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云“鳥影不移”,是說鳥飛過時速度很快,其影在人的視野中好像是在一瞬間出現,又在同時消失。如此即生即滅,頓生頓滅的存在,反而造成了一種錯覺,就好像是沒有移動一樣。而事實上,正是一種連續(xù)的、快速的移動才能夠形成這種效果。一旦這種連續(xù)的移動停止,即使是在瞬間,才會令人意識到原本應該是運動的。 李東垣著《脾胃論》,始終貫徹著“發(fā)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論·脾胃盛衰論》)的原則。因此,其說以脾胃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為起點,徐徐展開,在《內經》的基礎上全面而精致地論述了脾胃衰而五臟病,他臟病必累脾胃的過程。 他以《黃帝內經》為旨,引述了多篇論述,并闡述了他的觀點:“歷觀諸篇而參考之,則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這便是著名的李氏脾胃元氣論,粗解之,似乎唯重元氣,然而究竟何為李氏學說中脾胃元氣的盛與衰,實在應當探究其中的“鳥影不移”。 李東垣用藥特點十分鮮明,他在《脾胃論·脾胃盛衰論》當中指出:“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溫藥者,非獨用也。復有甘苦大寒之劑,亦非獨用也。以火酒二制為之使,引苦甘寒藥至頂,而復入于腎肝之下,此所謂升降浮沉之道,自偶而奇、奇而至偶者也。陽分奇,陰分偶,瀉陰火。以諸風藥,升發(fā)陽氣,以滋肝膽之用,是令陽氣生,上出于陰分。末用辛甘 溫藥接其升藥,使大發(fā)散于陽分,而令走九竅也”。這段文字言簡意賅地闡述了“升降浮沉”和“風藥升陽”這兩大用藥法則,是李氏用藥法的重要綱領??梢哉f,李東垣十分重視脾胃氣機的動態(tài)平衡,以動制靜,辛甘溫藥也好,甘苦大寒之劑也好,即便是不擅升降流動的藥物,也要用火制或者酒制的方法,讓它既能上行至頂,又能下達肝腎。他使用“升陽”之法,而非補陽,利用辛甘溫藥與升散藥物相結合的方法,使陽氣得以生發(fā)之后,又能夠借升藥之力發(fā)散于陽分,如此精妙的用藥法度,體現了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爐火純青的臨床技巧。由此可見,理法上,李東垣提出了“脾胃元氣”說,而方藥上,他重視解決“動態(tài)”中的陰陽平衡。我們可以將“元氣充足”視為鳥影不移,那是氣機通達,陰陽調和,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升降浮沉,連續(xù)不斷,未嘗移也,未嘗停也。而由各種原因導致脾胃之氣受傷,元氣受損, 氣機的升降浮沉受制,原本未嘗間斷的流動狀態(tài)出現了停滯,一停即病。 鳥影不移,實為人身陰陽平衡的生動寫照。李東垣的用藥法也提示我們,人身各部毫無停滯,方為平衡,元氣乃充。治病亦當于停滯處求病機,用藥當于升降中求精妙。 |
|
來自: 恒之中醫(yī)養(yǎng)生 > 《脾胃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