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重陽節(jié),我們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王維那首著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013/81945351_1' src="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10/1013/81945351_1" img_width="300" img_height="469" alt="常用中藥之——茱萸" data-index="0"> 為什么要插茱萸呢?因為每年的重陽節(jié)都是秋高氣爽的時候,也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而古人認為,茱萸能夠祛病驅邪,所以就在這一天頭插茱萸枝,或者在胳膊上佩戴茱萸囊,登高游興。據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就在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游歡宴。晉朝的周處也在《風土記》中說:“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避除惡氣而御初寒。”所以吳茱萸有個雅號叫做“辟邪翁”。 關于茱萸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的父母在一場大瘟疫中病死了?;妇靶r候就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著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禍害人間?!庇谑?,桓景決心訪師學本領,戰(zhàn)勝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進山拜師學藝。轉眼又是一年,有一天,費長房走到桓景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xiāng)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被氐郊亦l(xiāng)后,桓景把茱萸葉、菊花酒分給大家,避免染瘟疫,他自己則用降妖青龍劍殺死了瘟魔。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故事一直傳到了現在。 這些都是傳說,把茱萸給神話了。不過實際上,茱萸確實有著重要的藥用價值。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詩里提到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是吳茱萸。 吳茱萸又名“越椒”、“艾子”,主產長江以南地區(qū),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吳茱萸作用很廣泛,其果實能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療嘔逆吞酸、腹痛吐瀉、口瘡齒痛、濕疹潰瘍等;其枝葉能除瀉痢、殺害蟲;其根也可入藥。 除了藥用,吳茱萸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除蟲防蛀。在南方,過了重陽節(jié)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還沒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時必須防蟲。吳茱萸有小毒,就有除蟲作用。 除了吳茱萸,山茱萸也是一味中藥。雖然名字差不多,但二者的味道截然不同,吳茱萸辛辣味苦,而山茱萸是酸的。山茱萸是落葉喬木,清明時節(jié)開黃色花,秋分至寒露時成熟,果肉被稱為“山萸肉”。把果肉經沸水浸煮后,捏出果核,曬(烘)干就成了核果,呈橢圓形、紅色。中醫(yī)認為,山茱萸是一種扶助正氣的藥,可以補肺氣、益精氣、固虛脫,通常用來治療氣短乏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等癥狀?,F在常用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以它為主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