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養(yǎng)生知識大全
[導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三伏天的開始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這里的“伏”指的是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覺得燥熱不已,夏令三伏,陽氣旺盛,尤其是注重養(yǎng)生的人們。
傳統推算方法規(guī)定,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由于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三伏一般為30天,但有的年份為40天,這主要取決于中伏的天數。 2016三伏天開始和結束時間分別是:7月17日與8月25日
2016年7月17日開始入伏。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三伏天的開始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夏令三伏,陽氣旺盛,尤其是注重養(yǎng)生的人們。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溫防暑,又要跟著節(jié)氣來養(yǎng)生調養(yǎng)治病。如果不重視三伏天養(yǎng)生,那么你將變得無精打采,沒有食欲,不想做任何事情。所以三伏天養(yǎng)生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三是養(yǎng)生之科學飲食。隨小編一起來打開三伏天養(yǎng)生知識大全窗口吧! 點擊天氣網查詢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天氣網您的生活好伴侶。 三伏天養(yǎng)生全攻略 三伏天一個人們聽到就害怕的時節(jié),人們對它的關注是非常的高的,尤其是關注養(yǎng)生的人們。他們在三伏天一邊進行降溫防暑,一邊跟著節(jié)氣來養(yǎng)生治病。不過在三伏天養(yǎng)生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三是養(yǎng)生之科學飲食。
關于“冬病夏治” 俗話說“冬養(yǎng)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醫(yī)生根據病人的病癥不同,在這些方法中選擇一兩種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小兒感冒等,以及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如胃痛、關節(jié)炎、腎虛引起的腰痛。 專家推薦兩種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貼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紹這兩種方法是因為它們具備4大優(yōu)點:高效、安全、經濟、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xù)3年,也就是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病人應于冬至日到醫(yī)院復診。 “夏練三伏”好嗎 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人在長時間的養(yǎng)生中總結出來的經驗?,F代的研究表面,人體在炎熱的高溫中,身體會產生一種叫做應急蛋白的物質,這種物質是能夠抵抗暑期高溫對人體傷害的。 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huán)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yǎng)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 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y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于適宜溫度環(huán)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微妙。 當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里不出門,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應當適當走出家門,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如游泳,練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去旅游等,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三伏天慎進補重調養(yǎng) 暑邪耗氣傷津,于是有人認為三伏天更應進補。中醫(yī)專家認為,這種觀念是不科學的,三伏天應慎進補、重調養(yǎng)。 三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會相對晚睡早起、休息時間減少;易出汗,會造成人體內部各種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無機鹽類的大量消耗;愛喝清涼飲料,食欲不振;活動減少、不能堅持鍛煉身體。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體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適宜大量進補。因為夏季多食稀食飲品,胃消化液稀釋,消化功能減退,此時進補,難以消化,還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暢。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補藥多屬性溫熱,夏季進食會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謝加快,進補的養(yǎng)分也多浪費。 中醫(yī)主張'以通為用,以通為補’,疏通六腑,暢達氣機,升清降濁。所以一年當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過補。三伏天應以飲食調養(yǎng)為主。醫(yī)生建議,夏季飲食調養(yǎng)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此外,夏季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損胃傷脾,影響營養(yǎng)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綠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三伏天養(yǎng)生之飲食 俗話說“熱在三伏”。戶外陽光火辣辣地烤著,室內空調冷嗖嗖地吹著,在忽冷忽熱中,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難免頭暈目眩、心緒煩躁、食欲大減、胃腸道功能紊亂。所以,在三伏天,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些什么呢? 1、補水養(yǎng)生 中醫(y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fā)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tài)。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yǎng)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并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y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4、新鮮干凈 中醫(y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yǎng)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養(yǎng)生專家提醒,出汗其實也有學問。長時間依賴空調,該出汗時不出汗,會引起“熱傷風”;但如果常常汗流浹背,也會有損心氣,使人體虛。 該出汗時不出汗,“熱傷風”惹上身 出門坐空調車、進屋開足空調;休息日里,整天窩在空調房里做“沙發(fā)土豆”,是眼下不少人的避暑之法。
http://www./fashion/47/60571.html
今天三伏開始!無論男女都要“坐月子”! 2016/7/17_從今天起,三伏天開始! 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伏天”的可怕!怎么說呢?就好比一個女人月子坐不好,會影響一輩子的身體一樣的:
“伏天過不好?。?!對我們的健康影響太大!絕非危言聳聽”
首先!入伏后有一個問題一般人都會搞混:
“伏天里我們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錯?。?!正好相反。。。 要一心防寒!防寒!防寒!!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深奧嗎?)
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這里推薦五招“坐月子”養(yǎng)生法,健康過夏天。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tài),腠理開泄,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深奧嗎?)
人們在夏季多喜食冷飲,愛吹空調,這些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進食寒涼而導致陽氣受損,或過于貪涼致外邪入侵所致。千萬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時防寒甚至比防暑還重要。 這里推薦五招“坐月子”養(yǎng)生法,健康過夏天。 喝熱茶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研究證實,飲用一杯熱茶9分鐘可使體溫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陽氣浮散于外,人體內里虛寒,因此夏天應適當選擇溫熱食物,喝熱茶,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讓汗孔得以充分排汗,這樣才能更好地散熱。同理,洗熱水澡、熱水泡腳也可達到促進汗腺分泌、增強代謝、加快散熱的作用。
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涼、以灸瀉熱。用艾灸的方法,選則陽穴灸之(先灸百會,再灸大椎),便達到以火瀉熱的效果。 在施灸的過程中,會適量或大量的出汗,這樣悶熱之氣會隨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積蓄一冬的邪氣也得以散發(fā),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溫熱的薄荷葉水,頓時人就會感覺到清爽無比,悶熱之氣一掃而光。所以夏天艾灸,瀉熱清涼是養(yǎng)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在每年最熱的“三伏天”施灸就會事半功倍,從而解決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種淤癥、痛癥如:婦科問題:痛經、月經不調、婦科炎癥、子宮肌瘤、不孕不育、小葉增、產后腰痛等; 骨關節(jié)問題:肩周炎、頸椎病、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滑膜炎等。胃腸問題:胃寒、胃痛、胃炎、腸炎腹瀉、結腸炎、腹部涼怕冷等; 呼吸系統問題:咽炎、氣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竇炎等; 體質弱問題:面色晦暗、體弱眠多夢、怕冷、失體質弱挑食、經常感冒等。
《黃帝內經》說“動能升陽”,但是夏天運動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煉煉八段錦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助于身體修復治療頑疾。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副院長汪衛(wèi)東介紹,“八段錦”老少咸宜,術式簡單,不受年齡、天氣和地點的限制,非常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們,每次練習只需二十分鐘哦~ 三伏前后,心經氣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腸經也會跟著氣血旺盛起來。小腸經走肩膀,以擅長調理頸肩外頭著稱,被稱為“肩脈”。所以凡是頸椎有不適、肩周有問題的朋友就要抓住這個好時機來調理了。 這時在肩頸貼三伏貼也是打通“肩脈”的一個好方法。 敲打雙手小魚際穴
把手抬起來,手心向自己,然后讓雙手的小魚際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點氣血流注于小腸經的時候,砍夠200下,效果更明顯。小腸經起于小指,沿著手臂的外側后緣上繞到肩胛處,所以它能調理頸肩問題。
功 效:緩解肩頸酸痛,兼具祛斑美容
同時還經過面頰,所以刺激小腸經還能減少兩側顴骨的斑點和魚尾紋,緩解口瘡、咽痛的問題。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聽宮穴,因此,耳聾、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也能改善。
熱敷肚臍 女性、老人及兒童,平時可以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溫度在四十攝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時后取下,每天堅持敷,輔助身體排汗散熱,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熱 水 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會使皮膚毛細血管變細,反而跟讓人覺著熱。而洗熱水澡,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散發(fā)熱量,消除人體疲勞?;蛴脽崴菽_,也可使全身毛孔張開,有利于散熱。 熱水泡腳
在夏季,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促進排汗,增強汗腺功能,提高耐熱力。建議每晚臨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jié)處。每次浸泡15~20分鐘,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
為了健康,趕緊轉告! 今天三伏開始!無論男女都要“坐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