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7年以來的高考作文,無論是作文格局,還是內容與價值追求方面,均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變化?;谑陙碜魑母呖颊骖}的梳理與分析,從題型概說、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題的走向與預測的視角,深入思考與總結,可以發(fā)現(xiàn)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題特點及命題走向。 (一)形式維度的題型概說 1.新材料作文由“新寵”而逐漸成為命題的主流。 2007年,作文題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的舞臺上立穩(wěn)了腳跟,從2005年產生到興起,短短兩三年,這類作文樣式就成燎原之勢,話題作文開始降溫,直至2009年減少到1道,使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平分秋色。201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開始強勢,命題作文逐漸萎縮,至2011年,除了江蘇、浙江等五家試卷依舊是命題作文外,其余均為新材料作文。而2012年命題作文只有四川卷與江蘇卷。2013年至2016年高考作文,除了天津卷出現(xiàn)了半命題作文“____而知之”,這個半命題也是由材料導出,嚴格意義上也是屬于新材料作文范疇,其余都納入了新材料作文范疇。新材料作文取材自由廣泛,作文的要求又張弛有度,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寫出個性鮮明、激揚奮進、天馬行空的文章來。加之其凸顯人文色彩、關注思辨的特點又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能讓考生見仁見智,充分發(fā)揮才情、展示個性,有利于全面考查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依據(jù)教育部國家考試中心余聞先生的說法,所謂“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種“以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含意范圍之外就偏離題意”。這就促使考生把關注的焦點由“話題”轉移到材料的“含意”。新材料作文的出現(xiàn),無疑給高考作文命題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命題的呈現(xiàn)越來越趨于合理,使命題形式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景象。 2.全命題作文半途遁形。 2007年,除了全國卷、北京卷、湖北卷為新材料作文及浙江卷話題作文外,基本就是全命題作文。所謂全命題作文,一般是指命題者給出一個既定的題目,要求考生根據(jù)這個題目自主立意、構思行文。不過,到了2009年,全命題作文逐漸衰減,2010年迅速遞減,到2013年基本退出了高考作文題的舞臺。全命題作文一般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字面上的限制較少,看似寬松自由,實際上要求更高。不過,根據(jù)命題的實際需求,全命題作文也在應時而變:形式上,命題以“材料+題目+要求”的方式出現(xiàn),通過提示語,為考生在審題和選材上給予一定的啟發(fā)與引導,既避免了審題障礙,同時又具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內容上,材料的題材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立足時代發(fā)展,能夠使廣大考生在思考中有感而發(fā)。 3.半命題作文閃爍其間。 2009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題“這也是一種 ”和湖北卷高考作文題“站在 的門口”,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題“____而知之”,這是填充式的半命題作文,在近十年高考中出現(xiàn)了三次。半命題作文就是指命題者限定作文題目的一半或一部分內容,剩余內容由考生自己去補充完整、再進行寫作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半命題作文有一定的限制性和靈活性,既能實現(xiàn)命題人的考查目的,也能給予考生一部分的自主權,自行選擇填充的內容,這就為考生預留出了多角度多側面展開作文的開闊空間,利于個性化的表達,因而得到一部分命題者的青睞。 4.話題作文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20世紀末,話題作文一出現(xiàn),好評如潮,但隨著作文命題的實踐,話題作文弊端顯現(xiàn),其昔日的光環(huán)在逐漸退去,2005年出現(xiàn)了新材料作文,逐漸蓋住了話題作文的強勁勢頭,2009年時只剩一道作文題還是話題作文,此后就淡出了高考作文的舞臺。話題作文是要求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并圍繞這個中心進行立意選材進而作文的命題形式,作文的立意、構思、體裁以及表達方式與寫作手法等,則由學生自由選擇。應該說,話題作文使考生能夠充分放開手腳,在廣闊的范圍內選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用自己能夠駕馭的表達方式自由行文。但是,也正因為其靈活性與開放性,考查中發(fā)現(xiàn)了太多的套作、宿構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千題一文、文體意識淡薄的“四不像”作文的問題,再加上閱卷者的評價標準也一時難以統(tǒng)一,公正性難以充分保證。 5.看圖作文灼灼其華。 看圖作文時不時在高考作文命題史上閃爍其獨特的光芒,最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卷。從2007年至2016年,一共出現(xiàn)了三次,都是以漫畫的形式。2007年全國Ⅰ卷的漫畫是一個小男孩摔倒在地,旁邊分別舉著“家庭”“學?!薄吧鐣迸谱拥娜齻€大人不約而同地說:“出事了吧!”2010年全國Ⅰ卷的看圖作文是“動物世界”,有貓,有魚還有老鼠。三只貓坐在桌子前,面前擺著四盤魚,有一只貓卻離開飯桌要去逮老鼠,這時,另一只貓嘲笑道:“都什么年代了,有魚還捉老鼠!”2016年全國Ⅰ卷的作文是一則漫畫作文,漫畫共由4幅小圖組成。圖中,一位男孩得了100分,被親了一口,笑容滿面;另一位男孩考了55分,被打了一巴掌,哭喪著臉。另外兩幅圖中,原來得了100分的男孩得了98分,被打了一巴掌,哭了;原來考了55分的男孩考了61分,被親了一口,笑了。這三幅漫畫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生活氣息濃厚,又有深厚的意蘊,命題者以之來引導學生關注鮮活的社會生活本身,思考藏在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哲理。最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全國Ⅰ卷,漫畫戳到了當下教育的難點也是痛點——教育的評價問題,接受完中等教育的青年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也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的見解。 6.實用文體曇花一現(xiàn)。 2015年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題再次把實用文本搬上了作文舞臺:一位父親在高速公路開車打電話,旁邊的孩子一再提醒父親不要撥打電話,可是父親不聽勸阻,最終孩子選擇報警。警察對父親進行了批評教育,此事引起社會爭議??忌源藶閮热輰懸环?00字的信,可以寫給違章當事人,也可以寫給女兒和警察。2015年是過去十年間全國卷作文第一次要求寫書信,書信是一種實用文體,擁有悠久的歷史,在人類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電話與網絡這些簡便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回顧一下曾經的經典交流方式——書信,的確很有必要。 (二)內容維度的題型概說 1.寓言式的啟發(fā)。 中國文化特別注重以物寓理,這個特色在近十年的作文題料中大行其道。2006年全國Ⅰ卷“老鷹抓走了小羊”;在2008年的全國Ⅱ卷中,老鷹又當“反派”,只是這次被抓的是爬上海灘的小烏龜;2009年全國Ⅰ卷的作文材料是“動物總動員”,有兔子、烏龜、松鼠、青蛙,還有“思想家”仙鶴;2010年全國Ⅰ卷有吃魚的貓和逮老鼠的貓;2014年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山羊過獨木橋”,全國Ⅱ卷則把野生動物都“搬”了過來……借助于小動物的故事,寄寓深厚的人文內涵,這是命題者頗具匠心的設計。好在考生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讀過寫過類似的文章,擁有對中華文化的深刻的理解與人文思想的思辨,寫出好文章并不難。 2.社會熱點的關注。 高考命題追求恒久價值,命題人一般都是回避熱點的。但是也有一些試卷的作文試題關注社會熱點,尤其是全國卷。世界讀書日、全民閱讀等近幾年都很受重視,在全國卷的作文題中,過去十年間關于“閱讀”的題目也出現(xiàn)過兩次,比如,2006年全國Ⅱ卷的材料中談到關于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降低和網絡閱讀率升高的現(xiàn)實問題;2010年全國Ⅱ卷的作文材料則是世界讀書日這天關于“淺閱讀”的討論。地方試題也非常有特色,如2016年浙江卷的“虛擬與現(xiàn)實”,近年來作為現(xiàn)代科技前沿的虛擬現(xiàn)實曝光度不斷增加,逐漸走進百姓生活;江蘇卷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則與“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這一當前熱點相關。再說2008年四川卷,高考前一個月汶川發(fā)生地震,2008年也是四川取得自主命題權以來的第三年,當年四川卷的作文題是以“堅強”為話題,展開寫作,沒有給予任何材料。有人認為這道試題是臨時修改的,不管是臨時修改的,還是早就命制好的,這個題目的導向與現(xiàn)實的區(qū)域精神建設息息相關,也不失為一條好題目。高考作文題的命制,關注了社會熱點,不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而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也是對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現(xiàn)狀的一種反撥,倘若考生僅僅在考場上思考這類社會現(xiàn)象,短短的幾十分鐘要想寫出特色與深度,自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3.自然生態(tài)的綿延。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高考作文的老話題了,但也是永恒的話題。因為環(huán)境問題,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8年重慶卷的作文題目“在自然中生活”,很容易讓人想到“天人合一”的命題思路,既有全球化的視野,又有地方特色。2009年浙江卷作文題要求結合《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歌的歌詞自擬題目作文,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從自然關系中領悟人文內涵。而關涉“人與自然”關系的作文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是江蘇卷,從2010年“綠色生活”,到2013年“探險者與蝴蝶”的題料,盡管有多重解讀,但是對于人與自然的深度思考的引導,還是值得稱贊的。 4.生活化的傾向。 作文生活化的追求一直是高考命題的思路,十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可謂異彩紛呈,探索多元;但是,其生活化的追求,一直沒有斷層。200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題目“必須跨過這道坎”,重慶卷作文題目“酸甜苦辣說高考”,安徽卷作文題目“提籃春光看媽媽”,2008年生活化作文則非常明顯了,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海卷高考作文題:平時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作文。這個題目也成為當年所有高考作文題中最大的亮點。2009年安徽卷作文題是“彎道超越”,江蘇卷作文題是“品味時尚”,遼寧卷作文題是“明星代言”。2010年湖南卷作文題是“早”,廣東卷作文題是“與你為鄰”。2014年迎來了生活化作文之巔峰年代,除了全國Ⅱ卷作文題“喂食動物失覓食能力”、江蘇卷作文題“什么是不朽”、福建卷作文題“空谷”生活化傾向不明顯外,其他所有省市的作文題的命題直接體現(xiàn)生活本身,由此打開了生活化作文的新時代。2015及2016年度的作文命題或者命意,其題料直接取自于生活本身或者直接與生活相關。尤其是2016年的高考作文題,更加走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現(xiàn)了全國卷Ⅰ作文題“獎懲之后”,全國Ⅱ卷作文題“語文素養(yǎng)提升大家談”,全國Ⅲ卷作文題“小羽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上海卷作文題“評價他人的生活”,天津卷作文題“我的青春閱讀”,這些題目直接指向學生生活本身,讓學生有話可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真生活,抒寫真性情,表現(xiàn)真自我。 5.傳統(tǒng)文化成了出題的寶庫。 近年來,從中國古代典籍中擷取古人智慧的高考作文題目越來越多,命題人逐漸將目光轉移到傳統(tǒng)文化當中,傳統(tǒng)文化成了出題的寶庫。如200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題“讀古詩寫感想”,2008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題“春來草自青”,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題“綠葉對的根的情意”,這三道作文題,均是對于民族詩性文化的一種彰顯。200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的題料是“板橋體”,是對傳統(tǒng)書法文化的一種弘揚。2012年廣東卷是材料作文,援引了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一段關于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言論。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天津卷高考半命題作文題“____而知之”,援引了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通常被理解為從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題“上善若水任方圓”,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2014年北京卷對老規(guī)矩的反思,2015年浙江卷對于古人所謂“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與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的對照列舉,均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深挖與提煉。最值得稱道的是2016年高考作文,有兩道試題非常默契地指向了傳統(tǒng)文化:全國Ⅲ卷提到了中國傳統(tǒng)的茶藝,北京卷提到了“老腔”。這種命題形式的變化,非常值得關注,當下中國文化復興之大背景下,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是一種積極導向,完成了一次從邊緣到主流的傳統(tǒng)回歸。 通過以上兩大類、十一種主要的高考作文題型的分析,不難看出,每種類別的題型都有其特色,高考作文命題在探索中前進,出現(xiàn)了各類題型之間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的趨勢。從近十年的發(fā)展趨勢看,高考作文命題還是傾向于給考生提供充分表達的合理的精神空間,激發(fā)并釋放其智慧、真情和言語才華。 我們知道,高考作文題和閱讀題、知識題等比起來,設計的確更艱難,高考作文是最能展現(xiàn)考生綜合素質的一道試題,既要創(chuàng)新又要穩(wěn)妥,要防止雷同、套題,還要考慮到閱卷評分是否有足夠的區(qū)分度等,高考作文一直試圖在客觀評價性與人文性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近十年高考作文的變化情況來看,今后作文命題將走向現(xiàn)實、走向傳統(tǒng)、走向學生,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傳統(tǒng)文化、學生自我中去。 分析與總結近十年高考作文的題型分類與變化,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將有助于我們對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的趨勢進行展望與預測,積極地投入到備考之中?;仡櫧旮呖甲魑念}型的變化,展望未來發(fā)展趨勢,我們認為2017年高考作文題會呈現(xiàn)如下特征。 (一)關注三大關系,做好思辨這盤大餐 語文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作文表面上是考查學生的語言水準,實際上就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理性思辨”類文題受到青睞,多年來長盛不衰。理性思辨主要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能力,近十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趨向是由注重情感抒發(fā)向注重理性思辨的方向發(fā)展,倡導多向思維,加強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而思辨主要就是關系思辨,文章走向深度的前提是弄清楚不同對象的關系,關系又是這個世界最為復雜的存在;不過,無論怎么紛亂,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綜合上文對兩大類、十一種主要的高考作文題型的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1.人與自然的關系;2.人與社會的關系;3.人與自我的關系。我們應該為2016年高考作文題點贊:無論是全國卷的漫畫題,還是被網友評價為“最思辨”的江蘇卷“話長話短”,以及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近年來不少高考作文題目或多或少涉及人、事、物之間的思辨關系,又注重整體性、系統(tǒng)性、開放性分析,既關注思維廣度,又關注思維深度。實際上,高考作文意在感性描寫與理性分析的有機統(tǒng)一,故在倡導學生說理、思辨的同時,更要注意把握作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全面性,讓學生在理性思辨與感性描敘中縱橫馳騁。 (二)遵循寫作規(guī)律,尊重學生個性 寫作是一種極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活動。隨著高考作文命題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作文命題愈加開放與自由,讓學生自我言說的舞臺漸漸開闊起來。如2009年湖南卷的“踮起腳尖”、天津卷的“我說90后”等,人文色彩濃厚、個性十足,材料的選取大多來源于學生的身邊事物,他們看得見、夠得著,因而可以結合自身經歷,抒發(fā)真情實感,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認識。最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的江蘇卷作文題,仍是新材料作文,題料以俗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引出“有話則短,無話則長”,進而拓展到“個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有話則短”,是不走尋常路、避免無謂的重復之意;“無話則長”,是在眾人覺得“無話可說處”獨出機杼、充分表達己見,在眾人無所發(fā)現(xiàn)處有所發(fā)現(xiàn)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沒理都要對著干,那就不是“個性的彰顯”而是另一種盲從,不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閃現(xiàn)”而是另一種重復。材料切合考生年齡與思維實際,具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考生既可以當作俗話來解讀,也可以當作格言來闡釋;既可以討論年輕人所熱衷的“不走尋常路”的個性進而彰顯主題,也可以結合藝術、哲學、科學等領域的例證,總結、升華出對于創(chuàng)新意識的思索。有人說,寫作是閱讀下的蛋。其實,這只說對一半,因為寫作需要閱讀來支撐;但是,更需要個性來攪拌。真實的寫作絕對不可能是閱讀后的模仿,而是超越!如何一步步超越前人的文章羈絆?當然需要讀寫互動后的精華的吸納,再融合作者獨特而有深度的生活感受,彰顯出自己的個性。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作文是作者對客觀世界獨特觀照之表達,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三)注重素養(yǎng),回歸語文學科價值 語文學科的價值失落,是很多語文人心中的痛,許多有識之士一直呼吁高考命題向素養(yǎng)立意轉型,特別是關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種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語文報社副總編輯、全國中語會語文名師教研中心主任任彥鈞先生認為,2016年的語文高考,終于正式確立了“素養(yǎng)立意、能力主導”的命題方式,這種旗幟鮮明的導向,必將對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發(fā)揮重大的引領作用,不啻于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北京卷的“神奇的書簽”、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閱讀”等作文題,更致力于貼近學生的語文生活。尤其可喜可賀的是,全國II卷不僅以“語文素養(yǎng)大家談”命制作文題,而且在導語中強調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個人終身發(fā)展,還關系到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從而將其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這更是前所未有的表述。盡管對于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和外延,迄今人們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隨著語文素養(yǎng)這個學界“堂前燕”,今日一舉飛入千門萬戶的尋常百姓家,或許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與合力,果如此,語文教學中一系列頑癥,也就有望迎刃而解了。 十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是一個追求不懈、不斷超越、不斷否定、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我們認為,不論題型與要求如何變化,切實提高自我的寫作素質才是考場作文制勝的關鍵;而寫作素質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具備一定的寫作實踐,還需要平時文化的積累與生活的積淀以及思維品質的提升!這樣,無論考場上遇到什么樣的作文題,均能游刃有余、從容應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 ( (本文來源:《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6年第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