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小朋友,下課回家書包一丟,就跑出去跟左鄰右舍一起去冒險、玩耍;現(xiàn)在的小朋友卻得背著重重的書包,學著一項又一項的才藝,許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因此補習年齡層逐漸下降,不少才幼稚園的小朋友甚至被迫去學英文、學數(shù)學... 這樣的教育真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fā)展嗎? 人口數(shù)約8200萬的德國人,已經(jīng)拿過一半的諾貝爾獎項,這個數(shù)目未來可能還會繼續(xù)提升,然而德國的家長卻沒有「輸在起跑點」的概念,在德國每個小孩在幼稚園度過3年(約莫4000個小時),然而他們的學習跟我們卻完全不一樣,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的孩子在幼稚園都學些什么吧! 3年中,孩子們參觀了警察局,學習了如何報警,如何處理遇到壞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來做什么的。 孩子們參觀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們一起學習滅火知識、躲避火災的常識;參觀了郵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從家里到達郵局,又被投遞出去的;參觀了市政府,認識市長,看看這個為他們服務的市長是什么樣子的。 他們?nèi)プ杂墒袌?,拿著錢,學習怎樣買東西,區(qū)別自由市場跟商店的不同。 他們?nèi)セㄆ?,參觀花圃的種植,學習分辨花草植物。 他們?nèi)タ瘩R戲、兒童歌劇和魔術(shù)。 他們參觀圖書館,學會了如何借書、還書。 他們?nèi)プ熊夒娷?,學會記住回家的路線。 他們每周都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付錢,選擇貨物。 櫻桃收獲的時節(jié),孩子們跟老師去采摘櫻桃。 南瓜收獲的時節(jié),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做南瓜湯。 圣誕節(jié),這是最激動的日子,他們焦急地等待圣誕老人的來臨以及那份神秘的禮物。 圣馬丁節(jié),要跟老師一起糊紙燈,游街來紀念這位騎士圣人… 3年過去了,德國孩子學會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自己約會,自己制訂計劃,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東西,自己找警察,一個6歲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強。 德國幼兒教育強調(diào)兩個方面: 1、事實與環(huán)境教育 這是一種喚起幼兒環(huán)境保護的初步意識的教育,通過觀察周圍環(huán)境,訪問不同的機構(gòu),增強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興趣,直觀體驗自然過程。通過各種方式讓幼兒接觸自然,是促進兒童成為環(huán)境保護主人的前提條件。比如讓幼兒認識能量與水的意義,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義,或讓孩子們直接參與分揀垃圾等。 2、實際生活與家政教育 就是通過設計有意義的情境,給孩子以體會,形成集體生活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種玩具,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務勞動技能(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熟悉交通規(guī)則,學習一些儀器使用(收錄機、煎烤箱),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給孩子機會,進行模擬練習。 對于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要在幼稚園里度過將近4000個小時,如何運用這4000個小時,是幼稚園面臨的一個問題,孩子們要快樂地成長,要學會游戲,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們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在德國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稚園,因為在這里,他們學到很多,而且可以結(jié)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童年本該輕松愉悅,然而現(xiàn)在小朋友的童年很多卻是在才藝班和安親班中度過,小朋友們真的知道自己學習的東西是什么嗎?他們真的對自己學習的才藝感覺有趣嗎?「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的路很長很長,有必要在孩子還小時,就強迫他丟掉玩具,全心投入學習與競爭當中... 或許這是家長們都應該省思的一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