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王阿姨家的孩子多好,不像你,學習不好還淘氣。” “你什么時候能像隔壁家彬彬那樣每次都考年級第一,我就放心咯!” 人家的孩子都挺好的,可是,人家的父母又是怎樣的呢? 有教育專家說過:“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兒童。” 今年英語考研的作文題是兩幅漫畫:左圖是家長在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別看電視,好好做功課;而右圖的家長在伏案用功,孩子也在認真做功課。 這道題在一定程度上說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與其只提要求,不如做個榜樣。想要孩子變成什么人,那你先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你自己整天刷手機、玩電腦、從不閱讀,那憑什么讓孩子自覺放下iPad,去認真學習呢? 前段時間去一個朋友家做客,看到他家的小孩很喜歡讀書。我忍不住問他們:“你們家孩子那么乖,自己一個人抱著一本書就不鬧了,我家的簡直是個熊孩子……” 他們笑著回答:“也有鬧的時候,只是比較少,大概因為平時咱們倆都比較忙,在家也是看書、看資料,所以,他也有樣學樣吧!” 有一句話叫做“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啟蒙老師,孩子會觀察父母的言行,模仿父母的舉止。按照這一點來看,孩子所謂的起跑線并非興趣班,而是父母本身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方式。 很多父母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于是,他們讓孩子去上早教班、補習班、興趣班,學英語、練書法、拉小提琴……這樣,真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不覺得這起跑線太擁擠了嗎? 我大學時有一個同學,家境優(yōu)越。學哲學的她畢業(yè)時想開一間畫室,而不是接手家族企業(yè)。試想一下,一個剛畢業(yè)的小屁孩,一沒資金,二沒客戶,自己又不是專業(yè)人才,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基本上沒有成功的可能。出人意料的是,她爸爸卻很贊同她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僅給了她啟動資金,還在自己的人脈圈里給她介紹客戶。她也在老爹的幫助下,把畫室經(jīng)營得風生水起,在當?shù)匾呀?jīng)小有名氣了。 牛頓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引申到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如果想讓孩子走得更遠一點,你應該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說到底,只有作為父母的你足夠優(yōu)秀,你肩上的孩子才有可能擁有更寬闊的視野、更豐富的人脈和資源。 說到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首先作為父母的你就不能輸。你的以身作則,你對孩子的教育,你給予孩子的一切,才是那關(guān)鍵的起跑線。
|
|
來自: 昵稱31829559 > 《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