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明儒學案
[清] 黃宗羲
卷五十八 東林學案一
前言
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
小心齋劄記
商語
論學書
當下繹
忠憲高景逸先生攀龍
語
劄記
說
辨
來自: DonaldKing2589 > 《四庫全書類古籍》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貞襄聶雙江先生豹
未發(fā)無動靜,而主乎動靜者,未發(fā)也。問:“閑思雜慮,祛除不得,如何?”曰:“習心滑熟故也。習心滑熟,客慮只從滑熟路上往還,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若欲逐之而使去,禁之而使不生,隳突沖決反為本體之...
《明儒學案》卷十一 浙中王門學案一(四)
良知天理原非三義,以心之靈虛昭察而言謂之知,以心之文理條析而言謂之理。而磨之之功又於何所乎?註《中庸》者,謂“未發(fā)之中,人皆有之,至發(fā)時而后有不中節(jié)“。曰:“此未知未發(fā)之中也。未發(fā)之中,...
知行錄之二 傳習錄中
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歟?" 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滯于見聞,而亦不離于見聞。若是從兄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誠惻怛,即是事親的良知不能致其真誠惻怛矣,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其...
王守仁之《傳習錄》(上)11
同樣的,經(jīng)常砍伐(放任良知失去),良知就消亡了?!懊献恿贾庇写嬗型觯鏁r當然不必再說,但是,亡的時候,只有在“陽明良知”具有監(jiān)察能力的覺知前提下,才有可能回歸到“孟子良知”,此時唯一的...
傳習錄摘錄(中)
因為事物天理不在我心之外,在我心之外去尋求事物天理,也就是沒有事物天理了。先生說:《大學》的工夫就是“明明德”,“明明德”說的...
王陽明思想中的“獨知”概念 ——兼論王陽明與朱子工夫論之異同
二人之異同在于:陽明將在朱子那里本只是心之已發(fā)的“獨知”工夫、一節(jié)工夫提升為全體工夫,獨知工夫不僅與朱子未發(fā)前之“涵養(yǎng)工夫”(即“偏言”之“戒懼工夫”)合并,而且也與朱子“格物窮理”工夫...
《明儒學案》卷十六
覓心失心,求物理失物理,求良知失良知,知靜非靜,知動非動。自知瞞良知,又是良知;(《與謝高泉》) 來諭“凡應酬未盡,是良知本然條理,故於精神足時,太涉周旋,似有所加;到困憊后,便生厭心...
《傳習錄》筆記
未發(fā)就是良知,外因誘導情緒,發(fā)了只要在良知的范圍內(nèi),皆中節(jié),就是和,就是良知的行。人只需要致良知就可以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否定外部環(huán)境對于所謂良知的客觀影響,否定致良知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客觀...
陽明輯要
持志如心痛。問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閑思雜慮,如何亦謂之私欲?”先生曰:“畢竟從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尋其根便見。如汝心中,決知是無有做劫盜的思慮,何也?以汝元無...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