寬了。如果沒有這“半”字的功勞,誰會想到這“涼”字可對“瘦”字、“凄涼”可對“斷絕”、“寒”字可對“重”字、可對“貴”字。

再者,拓寬配對思路還有一個變通的法子:虛實死活的互變。

古人“虛實死活”的這個體系,缺乏嚴密的思維邏輯,每一個概念的定義都十分模糊。但正是這種模糊,便為詞性互變提供了又一渠道。例如,說“有實指對象的”是實字,那么當我在使用過程中“不實指對象”時就變成虛字了。這叫“實字虛用”。虛字“不實指對象”,如果我一旦把它“對象化了”,它就變成了實字。這叫“虛字實用”。同理,將死字動態(tài)化,便變成活字,將活字顯示為靜態(tài),便變?yōu)樗雷?。這些個變通的方法,在修辭學中稱為“轉品”。

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中說:“這類轉品用法,一向叫做實字虛用,虛字實用。有時也簡稱虛實。一向所謂虛實,或實字虛用,虛字實用,多不過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常引的例,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說苑.貴德》),上面的‘風’字‘雨’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風’字‘雨’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又如‘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記.淮隂侯傳》),上面的‘衣’字‘食’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衣’字‘食’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這是實字虛用的例。再如‘步’作‘行’解,就是所謂虛字,而把‘步’用為度名,如云‘六尺為步’(《史記.秦始皇紀》),‘步’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如云‘君為三覆以待之’(《左傳》隱公九年),把設伏以敗人之兵的伏兵叫做‘覆’,‘覆’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這是虛字實用的例。以上所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把名詞叫作實字,把動詞叫作虛字;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就是名詞用作動詞,動詞用作名詞,也都就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實際轉品并不限于名詞和動詞。”

此外,還有一種虛實兩用的情形。這種特例就是孫逐明先生所說的“四種特殊的字類”:聯(lián)綿字、疊字、同〔近〕義連用字和反義連用字。孫先生說,“它們虛實不拘、死活兼有,可稱之為虛實門,古人稱之為雙字對。凡虛實門不論虛實死活均可互對,如:

仕隱追*隨*〔虛同義〕;師生骨*肉*〔實同義〕?!矃屈垺锻靺枪热寺?lián)》

正*邪*〔死反義〕自古同冰*炭*〔實反義〕,毀*譽*〔活反義〕于今判偽*真*〔虛反義〕。〔岳飛墓聯(lián)〕

四面荒蕪權向此間來坐*坐*〔活疊字〕,一肩行李果緣何處去匆*匆*〔死疊字〕。〔江蘇南京雨花臺聯(lián)

竹影婆*娑*留畫意;槳聲欸*乃*壯詩情?!埠蔽洳龞|湖可竹軒聯(lián)〕——按:在語法學里婆娑是連綿形容詞,欸乃是連綿擬聲詞?!保ā豆诺涮搶嵶诸愊到y(tǒng)探微》) 

或者正是因為有這么多“變通”的途徑,對仗運用“虛實死活”法便比單純遵循現(xiàn)代語法學的對仗規(guī)則要靈活得多,有趣得多,也會有更加神奇和詭異的對偶句不時噴射出來。

關于“虛實死活”,我就講這么多。最后引用一段學者的話小結之:“詞分虛實的做法古已有之,從古人的具體論述中可以看出,其虛詞對應著現(xiàn)代九大詞類中的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部分動詞。這種差異産生于古今劃分虛實的標準不同。古代以有無實義為標準,而今天又加上了語法功能的標準,但是,兩相比較,還是古人的劃分更加符合漢語的語言事實?!保◤埼膰?覃文杰《詞分虛實古今論》)

二、對仗的種類與創(chuàng)作技巧

楹聯(lián)的對仗,類似于律詩的頜聯(lián)和頸聯(lián),有工對、寬對、流水對等幾種不同形式。但因為楹聯(lián)的句式有自己獨特的自由空間,五言、七言聯(lián)僅僅是其中的一偶之地,所以,楹聯(lián)對仗的種類便比律詩要更加豐富、更加復雜。也就是說,除了律詩所有的種類之外,還有律詩所沒有的形式,技巧也更加成熟。以下簡單說一說。

1)、工對與寬對

從對仗的要求來看,凡滿足A、詞性相同且屬于同一小類或相鄰小類,B、在一聯(lián)中A所占的字數(shù)達到75%以上者,便可認定為對得工整,就是工對。

例如下面這二副短聯(lián):

月來滿地水;

云起一天山。

這是鄭板橋題揚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觀聯(lián)。云對月,同屬天體類實字,起對來,同屬位置變化活字,一對滿,相鄰小類數(shù)目實字,天對地,相鄰小類的實字,山對水,同屬地理類實字。全聯(lián)字字相對,工整嚴謹,可稱工對名作。

幾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南腔北調人。

這是清代徐青藤的自題聯(lián)。一個對幾間,數(shù)目詞,同一小類;南腔北調對東倒西歪,狀態(tài)詞,相鄰小類小類;人對屋,名詞,相鄰小類。A的滿足率為100%,詼諧活潑而略含譏諷意味,也為工對聯(lián)之典范。

再看一副中長聯(lián):

磨礪伴青春,縱戶籍為農(nóng),不信天公安命運;

創(chuàng)新彰赤膽,于鄉(xiāng)村報國,誓教風采絢團旗。

這是江西作者張紹斌所撰的一副春聯(lián),曾獲“新農(nóng)村 新青年 新風采”春聯(lián)征集一等獎。在一副34字的楹聯(lián)中,創(chuàng)新與磨礪,彰與伴,赤膽與青春,鄉(xiāng)村與戶籍,報國與為農(nóng),誓教與不信,符合A的要求,團旗與命運,風采與天公,則相隔稍遠一些。但全聯(lián)A的滿足率達到78%,可列為工對的好聯(lián)。

長聯(lián)的審核比較費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計算一下A的滿足率有多高,便可知是否可歸入工對之列。

當然,計算A的滿足率也只是衡量是否工對的一種辦法。有些對仗并不具備上述條件,但如果它對仗的方式巧妙,也可算為工對。

創(chuàng)作工對楹聯(lián)的技巧是:先將要表達主題內(nèi)容的相關題材列出來,試擬一個短句,從詞性相同的小類詞中配對(字少容易工),切記字字緊對而上下聯(lián)意思要有關聯(lián),求其氣脈通暢,然后再找相同或相鄰的小類詞拉伸長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工對的優(yōu)點是字句工整,體現(xiàn)出修辭美和文字對稱美。但通常因其過于拘謹,往往束縛作者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同時,也容易出現(xiàn)行文的呆板。因此,我們不必為了追求工對而損害內(nèi)容,而是要在充分抒情達意、深化意境的前題下,該工則工,該寬則寬。

寬對就是詞性相同而歸屬稍遠,其工整嚴謹不如前者,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比較大,詠物抒情來得更加方便,而且因為從遠處覓對,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若對得好,也別有風致。

老杜的律詩,常由寬對而猝然出彩。像《小寒食舟中作》頜聯(lián):“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誰會猜到詩人會以“老年”對“春水”?八竿子都打不著??扇绻麚Q成“秋光”一詞,工整則工整矣,可那味道便沒有了。

所以,前人說,對仗“不要太切”,“太切則拘滯”。避免“拘滯”的辦法之一就是大膽隨意地從遠處落想,把配對的距離盡可能地拉大,最好來一個天仙配,人間天上都攪和上了。

你看天津作者韋化彪先生撰的這副聯(lián):

國家是海,稅款是源,點點滴滴,成汪洋者巨;

發(fā)展為先,民生為重,分分米米,筑富路之長。

也真虧作者能扯,這“?!笔堑乩眍愃雷郑跋取笔莿討B(tài)類活字,“源”是地理類實字,“重”是狀態(tài)類活字,上下聯(lián)差老鼻子遠呢。全靠一點本句自對的技巧,總算勉強成對。這聯(lián)行嗎?行。奪得安徽蒙城“地稅杯”征聯(lián)一等獎呢。這是寬對受到評委青睞的例子。

寬對的楹聯(lián)創(chuàng)作技巧是:立意有精深哲理意味可以放出筆頭,或者正有高昂的氣魄可以攻城獵地,此時不妨直率一些,詞性以及句子結構,都可以把尺度放寬一些。簡言之,得有料,你才能作寬對。例如,九江府天后宮殿聯(lián):

潮平兩岸闊;

花滿九江春。

這副聯(lián)從字面看來只有九江可對兩岸,其他成對便很牽強。你要是嫌這聯(lián)對得粗糙,你就錯了。因為這是一副集句聯(lián)。上句來自唐人王灣《自次北固山下》的詩句,下句由唐人張循之《巫山高》詩句“潮滿九江春”改一字(上句已有“潮”字,此聯(lián)改成“花”字)。正因為有此書卷味,寬對又有何妨。

再看成都青城山西蜀第一山聯(lián):

千峰平檻立;

九曲抱城來。

曲難與峰對,城與檻詞類也隔得遠,如果改成“千峰平地立;九水抱城來”就能對得工整一些,可是原有的氣勢減弱了。所以,當落筆之句已有足夠的氣勢和能量時,寧可對得牽強些也不要多改而損其氣脈。又,潼關樓聯(lián):華岳三峰憑檻立,黃河九曲抱關來。或許青城山聯(lián)由此聯(lián)化出,也未可知。

2)、正對與反對

工對也好,寬對也好,都是從詞性與句子結構所對應的嚴與寬來衡量的。如果換一個角度,比如從應對的邏輯關系上來看,楹聯(lián)的對仗又有正對和反對的兩種分類。

“正對者,事異義同也?!边@是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話。這個意思是說,從不同的兩個側面表達同一個主題的,便是正對。就楹聯(lián)而言,如果上下聯(lián)內(nèi)容不同但表現(xiàn)的主題卻一致的,邏輯關系是并列的,這便屬于正對的范疇。

舉例來說,湖南作者劉鳳湘先生有一副應征陜西省渭南市《孝親敬老杯》聯(lián):

國手伸來,送一片和諧,催濃老樹三春綠;

淚珠滾下,濺無邊感動,撒作夕陽萬點紅。

上下聯(lián)寫的是同一件事(孝親敬老)的兩個側面,上聯(lián)從孝敬人的義舉落筆,下聯(lián)從被孝敬者的感恩抒情,這二者都是同樣值得贊頌的。這種寫法便是正對。

正對楹聯(lián)的創(chuàng)作技巧是:從一個主題尋找兩個性質相同的不同側面或不同角度構建對稱關系,但要避免“合掌”。就是說,上下聯(lián)選取的事物的側面、角度要避免重疊重復,用詞要避免雷同。像“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以及“共奮雄心開偉業(yè),皆酬壯志展宏圖”等對仗,均有合掌的瑕疵。

再說反對。劉勰給反對所下的定義是:“反對者,理殊趣合者。”就楹聯(lián)來說,上下聯(lián)由相反的內(nèi)容所構成的對仗,是為反對。這種對仗的特點是, 出句、對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強烈對比和映襯作用?!靶滤珊薏桓咔С?,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保斞浮蹲猿啊罚靶奶锊环N仙人掌,人際當栽君子蘭?!保ㄉ晨∏喔裱月?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保ê贾菸骱缐灺?lián))這類對仗正反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互為映襯,揭示矛盾尖銳,表達愛憎分明,形象對比強烈,往往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劉勰說,“正對為劣,反對為優(yōu)”,道理就在這里。

用反對的形式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技巧是:反對所要表達的主題重點通常在下聯(lián),因此,通常先把要表達的主題寫成下聯(lián),然后找一個對立面設置為上聯(lián)。上聯(lián)不妨輕,下聯(lián)必須重。輕重的對比,映襯更加有力。例如,有一位道德高尚的醫(yī)師在自己診所門口懸掛這樣一副楹聯(lián):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獨貧。

醫(yī)生是靠為人治病營生的,如果沒有人來看病,醫(yī)生就賺不到錢。如果只想賺錢的醫(yī)生,當然希望病人越多越好。這位醫(yī)生卻寧愿自己清貧,因為自己清貧便說明周圍的人都活得健康。所以,敢于清貧,便是良心所在。把良心坦露出來,定為下句,再從對立面設置上句,這聯(lián)便能感動人心。

3)流水對與無情對

流水對通常也叫串對。將一個意思分成上下句來表達,上下兩句的意思是延續(xù)的,兩句只可連貫起來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顛倒,像水順流而下,故稱流水對。例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鸛雀樓》),“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秋興》),“江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劉長卿《登潤州萬歲樓》),“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聯(lián)),“且喜無人為狗盜,不妨喚我作牛醫(yī)”(《名聯(lián)趣談》引醫(yī)者薛征自題聯(lián))。

流水對用得好,一氣呵成,語意連貫,如行云流水,特能增強對聯(lián)的藝術感染力。傳說1949年冬,國民黨全面潰敗前夕,胡宗南軍退入成都,作惡多端,有人撰一聯(lián)譏之:“問道:入冬螞蚱還能蹦跶幾下?記著:落網(wǎng)豺狼難免咔嚓一刀”(《龍門陣》總第三期鐘茂煊文所引),這副聯(lián)全用口語寫成,一問一答,流水串對,詼諧而有妙趣。

用流水對創(chuàng)作楹聯(lián),可以借鑒的技巧是:把一個完整的意思切成兩截,要考慮用什么紐帶把這兩截串到一起。通??煽紤]處理為上下承接、循序遞進、并列轉折、條件反射、形成因果、左右選擇、情境假設、巧置問答等八種邏輯關系。

無情對正好和流水對相反。流水對的上下聯(lián)內(nèi)容密切相關,須是上下聯(lián)合起來方有一個完整的意思。無情對則是字面對仗工整,但內(nèi)容絕不相關,各說各的事,有點像捆綁的夫妻相處與感情無關的味道。例如,“后死須知無二道,先生豈愿有忠名”(吉水縣二忠祠聯(lián)),因祠里合祭宋末文天祥和明末李邦華,所以上下聯(lián)是各說各事,互不相關。但字面卻對得十分工整。又,“有酒不妨邀月飲,無錢哪得食云吞”(羊城趣聯(lián)),這是清末廣州文人集會,有人出上聯(lián)征對,何淡如對出下聯(lián)。正是奇妙的無情對(云吞:廣州方言,即餛飩)。

用無情對創(chuàng)作楹聯(lián)的技巧注意掌握二點:一是字面力求工整而詞類不可相同,二是上下聯(lián)有邏輯關系但內(nèi)容卻須風馬牛不相及,離題越遠越有趣。

4)、借對與自對

借對是楹聯(lián)創(chuàng)作中技巧性最為特出的一種,也可以說是漢字本身所具有的一詞多義、一詞多音的藝術魅力的體現(xiàn)。一個詞有兩個意義,先用了它的甲義,同時再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一詞相為對仗,這叫借對。例如,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借來對數(shù)目字“七十”。又如某眼鏡店聯(lián),“好句不妨燈下草,高齡可辨霧中花。”夸眼鏡于視力的放大功效,但上聯(lián)的“草”是指書寫,下聯(lián)卻另借草木之義與“花”構成工對。

有時候,不是借意義,而是借聲音。例如,孟浩然《裴司士見訪》中的“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楊”與“羊”同音,可與“雞”相對。借音多見于顏色對,如借“籃”為“藍”,借“皇”為“黃”,借“滄”為“蒼”,借“珠”為“朱”,借“清”為“青”等。蘭州河神廟一聯(lián),“曾經(jīng)滄海千重浪,又上黃河一道橋。”便是借“滄”為“蒼”,與“黃”字成顏色工對。

還有一種是借名。例如,清人吳山尊題肇慶七星巖聯(lián):“地有七星鄰北斗,人如二客伴東坡?!?/span>

由北斗而扯上“東坡”,下聯(lián)借的是蘇軾的雅號。借名可沾一下名人的雅氣,但更重要的是構成工對。

所以,借對做得好,可為對仗工整增色,但對作者的人文素養(yǎng)要求很高,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才能信口拈出。就創(chuàng)作技巧來說,須掌握的是:平時注意搜集名人的字、號、筆名、書齋名,在案頭貼一張常用多音多義字表,一聯(lián)寫出后,瞄一眼就知道名、義、音有否可借用而成趣者。

自對也稱雙邊對、就句對、當句對。這是除了上下聯(lián)的對仗之外,上下兩聯(lián)中的某些局部或全體也“自成對偶”的形式。這可以是詞或詞組自對,也可以是句子自對。因此,自對是楹聯(lián)對仗中最復雜的種類??梢杂幸蛔肿詫Α勺肿詫?、多字自對、全聯(lián)自對及多相自對等變化無窮、復雜多樣的形式。

例如,一字自對:“我輩復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常與白鷗盟”(《黃鶴樓聯(lián)》),登與臨成對,日與夜成對,自對后兩分句可對。兩字自對:“一道二開茶,閑話三江四海;西拉東扯事,喜聽北調南腔”(《成都少柏茶樓聯(lián)》),“一道”對“二開”、“西拉”對“東扯”、“三江”對“四海”、“北調”對“南腔”。多字自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便賞眼前生意滿;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不知山外有塵寰”(《上海嘉定秋霞圃延綠軒聯(lián)》),上下聯(lián)前二個分句各為五字單邊自對。全聯(lián)自對:“移石栽花種草;烹茶酌酒圍棋”(《上海辛園聯(lián)》),上下聯(lián)各由三個自對組成,是為全聯(lián)自對。

多相自對舉例:“甲天下名不虛傳:奇似黃山,幽如青島,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鷲峰,穆方牯嶺,妙若雁蕩,古比虎丘,流動著倜儻豪情:志奮鯤鵬,思存霄漢,目空培嶁,胸滌塵埃,心曠神怡消壘塊;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獨秀,探隱七星,寄傲伏波,放歌疊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賞雨花橋,賦詩蘆笛,引起了聯(lián)翩遐想:農(nóng)甘隴畝,士樂縹緗,工展鴻圖,商操勝算,河清海晏慶升平”(《桂林月牙山小廣寒樓聯(lián)》),上下聯(lián)均有二大組自對,前面一組是8句,后面一組是4句。這種多相自對在長聯(lián)中最為常見。

自對可以強化楹聯(lián)的整齊美、層次美和音律美。尤其是長聯(lián),由于單邊句子多,如果沒有自對及時補充對偶的元素,讀完上下聯(lián)會很沉悶。所以,長聯(lián)通常會有多相自對以增強對仗的氣氛。

創(chuàng)作楹聯(lián)運用自對的技巧要說簡單也簡單,要說復雜也相當?shù)貜碗s。這里只說簡單的,記住二點:A、先定調,上下聯(lián)各說什么內(nèi)容,然后列出所有資料,以確定有幾個方位可以設置自對,以及自對的長度,要增強氣勢,便加強排比的分量;B、凡是為了顧及聯(lián)意而上下聯(lián)詞句很難達到對偶要求時,自對是解急的補救方法。因為以自對的形式互對,可以享受“聯(lián)律”的實惠,就是說,有了自對的前提,便可以突破詞性和結構相同的限制,有更多自由表達的空間。

除了以上介紹的,對仗的種類還有很多,如隔句對、掉字對、疊字對、疊韻對、錯綜對、回文對、頂針對等等。 這些不是最常用的,我就不說了。

附上一期作業(yè)點評


浪子回頭,消遣三千弱水【于是】

大娘舞劍,贏來一闕雄詩(尚才)

點評:出句暗藏技巧,“水”由“浪”字(借義)衍出,對句者未能細察(對句也須借義),雖然也可算對得上,但缺乏與上聯(lián)相匹配的對應技巧。此外,一闕對三千略見瑕疵,數(shù)目對要求比較嚴格。

打撈月色艄公櫓【于是】

賣弄風情酒肆旗(濤·兔仔跳)

點評:櫓是劃水的工具,有“打撈”的功能,旗是圖騰的標識以及廣告的載體,用“賣弄”稍見生硬,用“揺弄”或“飄蕩”較為妥適。

魚非我欲何堪羨【棲桐】

賦是君思不用猜(云溪居士)

點評:出句由“臨淵羨魚”及“魚,吾所欲”二典化出,對句或許用今人的《思君賦》,詞性對應工整,正成有趣的無情對。但上句“羨”系從典中牽出,下句“猜”便略見主觀,不具書卷味。

勸酒令【于是】

行軍旗(尚才)

點評:三平對三仄,詞性也對得工穩(wěn),上下聯(lián)各不相關,為典型的無情對。

三秋寒雨胭脂淚【小龍】

一季春風碧玉絳(午后時光)

點評:古人有“落花如雨淚胭脂”(唐沈亞之)、“未容谷雨淚胭脂”(宋李石)、“胭脂和淚雨中傾”(明黃氏)等詩句,這是出句依仗的意蘊,對者識之而以賀知章《詠柳》詩意應之,十分得體。詞性也一一對得很工整。實詞對實詞,高水平之作。

窖沉百載,酒涌雙江,香風直送東南亞【笑看】

光耀三竿,日飛萬里,身影能留宇宙中(雪域魂)

點評:出句夸耀“酒”(還可以是“雙江”牌的酒)的優(yōu)秀品質,三個分句內(nèi)在聯(lián)系緊密而出語自然。對句稱頌“日”,言其光耀與身影也都貼切,但有兩處未盡其妙。一,“三竿”只是個別參照物的品質,不具代表性。二,宇宙中對東南亞有牽強之處,東南亞為一詞,宇宙中則是名詞+方位的組合詞。但若以寬對視之,也還可以。

雨打丁香,滴落千珠均有色【雪域魂】

花篩月影,疊成萬朵應無聲(洞庭古月)

點評:詞性與意境均對得妙。出句對句兩見精巧。“篩”字煉得到位。

書畫唯消遣【玲瓏】

稻糧可治平(尚才)

點評:古人有“長與君王樂治平”、“四海謳歌樂治平”之謂,治平有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意味。但在這里,“治平”尚藏有“治貧”(諧音法)之義,正扣住“稻糧”而伸其屬性,也是佳構。

漸覺秋涼逢夜雨【于是】

更愁屋破起西風(尚才)

點評:流水對,寓意遞進一層。各從前人詩意化出,雋永。

江柳躬身,釣得繁星千串【于是】

池荷仰面,流來清淚一盤(三顆柳)

點評:出句繪景有奇筆,對句以景應之,筆墨旗鼓相當?!傲鱽怼被蚩勺鳌盀怼?、“捧來”。

紅塵有缺裁詩補【陽光傳奇】

白鬢無愁借酒添(于是)

點評:裁詩補紅塵之有缺與借酒添白鬢之無愁均為超奇脫俗之妙想,也是佳構偶得之精彩。但“白”字略見呆板,用“霜鬢”、“素鬢”會曲隱一層。

春夢有時來枕上【梅影點點】

美人何日到窗前(陽光一縷)

點評:用美人對春夢太過直接而境界便略差,用“好詩此日到箋中”便文雅一些。又,出句用“春夢不時來枕上”好。

冷露生殘葉【日出黃河】

余暉見晚晴(沛龍有雨)

點評:對得工整。對句略勝于出句。出句之“殘葉”可暗藏有“長夜”之義。但隱義可通而字面義反而不甚合理。無論是“因寒露生出殘葉”或者“在殘葉上生出寒露”的解釋都有違于自然現(xiàn)象。但“冷露生殘夜”或“冷露生長夜”均說得通。

 



夢欣 本名郭業(yè)大,網(wǎng)名漢景天、星光老人。自號品藝茶廬。籍貫廣東潮陽。曾居深圳,現(xiàn)居廣州及舊金山。1948年出生,1982年畢業(yè)于華南師大歷史系。曾執(zhí)教于潮陽一中,后離職自謀職業(yè)。自小喜好古典文學,七十年代曾師從鄧其熙先生學習文藝創(chuàng)作,之后一路浸染,養(yǎng)成伺弄文字、涂鴉潑墨、吟詩作賦的愛好。退休后始習拳劍,及彈琴奏樂。詩詞作品及詩詞評論,自認尚可交流。曾獲百詩百聯(lián)詩詞大賽詩詞評論優(yōu)秀獎,純屬意外?,F(xiàn)為香港詩詞學會顧問。








加微信hlk6868,聽詩詞公益課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