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古今中外,藝術(shù)界從來都不缺天才和瘋子,有人甚至認為搞藝術(shù)的,多少都有點神經(jīng)病氣質(zhì),所不同的就是有人患病程度不深,有人病入膏肓,比如,大名鼎鼎的詩人顧城。 這首叫《一代人》的詩寫于1979年,全詩只有一句話,堪稱言簡意賅+意猶未盡的典范之作。所以嘛,人還是得多讀書,要不在憋屈的時候,只會“藍瘦啊~香菇啊~” 顧城的詩美極了,他像個拒絕長大的孩子,好奇的打量著周圍的世界……然而,1993年,10月8日,精神徹底崩潰的顧城殺妻后自殺身亡。 顧城的畫 顧城的畫也不錯,用現(xiàn)在時髦的話來說,他的畫很有靈氣。 說起國外的蛇精病藝術(shù)家,排名第一的當屬蒙克! NO.1 蒙克 嗯,此處還輪不到梵高,差別就是梵高受不了精神病的折磨,在37歲那年,用一把手槍結(jié)束了繩命,而同樣保守精神疾病折磨的蒙克童鞋,則以堅強不屈的毅力奮斗在美術(shù)界,直到1944年去世,享年81歲;蒙克生前就獲得圣譽,而梵高在貧困交加中死去,幾年之后,梵高的成就才獲得世人承認,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藝術(shù)家,活的久才是硬道理! 蒙克《吶喊》 蒙克的代表作就是這幅名為《吶喊》的作品:大橋上,一個人雙手捂住耳朵驚聲尖叫,背景中流動的水和天空中鮮紅色動蕩不安的云都讓觀眾感同身受。蒙克不僅像梵高那樣,用飛動起來的筆觸表現(xiàn)情感,只不過,梵高有些狂熱,而蒙克卻是驚恐不安的。 蒙克,《卡爾約翰大街的傍晚》 蒙克的母親在兒子年幼的時候就因病去世,蒙克的父親患有精神病,他向他的孩子們灌輸了對地獄的根深蒂固的恐懼。蒙克13歲的時候,他最愛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不久之后,蒙克的妹妹患上了精神病。不幸的事再三在這個家庭上演,1908年,蒙克也因為精神疾病不得不進入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蒙克坦言“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并且他們伴隨我一生?!?/p> 其實蒙克的作品不僅是他個人情感和家庭生活不幸的表現(xiàn),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資本主義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帶來的弊端和戰(zhàn)爭的陰影始終籠罩著那個時代。 蒙克,《圣母》:蒙克筆下的圣母不是溫柔賢惠的偶像,而是惶恐不安的 蒙克《青春期》 《青春期》中的少女,仿佛突然從噩夢中驚醒,她睜大雙眼目視前方,也許發(fā)現(xiàn)了面前的威脅,而少女身后的影子像個怪獸一樣,隨時會將少女整個吞噬。 NO.2梵高 梵高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倒霉蛋,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無論做什么事,都注定一事無成。在投身繪畫之前,梵高曾經(jīng)是美術(shù)品公司的職員,但他覺得向顧客推銷那些毫無價值的畫是犯罪,在某次與顧客激烈的爭吵之后,梵高只好卷鋪蓋回家了!此后,他還做過法語教師,不過當校長派他收學(xué)費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那些孩子的家庭比他還窮,梵高根本不忍心向這種家庭收取費用;梵高也做過兼職牧師,但他始終無法通過牧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只能去了比利時一個偏遠的礦區(qū)做了代理牧師,因為,那種窮地方,沒有人愿意去,然而,梵高不介意。 梵高和他的《星月夜》 在歐洲農(nóng)村,村子中最“豪華”的建筑就是教堂,牧師只需要在教堂里等著信徒上門就好,而梵高卻親自下到礦井中布道。發(fā)生礦難后,他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食物分給難民,他把衣服撕碎給受傷的礦工包扎。后來,梵高的鄰居寫信給梵高的父親:你快來吧,你兒子瘋了。 當然,梵高沒有瘋,他只是太善良,沒有人理解。 梵高,《悲哀》 28歲那年,梵高憑借著僅有的一點美術(shù)知識開始畫畫,但是他根本賣不出去畫,要依靠弟弟提奧的資助才得以生存下去。沒有人理解梵高,就連梵高救助的落魄妓女西恩也受不了貧困而離家出走,梵高最信任的朋友高更也忍受不了他的臭脾氣,而一拍兩散,在某次與高更的激烈的爭吵之后,梵高瘋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后面的事,就是人們都知道梵高瘋了。 梵高《烏鴉群飛的麥田》 1890年,7月29日,精神徹底崩潰的梵高開槍自殺,當卻沒有射中心臟,在飽受了30個小時的痛苦之后,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最偉大的倒霉蛋,終于走完了坎坷的一生。雖然,近年來,也有人提出梵高并不是死于自殺,而是死于謀殺,是一個厭惡藝術(shù)家的小子開槍射殺了梵高,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這個結(jié)局正是梵高所期盼的,他,死了。 NO.3 馬克.羅斯科 馬克.羅斯科,美國畫家。雖然羅斯科沒有蒙克和梵高名字那么大眾化,也沒有草間彌生那么張揚的個性。但是,他確實很火,很火! 羅斯科,《橙、紅、黃》 2012年5月8日,在紐約佳士得的當代主題拍賣會上,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shù)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油畫《橙、紅、黃》以8688萬美元(約5.47億人民幣)成交。 納尼,如果說草間彌生畫圓畫得好成為一代名藝術(shù)家,那么求解羅斯科的這幅《橙、紅、黃》……5.47億?。∑鋵?,羅斯科的畫一直是拍賣會上的熱點,雖然大多數(shù)人表示完全看不懂,這完全不影響他作品屢屢創(chuàng)下的“天價”! 羅斯科,《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紅及淡紫》:2007 年,9月,蘇富比紐約拍賣會上,羅斯科的《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紅及淡紫》受到熱捧,最終以 728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由于不善交際,羅斯科飽受病痛和貧困生活的雙重折磨,但是,他死后卻獲得巨大的聲譽和財富。 1903年9月25日,馬克·羅斯科生于俄國維特布斯克省德文斯克市一個猶太家庭,1913年全家移居美國俄勒岡州。羅斯科生性固執(zhí)、思想偏激:他曾在布魯克林學(xué)院擔任全職美術(shù)教師,但是因為和同事不和而辭去工作;惠特尼博物館要購買他兩幅畫,他不僅拒絕出售,還把這個重要的藝術(shù)博物館稱為“廢品店”;他與紐曼始終關(guān)系緊張,因為羅斯科聲稱是他教會了紐曼畫畫,這引起了后者的嚴重不滿。 羅斯科作于1953年的《無題(黃、紅、藍)》,被奢侈品之父、LVMH集團總裁伯納德-阿諾特所藏。 羅斯科患有嚴重的抑郁癥,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尤其是作畫的時候拒絕別人觀看,作品完成之前密不示人。羅斯科的畫拒絕講故事,這里沒有宗教奇跡也沒有神話故事,他的畫只屬于藝術(shù)家本人,是精神層面的表現(xiàn)。如果說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shù)家波洛克的畫是外向型的擴張,那么羅斯科的藝術(shù)就是內(nèi)向型的收斂。 其實,羅斯科的畫很深刻! 羅斯科力圖通過有限的色彩和極少的形狀來反映深刻的象征意義,他要用極簡的畫面語言表現(xiàn)出人類喜怒哀樂的情感,讓觀眾獲得和他作畫時一致的宗教體驗!他說:“能在我的畫前落淚的人就會有和我在作畫時所具有的同樣的宗教體驗。如果你只是被畫上的色彩關(guān)系感動的話,你就沒有抓住我藝術(shù)的核心。” 巴塞爾藝博會上,馬克·羅斯科的《無題》頗為引人關(guān)注(圖片來自于北京文藝網(wǎng)) 1970年2月25日,飽受病痛折磨的羅斯科用剃刀割斷手腕的血管和神經(jīng),以自殺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當藝術(shù)家以極端的方式走完人生路的時候,他的經(jīng)紀人勞埃德卻在三個月的時間,以遠低于市場價獲得了馬克·羅斯科遺產(chǎn)中的800多幅畫,后來勞埃德成為被告,羅斯科的遺產(chǎn)被重新分配,這就是20世紀藝術(shù)史上最轟轟烈烈的遺產(chǎn)爭奪戰(zhàn)。 NO.4 草間彌生 英國《泰晤士報》曾經(jīng)選出20世紀最有影響的200名藝術(shù)家,畢加索毫無疑問的問鼎榜首,日本有四個藝術(shù)家榜上有名,分別為村上隆、草間彌生、杉本博司和野口勇。 如今,草間彌生的名頭有很多,“怪婆婆”、“時尚女王”、當然還有前衛(wèi)藝術(shù)家以及精神病患者……作為長年生活在精神病院里的人,草間彌生堪稱藝術(shù)圈中典型的精神病藝術(shù)家。不過,也有人認為,草間彌生是裝瘋賣傻,她用這種方式炒作自己,也有人說愛人去世后,草間彌生是在精神病院里躲清靜…….納尼,這是什么原理? 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的一個富裕家庭,是一個不愛笑的怪小孩。10歲的時候,草間彌生就開始飽受精神幻覺折磨,她患有嚴重的視聽障礙困難癥,她常??匆娪幸淮蟛▓A點充斥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她開始把這些幻覺畫下來。 然而草間彌生的母親并不理解孩子的困境,她甚至粗暴的認為像草間彌生這樣出身良好的女孩子要成為富裕的藝術(shù)贊助人而不是窮困潦倒的藝術(shù)家。草間彌生的母親懲罰孩子的方法也堪稱簡單粗暴且傳統(tǒng): A. 撕毀女兒的作品 B. 關(guān)小黑屋 C. 打屁股 1957 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 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shù)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 成年后的草間彌生除了畫波點之外,還畫那些張牙舞爪的蔓藤狀植物,這些植物肆無忌憚的生長,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這就是草間彌生對童年的回憶。 在美國,草間彌生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最愛,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 1903-1972,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家) 草間彌生與約瑟夫·康奈爾的故事也頗有精神病風范,康奈爾一生受到母親的嚴格控制,他的媽媽認為女人都很臟,不允許兒子跟女人交往。某次,康奈爾的媽媽看見兒子和草間彌生膽敢在自家草地上接吻,就拎了一桶水從倆人的頭上澆了下去。 草間彌生《檸檬蘇打水》 1972年,約瑟夫·康奈爾去世,次年,草間彌生返回日本?;貒蟮牟蓍g彌生買下了一家精神病院,從此定居在精神病院中,她始終游走于精神病患者和藝術(shù)家的身份之間。 |
|
來自: 老劉tdrhg > 《三十四、畫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