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對聯(lián)和詩詞的對仗異同【作者:梁健】

 瀟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對聯(lián)和詩詞的對仗異同

廣東廣州 梁 健

01

作者簡介:梁健,南海人氏。上網曾用ID:kent、荒唐一鑒。幼蒙庭訓,強習詩文。然而,天資魯鈍,本性乖張。及長,數翻波折,一事無成。迷網絡,以玩為上,循道執(zhí)中;耽詩聯(lián),開心灌水,率性存真。嗜茶酒,究求其廣,嘗不厭精;醉鑒藏,當仁不讓,見好就收。每自樂:風騷任我,月旦由人。惟堅信:乾天行健,君子自強。遂自題聯(lián)曰:


空有閑才無用地;
難成大器不關天。

  對聯(lián)的要件就是對仗,對聯(lián)必須對仗,而且越工整越好。沒有對仗,談不上對聯(lián);而對仗不成功,對聯(lián)自然也隨之失色。

一、對仗句的起源
01

  中國藝術的主要特點是對稱。

  先談談對稱。對稱美貫穿于古代中國的文化藝術各個方面,包括建筑、雕塑、繪畫、音樂、戲劇等等,以及文學(詩詞、對聯(lián)、章回小說等),甚至哲學。這在世界藝術史上,非常明顯。不但在藝術上,而且還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至城樓宮室、寶塔亭臺,細至高拱的門窗、衣服的對襟、女士的耳墜、直至與我們中國人日日飲食相關的工具——筷子,無不存在對稱的美。還有,在自然界,如銀河系、地球、山體、河流、樹木、動物以及我們人體、分子結構……都可以說是“對稱無處不在”。

  什么是對仗?

  對仗這個詞和含義起源于古代的儀仗,皇家和達官貴人出行、祭祀等活動都可以見到的,出場時左右兩兩對稱,所以叫對仗。文學上的對仗是一種形成文字整齊美的修辭手法,也是構成格律形式、呈現(xiàn)格律氣氛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古人對語言的概念,是以“字”為最基本的語言單位的,這是因為漢語的特點:漢語是形音義的結合體,一形一音一義,不會混淆,千年不變。古代漢語里,幾乎全部是單音節(jié)詞,剩下的雙音節(jié)詞,就是所謂的“連綿字”,是一種單一意思純粹的雙音節(jié)詞,而其中相當部分是雙聲疊韻構成的(其中一部分是古代的外來詞,如琵琶、葡萄、石榴、剎那、菩薩、浮屠等)。所以,幾乎可以說,字就是詞!中國文字的特點,成就了漢語語法上的獨特的修辭形式——對仗。也只有形音義結合體的漢語,才有可能產生語言文字上完全對仗的美感來。

二、對仗的基礎
02

  語言文字對仗的基礎是對偶。對偶就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相對排列起來的修辭手法。對偶句看著整齊美觀,讀來節(jié)奏鏗鏘,音韻悠揚、瑯瑯上口,容易記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詩詞聯(lián)賦等文學作品里,有很多就是非常優(yōu)秀的對偶句。如隨手各拿一對: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詩《山居秋暝》)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一飯尚銘恩,況曾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清·曾國藩/挽乳母聯(lián))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這些對偶句,其基本規(guī)律有以下的幾項,我們姑且戲稱之為對偶句或者是對聯(lián)的“四項基本原則”吧:

字數相等,語句相同,相等才有可能相拮抗。

  平仄協(xié)律,節(jié)奏相同,所謂相協(xié),就是在音節(jié)點上的字必須相反而相對。

  句式相當,結構一致,不可能上聯(lián)的句子是447結構,而下聯(lián)是465結構的,上下聯(lián)只能是相輔相成。

  意思完整,文從字順,一副對聯(lián)所表述的內容是完整的。當然,這個所謂的“意思完整”,可以是和諧的,但也可以是上下聯(lián)的意思剛好是相對甚至是相反的。

  按照對偶基本規(guī)律構成的句子,我們可以稱之為對仗句。而對聯(lián),通篇都應該是對仗句式的。但除了對聯(lián)之外,詩詞和賦體文,都存在了不少的對仗句子,因為對仗和韻律,就是漢語言文學的精髓。

三、詩詞聯(lián)對仗異同初探
03

㈠詩詞獨有的對仗句式

  我們開始分析一下詩詞的對仗句,這里集中討論,因為我們都基本了解了,就不用多花費時間。我們知道,對聯(lián)的對仗句式,一定要嚴守前面提到的“四項基本原則”的。但詩詞的對仗,卻會因其體裁的特點,不一定要嚴格按照對聯(lián)的“四項基本原則”句式,而在詩人有意無意之間,“創(chuàng)作”出獨有的對仗句式來。

⒈同聲落腳的工對

  詩詞有同聲落腳的對仗句,這種句子如果忽略末字的讀音,其余都非常工整,甚至往往連小類也工整相對。根據詩詞相應的規(guī)則,其中有的對句還是押韻的。我們來看王安石的《千秋歲引》這首詞中的兩句,絕對是工整的對句:

東歸燕從海上去,

南來雁向沙頭落。

  撇開聲律不談,這個對句在詞性對仗方面還是很工整的。詞是這樣,詩也有。王維的《桃源行》詩里就有這種對句,如:

遙看幾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這仍然是同聲落腳的工對,而且全句是小類工對的。我們再看白居易的詩《琵琶行》,里面也有這樣類似的對句:

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下面我們看看黃庭堅的詞《千秋歲》,里面有兩個工整的對句:

a.

齊歌云繞扇,

趙舞風回帶。(帶:衣帶)

b.

兔園高宴,

虎觀英游改。

(悄:屬形容詞作動詞用,一般都解釋為靜,但我覺得原意更多應該是指“在不經意之間已經改變了某些東西”)

  這幾組對句都有一個特點,句末字雖不押韻,但讀音都是同聲落腳。那么在古代詩詞里有沒有全句的詞性結構都工整相對、但又押韻的對句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這些詩句就是語句對仗,但卻也(末字)押韻的。

  格律詩首句押韻,但詩的首聯(lián)也是對仗句;又或者入律古風里押韻的律句,也同時是對仗句。這兩種情況下的對仗,也是詩詞獨有的對仗句。如王勃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首聯(lián):

城闕輔三秦,(韻)

風煙望五津。(韻)

  如劉禹錫的《烏衣巷》詩首聯(lián):

朱雀橋邊野草花,(韻)

烏衣巷口夕陽斜。(韻)

  又如岑參的《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首聯(lián):

雞鳴紫陌曙光寒,(韻)

鶯囀皇州春色闌。(韻)

  又如杜甫《登高》詩的首聯(lián):

風急天高猿嘯哀,(韻)

渚清沙白鳥飛回。(韻)

  再看看入律古風(樂府)里的對仗句。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里也有這種律句的“押韻”對句,如:

人生代代無窮已,(韻)

江月年年只相似。(韻)

  在這一對句里,已、似二字既押韻,而對句卻又是工對。又如高適的詩《燕歌行》里這兩句也是既押韻、也工對:

大漠窮秋塞草腓,(韻)

孤城落日斗兵。(韻)

  “腓”一作“衰”,仍然是押韻的。

  可以看出,在句式、對仗這兩點上,入律的古風也可等同于律詩而視之。但如從句子的對仗靈活這一點上看,詞的創(chuàng)作更開了寬松的文風,比格律詩更自由,下面我們繼續(xù)討論。

2、同字對仗的工對

  上、下聯(lián)(或者說“出、對句”)同位同字對仗,這種略有別于長聯(lián)中常見的用疊字、疊句(句式)來加強語氣或起遞進作用等而使用的同位重字句。

如李頎的《古從軍行》詩:

雁哀鳴夜夜飛,

兒眼淚雙雙落。

又如白居易的《憶江南》詞:

酒一杯春竹葉,

娃雙舞醉芙蓉。

  這里在首字位置,同位相同的是“吳”字。下面的對句也是出自白居易的《憶江南》詞:

日出花紅勝火,

春來水綠如藍。

  這里第三字位也是同位同用“江”字。

  在梅坡的詞《千秋歲引》中,更是精彩。該詞不但多處對仗,更有三句式的對仗(近似今人玩的三柱對),我將這種對法稱之為排比對(后面有專門論述的章節(jié))。全詞如下:

兩葉/蓂開,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壽星輝映福現(xiàn),壽山高對城。蕊宮/仙,王母/宴,瑤池/客。勸芳樽斟。唱新詞翻笛。歲歲今朝陪燕集。榮華富貴長年出,重重錦上花添色。謝庭/蘭,燕山/桂,登科必。

  兩處字位同字相對的,兼且也是全句七字均同聲:

a.輝映福現(xiàn),高對城立。

b.勸芳樽斟唱新詞翻笛。

  而對聯(lián)中,同位同字也偶有出現(xiàn),像廣州陶陶居的門聯(lián):

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侃惜分,大禹惜寸,分寸無遺。

  但那是為嵌字而重,可以說是為嵌而嵌。只能算是特例,這與詩詞里的允許同位重字的寬松對仗方式是有本質差別的。

⒊、同調對仗

  所謂同調對仗,其實是同聲相對,即平聲字與平聲字相對、仄聲字與仄聲字相對,這種情況在詞中是經常見到的。如蘇軾的詞《水調歌頭》里有這樣一個對句: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這個對句不但是同聲相對,也有同位同字相對。

  再看蔣捷的《一剪梅》詞:

一片春愁待酒澆。/舟搖,/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飄飄,雨/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笙調,心/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櫻桃,綠/芭蕉。

  這里的四字句全部都是同聲調相對,而且有的甚至同位同字,還要押韻。其實嚴格說,這種更多似是缺句式的排比句(因為只有兩句,不是三句以上),而不是對偶句。

㈡常見對仗的分類

  對仗法則適合于各種語言文學體裁,更大量出現(xiàn)在詩詞聯(lián)賦之中。

1、同類相對

  古人的對仗法則是按字類劃分的,古法允許的前提條件:虛實、死活相同的才可以相對,否則不能相對。

  中國古代沒有語法的概念。中國最早的一部語法學專著是馬建忠于1898年出版的《馬氏文通》。作者不但熟悉中國古籍和傳統(tǒng)語文研究,更精通拉丁語、希臘語、英語、法語等多種西方語言,于是中西合璧,把西方的語言學成功嫁接到中國,成功地創(chuàng)立了第一套漢語語法體系。

  在古代中國,關于對仗方面的專著,明代有一本書叫《對類》,是當時讀書人學習對法的范本。針對漢語一形一音一義的特點而進行分析、教學。但經過幾千年演變,到了如今,現(xiàn)代漢語已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它的詞匯已比古代漢語大大拓寬了,許多意思已經不能用單音節(jié)的“字”就能夠完整表達的,加上外來詞在漢語中越來越多地使用,而外來語中大量是雙音節(jié)詞甚至多音節(jié)詞。這樣一來,“字”的基本表意作用就被“詞”代替了。所以,現(xiàn)代漢語是以“詞”作為最基本的語言單位的。

  實字:除了“方位名詞”,所有“具體名詞”為“全實字”、“抽象名詞”為“半實字”。

  虛字:“半虛字”包括“方位名詞”、數量詞、表顏色和氣溫的形容詞;“全虛字”包括動詞、(表顏色和氣溫形容詞之外的其他)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和感嘆詞。

  “代詞”既可以代替“實字”也可以代替“虛字”,故它既是“實字”也是“虛字”,要根據使用時的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這是最容易搞錯的詞類,不可不注意)。

  問題來了,為什么要區(qū)分“半”和“全”呢?

  古人的目的估計在于創(chuàng)作時考究用詞的“寬”、“嚴”。如果對仗只是要求“實對實,虛對虛”那就太容易了。如果再加上“全×對全×”和“半×對半×”,并作小類的細分,就顯得更工整和顯示出技巧來了。

  死、活字: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所有的“實字和虛字”重新分類,而“死活”的區(qū)分也是為了進一步限制對仗的“寬嚴”。

  活字:指能令指向對象“動起來”的動詞。

  死字:是指“靜態(tài)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和嘆詞。

  古人對對仗最基本的要求是“活對活”、“死對死”、“實對實”、“虛對虛”,不能混淆。


  但我們必須記?。涸~性活用之后是可以變化的。

  古人劃分的類項(28大類):

  天文類、地理類、時令類、宮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具類、文學類、動物類、植物類、形體類、人事類、人倫類、代名類、方位類、數目類、顏色類、干支類、人名類、地名類、同義連用字類、反義連用字類、連綿字類、重疊字類、副詞類、連介詞類和助詞類。

類別劃分和例字大家可以在網上搜到。

⒉、詞性相對(按語法對)

  借助現(xiàn)代語法分類,可以減少詞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活用的詞,如動名詞、形容詞(副詞)作動詞使用等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⒊、同義相對

①工對

  近體詩中用得很工整的對仗,稱為工對。要做到對仗工整,一般必須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為對,如名詞中天文、地理、時令、器物、服飾等同一意義范疇的詞。如杜甫的七絕詩《絕句》里面四句詩,其實就是兩組工整的對仗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本詩中的“兩個”對“一行”,數量結構對數量結構;“黃鸝”對“白鷺”,禽類名詞相對;“翠”對“青”,顏色名詞相對;“千”對“萬”,數詞相對。都是同類詞為對,非常工整。

【附】鄰對:這里不多說,但可以參照平水韻的“鄰韻”來作理解。

②寬對

  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它與工對是相對的概念。寬對是一種不很工整的對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詞的詞性相同,即可構成對仗。這樣的對仗,一般稱之為“寬對”。

  寬對要比鄰對的要求再寬一些。如一般以名詞對名詞、以形容詞對形容詞便可以。

  下面是黃庭堅的《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的頷聯(lián),其中的“俗物”對“兒曹”就屬于寬對:

明月/清風/非/俗物,

輕裘/肥馬/謝/兒曹。

③鄰對

  近體詩對仗中的一種。用詞義的門類比較接近的詞為對,便稱為"鄰對"。所謂詞義門類相近,如天文與時令、地理與宮室、器物與衣飾、植物與動物、方位對數量等的關系。用這些意義接近的詞為對,就是鄰對。

青/臨/水/地,

白/見/花/人。

  在白居易的《感春》詩里,草與水、地不同類,花與頭、人不同類,這可以算是鄰對。

④借對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曲江二首》

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是數量詞,這里借用為“平?!敝x(另一義)。還有一種是借音對,如:

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無題》

  這里的“滄”借同音字“蒼”,以顏色對“藍”。

⒋、可以對仗的條件

a. 詞性相同

  這個好理解,就是同詞性的詞可以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

b.詞句結構相同

  古法規(guī)定允許成對的(比如連綿字與同詞性的詞組相對)。

  以古法為綱,參照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代與古法互補。

5、對仗要注意的情感

  有些東西作為對仗時,粗看很工整,但細看卻過不了情感關。對仗要考慮到風俗、人情、禮貌等,別得罪了人還不自知才好。如:

篇中李杜;

筆下龍蛇。

出句沒問題,問題在對句,拿龍蛇和李杜相對,總是覺得別扭,誰是龍誰是蛇了?

  所以,這小問題不可不注意。

四、對仗的方式
04

㈠正對

  正對又稱真對,格律詩中上下兩句意義相近的對仗,它是律詩里用得最普遍的對仗形式。按古人的要求,必須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名物及數字都要兩兩相對,對仗力求工整。如: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但古人將對仗中的“合掌”也稱為“正對”。(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薄?孟陽 《七哀》云:‘ 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保ㄋ危┎虊翦觥恫萏迷娫挕罚骸啊?閑/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對‘麒麟’為正對矣?!?/p>

㈡反對

  反對也是對仗中很常用的手法,如: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徐特立撰書贈王漢秋)

  前面這兩種是正對格(我給的名字)。

㈢自對

  對聯(lián)中的一種現(xiàn)象,特點是在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中單邊分別自成對仗,有時在全聯(lián)中相互對仗。這種對仗要求自成對仗必須以工對為佳,但與對邊不一定嚴格相對,甚至不需要句式結構相同。

  自對,可以一字到多字相對,這也是古人常用對法的一種,叫“當句對”,取義是“在一句當中自成對仗”。如:

風云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這是明代左光斗的一副名聯(lián),上聯(lián)的“風云”這個詞組自對、即“風”對“云”,下聯(lián)的“花鳥”這個詞組也是自對。如:

襟三江而帶五湖,

控蠻荊而引甌越。

上面是唐朝王勃寫的著名文章《滕王閣序》里的一個對句,其中出句的“三江”是與“五湖”相對,對句的“蠻荊”是與“甌越”相對的。在《滕王閣序》里,有大量的自對句,有興趣的不妨去找找看,這也是一種學習。

  下面我們繼續(xù)看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矗簴|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里有一組對句就是典型的自對的句子:

驤神駿,西翥靈儀,走蜿蜒,翔縞素。

習樓船,標鐵柱,揮玉斧,跨革囊。

  總結:古人給出“自對”必須符合的條件:虛實相當(詞性一致),結構相同。

㈣錯綜對

  錯綜對又稱“交錯對”、“交互對”、“交股對”、“磋對”、“犄角對”,屬古詩對仗寬對中的一種現(xiàn)象。對仗時字詞位置不是同位相對,而是交錯相對。在唐詩中,錯綜對多出現(xiàn)于律詩的首聯(lián)。

昔看黃菊與別,

今聽玄蟬卻回。

  上面劉禹錫的《始聞秋風》詩里,“君”、“我”,“與”、

“卻”位置不同,屬錯綜對。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中,“六幅”與“一段”相對,“湘江”與“巫山”也是相對的,但位置不同。

㈤流水對

  流水對是詩、聯(lián)等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對仗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對仗出句與對句完全對等的原則,流水對中出句與對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往往是不相對的,而是上下相承,且具有內在的承接關系。即是指它的出句、對句這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系。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為“流水對”。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

唯將終夜長開眼,

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遣悲懷》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流水對在律詩對聯(lián)中最受人欣賞,藝術性較高,是相對不容易寫好的一種對子。一首詩里面如果有了一聯(lián)的流水對,往往就顯得靈動飄逸了許多。關于流水對,有這樣一些說法:“古人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lián),即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韻天成也?!薄傲魉畬κ挂皇自娊Y構緊湊,如果是用在擔當著拓轉詩意的重任的頸聯(lián),??墒拐自娨庀窳鲃?,習習欲飛?!?/p>

因此,如果想寫的作品有亮點,不妨在寫好流水對這方面下點功夫。

㈥無情對

  又名羊角對,是晚清士大夫中興起的一種文字游戲,特征是字數不拘,但要求字面對仗愈工整愈好,而兩邊對的內容則越隔得遠越好,且不一定帶貶義成分;一般不適合在詩詞等文學體裁中使用,只宜作為酬唱中以“諧趣聯(lián)”的形式游玩。大多為信手拈來,偶然得之,但絕非僅靠“拉郎配”、“亂點鴛鴦”所能成功,對句也必須有完整的意思,往往出其不意,峰回路轉,產生妙趣橫生,卻又回味無窮的效果。而且,無情對的玩法通常是一人出句,另一人或其他人對句(也有自出自對的)。如解縉以“容易”對明成祖出的“色難”、客人以“張之洞”對張之洞出的“陶然亭”等俱是不可多得的妙品。下面這些對句都是無情對的典范:

樹已半枯休縱斧;(出句)

果然一點不相干。(張之洞對)

蕭何三策定安劉。(另一人對)

庭前花始放;(某學士出)

閣下李先生。(李東陽對)

  早年我在聯(lián)都網也曾寫過一個對韻,是與北京一個ID叫“納米”的網友玩聯(lián)時寫給她的,雖是游戲文字,但里面的主要對句,基本是用無情對寫的(但個別字未能做到工對):

惡對頑,宜對忌,女裝對兒戲。納米對捐錢,癟三對放肆。睇微機,意大利,拿雙對攀比。無非共鬼愁,盡是離人淚。今夜新郎易洞房,那時故友難如廁。滿盤潦倒,依嶺溫泉淌熱河;一脈承傳,巴山楚水凄涼地。

㈦不等對

  字數不等可不可以成對?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也直接顛覆了對仗必須“字數相等”的法則??墒?,在對聯(lián)中的確就有這種不等句式可以成對的,而且是以句中自對為主。這種對仗句式,我把它稱之為“不等對”。正好在幾個月前,我為廣東南雄市的珠璣中學撰了一副長聯(lián),其中的七言結句就是不等對:

珠璣中學教學樓聯(lián)

修業(yè)見誠心,未畏重艱,堪擔大任,看喬木秀天南,無分師友無分我;

有為當踵武,學以踐行,勤能補拙,喜文光輝嶺表,不負江山不負時。

  在這副對聯(lián)中,上下聯(lián)的結句就是用四個字對三個字的。句式是這樣劃分:

無分師友/無分我;

不負江山/不負時。

  其中“師友”和“我”相對,“江山”和“時”相對,這里以二字與一字相對仗,字數是不相等的。這里的“師友”是人物類,“我”是人稱代詞,可屬工對;“江山”和“時”是天文與時令,屬鄰類相對。這種不等對在唐詩宋詞里也有,我們前面提到的梅坡《千秋歲引》里有一個對仗句就是:

壽星輝映/福星現(xiàn),

壽山高對/城山立。

  下面白居易《代春贈》里這個對句也是:

山吐晴嵐/水放光,

辛夷花白/柳梢黃。

這里的“山/吐/晴嵐”與“水/放/光”相對,“辛夷/花”與“柳/梢”相對,非常工整。這兩句同時也是自對句。還有一種對法是在七言句里,二字、二字、三字成對的,如清代清吳錫麒自題聯(lián):

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帶左右;

可詠/可觴/可絲竹,懷抱古今。

(以上聯(lián)為例)

  很明顯,這副對聯(lián)的前分句是各自為對的。即上聯(lián)的“有山”、“有水”與“有亭林”相對,而下聯(lián)的“可詠”、“可觴”與“可絲竹”相對;其中的山、水、與亭林是鄰對,詠、觴與絲竹也是鄰對。后分句的“懷”是動詞(用法同“懷孕”),懷抱與映帶用法一樣;左右與古今都是自對。

  在一般情況下,不等對的字數都是遞進的。

㈧排比對

  排比對也是我起的名字,因其對仗方式是以兩個以上的對句構成的對句群體;也可以是各兩兩互成對句,也可以是全部依聲韻相互組成對句。甚至在理論上可以不分先后次序,而按聲韻組合;但亦有按使用習慣(如春夏秋冬、東西南北等)、或邏輯關系排列,通常以三句式和四句式多見。如鄧石如的書齋聯(lián):

滄海,赤城霞,峨眉,巫峽云,洞庭,彭蠡煙,瀟湘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少陵詩,摩詰,左傳文,馬遷,薛濤箋,右軍,南華經,相如,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上聯(lián)的廬山瀑布、屈子離騷同時也是不等對。

  四句式排比對大量存在于長聯(lián)中,著名的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就是,里面有兩處也是排比對的句子:

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

(按方位排列的習慣)

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按朝代發(fā)展而遞進)

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面的后一組對句,如果我們將次序完全顛倒過來、按聲韻重新排次序,看看是不是可以?那就是——

三春楊柳,九夏芙蓉,萬頃晴沙,四圍香稻。

一枕清霜,兩行秋雁,半江漁火,幾杵疏鐘。

  可以成立嗎?我覺得完全可以。

  在許多時候,排比對往往也同時是不等對。我們再看看下面這一副題福建漳州南山寺聯(lián):

菩提道,方便門,樂土南山,達摩寶界通無礙;

教化緣,修行德,靈河上善,臨濟禪流妙不窮。

  這是山西李勁松聯(lián)友最近新鮮創(chuàng)作的對聯(lián),前面三個分句,就是不等對。其中的道可以和門、南山對仗,緣亦可與德、上善對仗。這是不等對也是排比對。

  詞中也有這種排比對的出現(xiàn),黃庭堅的《喝火令》的末后三句就是:

見晚情如舊,交疏分已深,舞時歌處動人心。煙水數年魂夢,無處可追尋。

昨夜燈前見,重題漢上襟,便愁云雨又難禁。曉也星稀,曉也月西沈。曉也雁行低度,不會寄芳音。

  這里的“曉星稀,曉月西沈。曉雁行低度……”既是排比對、也是個不等對。

五、結論
05

  詩的對仗沒有對聯(lián)靈活,因為在格律詩的句式里,五言就是五言、七言就是七言;而對聯(lián)的句式是沒有固定的字數,非常靈活。因此,句式決定了對仗形式。

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整首詩的核心部分,亦是詩的顏面;詩是否漂亮,與“顏面”有很大的關系。

  詞與對聯(lián)的句式都是相對靈活的,但詞的對仗卻比對聯(lián)更見寬松,那是因為詞不必嚴守對仗法則;往往對仗用得好,整首詞也就活起來了。

  而在對聯(lián)中,對仗的形式是它的生命,必須貫穿于全聯(lián)之中。這與詩詞有著本質的不同。對于對聯(lián),雖然對仗的要求必須嚴謹,但對仗的方式應該更見靈活才是。

  本課件是《關于詩聯(lián)異同的探索》系列文章之一,應故鄉(xiāng)的西樵詩社之邀,于2018年8月份作一專題講座講述了這一部分的內容。如有謬誤,祈請方家指正。

謝謝各位!

高原漢子聯(lián)理文章專輯:

對聯(lián)應以境界勝

古人名字的學問

閑說“一塵”

【漢子聯(lián)評之十七】變雅聲中灘聲永——郭嵩燾題汨羅屈子祠聯(lián)賞讀

【漢子評聯(lián)之十六】字句惟切親農意——品讀乾隆先農壇俱服殿對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十五】兩行聯(lián)語一生情——高考前讀朱硅題浙江學政署聯(lián)有寄

【漢子評聯(lián)之十四】給人啟迪便卓然——讀無窮江月瀑布聯(lián)有感
【漢子聯(lián)評之十三】脫俗自有超然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十二】字字推敲聯(lián)有節(jié)——品讀王夫之湘西草堂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十一】聯(lián)發(fā)心語自醒世——有得于于成龍題紫薇堂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十】戲臺對聯(lián)釋人生——讀陳仰瞻戲臺聯(lián)有得

【漢子聯(lián)評之九】在歷史的大背景下題寫名人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八】簡語突顯棗之韻——品讀何沁學稷山板棗聯(lián)

【漢子聯(lián)評之七】情寄心語必動容——讀蘇軾挽王朝云聯(lián)有得

【漢子評聯(lián)之六】為達聯(lián)意巧用辭——讀趙藩成都武侯祠聯(lián)之心得

但欲賀時勿忘切——淺談楊曉雁賀岳老民立八十壽誕聯(lián)【漢子評聯(lián)之五】

茶聯(lián)耐品余韻遠——胡小敏大碗茶簡析【漢子評聯(lián)之四】

無痕用典是功夫——試析卜用可《春日讀佛聯(lián)并自嘲》【漢子評聯(lián)之三】

章有法則文有韻——讀白國成分袂亭聯(lián)有感【漢子評聯(lián)之二】

讀懂人,方能寫好聯(lián)——讀閆長安題離騷閣聯(lián)【漢子評聯(lián)之一】

聯(lián)說儒家、儒學、儒教

一家三代的對聯(lián)情結

百聯(lián)承韻老臨州

聯(lián)界陋習之四——以其昏昏,而曰玄玄

聯(lián)界陋習剖析之五——滿足于不求甚解

【三八婦女節(jié)特輯】古代賢母的故事

“拉面”元宵節(jié)聯(lián)

對聯(lián):該遠離趨同思維【作者:張興貴】

對聯(lián):該遠離趨同思維【作者:張興貴】

《筆意集》(張興貴楹聯(lián)作品集 2017年度)

小品幾副《蘭亭集序》集字聯(lián)

張興貴題二十四節(jié)氣聯(lián)

聯(lián)題山西呂梁臨縣23鄉(xiāng)鎮(zhèn) 別具一格

對聯(lián)妝扮下的磧口古鎮(zhèn)等你來

關于對聯(lián)走向大眾的思考與實踐【附成功案例】

古代清官、名士的廉潔對聯(lián)

天津大學劉鋒教授聯(lián)理文章專輯:

【詞人的辯護詞之二】歐陽修《臨江仙》詞新解

【詞人的辯護詞之一】待浮花浪蕊都盡——蘇軾《賀新郎》詞新解

【聽雨軒讀詞之四】——問何時重見羽扇綸巾?

戊戌變法聯(lián)話之二——翁同龢下崗的因因果果

戊戌變法聯(lián)話之一——翁同龢自挽聯(lián)說起

【聽雨軒讀詞之二】 各有風情唱浣沙——《浣溪沙》詞及其對仗句

【聽雨軒讀詞之一】各有風情唱浣沙——《浣溪沙》詞及其對仗句

【清官御史聯(lián)墨之四】早將白水自明心——江春霖書法對聯(lián)鑒賞

【清官御史對聯(lián)之三】正氣清風拂面來——內鄉(xiāng)縣衙楹聯(lián)鑒賞

【清官御史對聯(lián)之二】打虎英雄趙啟霖——趙啟霖及其聯(lián)墨鑒賞

【清官御史聯(lián)墨之一】斯為鐵漢,不學金人——安維峻及其聯(lián)墨欣賞

【清聯(lián)鑒賞系列之一】漫論慶賀聯(lián)創(chuàng)作與鑒賞

瓊姿鐵干逸韻清香——陳廷敬及其聯(lián)墨欣賞

【清代楹聯(lián)鑒賞】清聯(lián)對對看

挽聯(lián)的七個角度——挽曾國藩系列聯(lián)品讀

【清代狀元書法對聯(lián)】亦種奇花亦種菜-----狀元科學家吳其濬及其楹聯(lián)書法

【清代狀元書法對聯(lián)】股票狀元黃思永——黃思永及其對聯(lián)書法鑒賞

清代狀元書法對聯(lián) 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狀元” ——陳繼昌及其聯(lián)墨鑒賞

狀元留洋第一人——夏同龢及其聯(lián)墨鑒賞

百科著述垂青史 一曲臨江唱大風 ——明代狀元楊慎聯(lián)墨品鑒

絕代風流天亦妒——-解元唐伯虎聯(lián)墨鑒賞

一生伏首拜陽明——陽明先生王守仁聯(lián)墨鑒賞

頂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聯(lián)墨鑒賞

清代第一個狀元——傅以漸對聯(lián)書法鑒賞

云南狀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聯(lián)鑒賞

一掃凡聯(lián)萬古空——成都武侯祠聯(lián)墨鑒賞

萬樹梅花一布衣——孫髯大觀樓聯(lián)墨鑒賞

浩氣凌云筆自剛——錢灃聯(lián)墨鑒賞

誰是春風第一枝?——文彭聯(lián)墨鑒賞

聽雨談天共一燈——董其昌聯(lián)墨鑒賞

墨隨情緒自淋漓——王鐸聯(lián)墨鑒賞

楹聯(lián)書法藝術的雙重變奏 ——探析楹聯(lián)書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朱熹聯(lián)語考辨二則

關于無情對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鄭成功聯(lián)》考辨

鄧石如《滄海日》對聯(lián)考證

關于《文鏡秘府論●二十九種對》的研究

對聯(lián)書法的起源及其他

對聯(lián)起源考證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