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的中藥秋冬正是養(yǎng)陰的季節(jié),中藥進補也是個好方法,那么養(yǎng)陰生津中藥有哪些呢?有很多中藥有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經(jīng)??诟?、煩躁的朋友可以試試。來看看這些養(yǎng)陰生津中藥吧。 1、玉竹 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癥,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饑者,尤有捷效。玉竹味甘、平,性微寒,入肺、胃和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益氣清心、鎮(zhèn)靜除煩等功效。 2、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沖旺,腎水自生”,意為鐵皮石斛善于養(yǎng)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癥。鐵皮石斛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性味甘寒,是養(yǎng)陰的良藥。 3、生地 生地也叫生地黃,主產(chǎn)于我國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及東北。熟地黃為生地黃經(jīng)加黃酒拌蒸至內(nèi)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切厚片用。生地黃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p> 4、五味子 五味子五味具備,酸、甘獨勝,性溫無毒,也不燥熱,歸肺、心、腎經(jīng)。功能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內(nèi)服主治久咳虛喘、夢遺滑精、尿頻遺尿、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及心悸失眠等;外用可治口舌生瘡、爛弦風眼(瞼緣充血、發(fā)炎等)、瘡瘍潰爛及痔漏等。 5、麥冬 麥冬性甘、微苦、微寒,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燥滑腸,用于陰虛引起的咽干、鼻燥、干咳、咳血、口渴、心煩、健忘、心悸、腸燥便秘等癥。由此可見,麥冬是防治秋燥的佳品。 6、淮山 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而且它不熱不燥;補而不膩,補而不滯,非常的平和,最適合氣虛體質(zhì)的人和老年人吃。干淮山和鮮淮山的作用總的來說是一樣的,細分之下養(yǎng)陰生津宜生用,健脾止瀉宜干用。 7、北沙參 北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北沙參“專補肺陰,清肺火,治療咳嗽肺痿”。北沙參尤其適用于有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手足心熱、便秘、舌苔少等表現(xiàn)的肺陰虛咳嗽的人群使用,配制藥膳時可以與南北杏、川貝、百合等一起使用。 8、玄參 玄參性味苦、甘、咸、寒,可人肺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有清熱、解毒、養(yǎng)陰的功效。玄參與貝母、百合、生地等合用,如百合固金湯,具有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治療陰虛肺燥、咳嗽痰少、咯血潮熱等病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