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貓老爺談“關羽之死”(下)——從關羽之死到諸葛亮未說出口的“隆中對”

 牧心小憩之 2016-05-26

昨天(上一篇文章),貓老爺提到在關羽之死這件事情上,存在著諸多疑點

關羽驕橫自傲的性格弱點,其實劉備和諸葛亮心里都是清楚的,諸葛亮當時隆中對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洛宛”的上將,其實不是關羽,而是另有其人。

然后,最后駐守荊州的卻是關云長不假,而從關云長鎮(zhèn)守荊州的那一天起,其實就注定了最后隆中對的“荊益通道”早晚有一天是要被關上的。這一點,劉備不傻,諸葛亮更不可能坐著等死。

所以,關羽之死,背后一定有原因。

草蛇灰線,羚羊掛角,今天貓老爺就來做一個細細的揭曉。


接著昨天未說完的疑點接著說。

于是乎,又是一連串的疑問:諸葛亮為什么要假“吳魏”之手除去關羽?他為什么又要去奪劉氏的天下?劉備和諸葛的關系真的有必要走到這一步嗎?

首先是諸葛亮為什么要借刀殺關羽?

其實這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討論了,自古以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做此結論:

真正置關羽于死地的,就是諸葛亮。

有很多的細節(jié)可以討論這一問題:

關羽其人的性格弱點——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這里不必再多描述,只講三件歷史事件:

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就不悅”。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立功(其實這個功勞應該歸在周瑜、魯肅頭上,他們才是赤壁之戰(zhàn)真正擊敗曹操的角色。劉備的軍隊那時根本沒有趕上趟,只不過望著曹操遠遁的軍隊燒了一把火而已。但是諸葛出使東吳的成功也是功不可沒),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變成了嫉妒,王夫子對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說:“昭烈之敗于長坂,羽軍獨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遺。而諸葛公東使,魯肅西結,遂定二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劉琦曰:朝廷養(yǎng)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諸葛者忌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為之滅裂而不可復收?!?/span>

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杰”,“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關羽閱信后,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后將軍??株P羽不悅,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聽了此事后,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如此狂妄,諸葛亮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朱子彥認為,這正是諸葛亮工于心計,深藏不露的韜略。

這三件事情,說明兩點:其一,關羽始終沒有服過諸葛亮,對于二人之間的關系,劉備也只不過視而不見罷了。好在后來諸葛遠在益州,而關羽獨守荊州,兩人關系才沒有進一步惡化。其二,諸葛亮也明白,關羽非“可用之人”,既非鎮(zhèn)守荊州的可用之人,也非自己能夠說服的“可用之人”,只能暫時恭迎他,聽之任之,這個態(tài)度一直持續(xù)到了荊州事變。

關羽之死,不能說是諸葛亮事先計劃好的,因為一開始關羽是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關羽圍困曹仁于襄陽之時,曹操曾派兩員大將徐晃、龐德去支援曹仁,結果龐德被斬,徐晃投降,孫權和曹操震驚。我猜測諸葛亮當時的態(tài)度是置之不理,畢竟關羽的官階在他之上,關羽對他也一直不服,勸了也沒用。但是當事態(tài)發(fā)展到關羽兵敗的時候,聰明的諸葛亮不會由此不想到另外一個更大的陰謀:借亡關羽而亡劉備,奪權。

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會招很多人詬病的。當年章太炎曾經脫去忸怩之態(tài),直謂蜀假吳人之手殺此易世所不能御之關羽。當時他還是猜測這件事是劉備所為,結果被后人痛罵其“以小人陰暗心理揣測不世君臣之交”。相比劉備,諸葛亮形象更為偉岸,所以此言一出,估計更為艱難。但是所謂劉備、諸葛亮、關羽的光輝形象都是『三國演義』樹立的,在這些高大形象的面前,任何文人的評論都是渺小,委瑣的。

但是,現實中的形象又是如何呢?現代人已經對這些不感興趣了,或者封建禮教和儒家思想并無主張讓這些事實給更多的人知道。

關羽之驕奢自傲,劉備之陰叵無能在無數的史料之中多有記載,那么關羽關于諸葛亮的形象又如何記錄?諸葛亮其人,也非傳說中的“圣賢”。有以下兩件事情曾被廣為談論:

諸葛亮高臥隆中,聲稱自己“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碑斎朔磫査墒酥梁喂贂r,“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為何?朱子彥指出,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zhàn)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看成是“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guī)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個中之意。

還有一件事情,是被學者討論得最多的,即所謂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的事情,也許隱藏著一個細節(jié):更多的學者認為,是諸葛亮先求見于劉備,才導致的“三顧茅廬”。(還記得貓老爺曾在此前一篇文章說過,其實“隆中對”這三個字的諧音是閩南語的“攏總對”,而且隆中對發(fā)生的地點不在湖北的古隆中,而就在荊州。因為當時諸葛亮在荊州。而如果反過來想這么一件事:假定三顧茅廬的人不是劉備,而是諸葛亮,那么這個事情有沒有可能發(fā)生在古隆中?有的,諸葛亮自己跑去見劉備,而不是劉備去找他。)

『魏略』、『九州春秋』所記載的都是諸葛亮先登門見劉備是可信的?!何郝浴皇钱敃r人寫當代的歷史,真實性是沒有什么可懷疑的。清代洪頤煊認為三顧茅廬與樊城自請相見都是真實的。他在『諸史考異』中說。諸葛亮初見劉備于樊城,劉備雖以上客待之,但沒有特別器重他。等到徐庶舉薦時,劉備再次相見,始情好日密。并指出:初見是在建安十二年,再次相見是在建安十三年。

如此說來,其『出師表』中的“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則完全是一句逢迎自己的謊話。

這三件事情,更多暗示了一要點:時人也許低估了諸葛孔明的抱負,以為他真的是一個甘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賢臣。而今人對于諸葛亮的理解,更多地是建立在『三國演義』那個從來不逾越孔孟君臣倫理,為社稷民眾勞累致死的現象之上。

諸葛亮之野心,是被歷史權術集團所掩蓋的,換句話說,就是政治決定了不允許把一個真實的諸葛亮暴露在大眾面前。不止是諸葛亮,像劉備、關羽都是被包裝過才推出來給民眾的。畢竟,如果劉備的嘴臉被揭開,那么君王的“仁政”就會顯得很虛偽;如果關羽的形象被還原,那么儒家的“道義”將不純;如果諸葛亮的動機被受眾所洞悉,那么世間傳頌的“君君臣臣”之美將化為烏有,所謂的“君臣”際遇將帶有明顯的個人動機。

這些如果都暴露,最終的受害者將會是“儒家學說”以及利用“儒家學說”進行愚民的統(tǒng)治階層。隨之,很多事情的真相就會昭然若揭。

說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就像現在后來回過頭來看章太炎對于關羽之死的論述,更多地是嘆服他的觀察力和說話的勇氣。畢竟“章氏之論確否,姑不置論,他無所避忌的學術態(tài)度,是當今治史者所應具備的。”(余慶田老先生的『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


『三國志』雖說是時人對于三國時期相關史實記載比較準確的一部作品,但是其留下的“為賢者諱”的史筆卻有不少。中國古代講求“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即避諱名字。所以『三國志』中有一些情節(jié)詳細講述了事情的發(fā)展,卻一直不肯提與這些事情有關的人的名字。這就是不愿意讓人知道,其實此事系此人所為。

又如建安十三年,劉琮降魏,劉備倉皇出逃,途徑襄陽的時候,沿途民眾追隨?!氨鹊疆旉枺娛嗳f,輜重數千兩?!贝藭r曹操已經輕騎快馬緊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欲殺之。而此時劉備負擔過眾,行動遲緩,日行不過十余里。當時有人勸劉備棄眾而走,說:“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無疑,這種意見是正確的。但是究竟是何人出此計策。歷史會演其名。但就以但是在劉備身邊的謀臣來看,麋竺、簡雍、孫乾、伊籍皆不諳軍事,難慮及此。因此能出此主意的,不是諸葛亮就是徐庶。而按照徐庶后來因為母親被曹操所擒,不得不歸附曹操來看,徐庶不可能做出這種背離封建君臣父子關系的狠招。所以最大可能應當是諸葛亮。

又如『三國志』中已經明白記載諸葛亮勸劉備乘機攻劉琮而去荊州的話,但是在『資治通鑒』里面卻變成了“或勸劉邦攻琮”。一個“或”字,隱去了諸葛亮的名字,全在維護他們的名譽,這是治史者常用的筆法。(張作耀『劉備傳』)

因而看來,諸葛亮其人并未『演義』記錄中的如此完美,在道義面前個人趨利避害的私心已經在個別例子中凸顯。

再說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如果沒有正史的記載,那么『三國演義』里面關于劉備與諸葛亮的事件將成為千百年來君臣際遇最經典的楷模。可惜,在正史里面,劉備并不信任諸葛亮。

從『魏略』和『九州春秋』對于諸葛亮的描寫。言稱劉備屯守樊城時,曹操已經平定河北,諸葛亮預言荊州將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但因為荊州牧劉表性情遲緩而且不通軍事,于是他親自北上求見劉備。劉備與諸葛亮原非舊識,更因為當日諸葛亮年少,所以劉備未對諸葛氏加以青睞。直到一次劉備自顧自編織牦牛尾,被諸葛亮諫止時,這個年輕人才獲到重視。在赤壁戰(zhàn)役前,諸葛亮一直沒有被委任為任何一次戰(zhàn)役的指揮官,他當時的職務更像是內務部長和外交官。而當時赤壁之戰(zhàn)的功勞完全應該記在東吳周瑜和魯肅身上,因為歷史上是東吳依靠自己水兵的力量擊敗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的,至于什么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華容道”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劉備根本沒有趕上趟,也正因為自己的行動弛緩,造成曹操成功的逃脫,他們也就是望著曹軍遠去的身影燒了一把火罷了。后來劉備反攻益州,兵困葭萌,龐統(tǒng)戰(zhàn)死,諸葛亮才從荊州調至益州參加軍事活動。攻取益州后,“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職人員,負責后勤。

而在劉備托孤前,他所信任的謀臣一直只有兩人,前期是龐統(tǒng)。雖然“跨有荊益取”是諸葛亮『隆中對』的策略,但是取荊州卻是龐統(tǒng)的功勞。之后,得益州則是法正之計。一切都與諸葛亮無關。劉備知道諸葛亮的能耐,但是不相信諸葛亮的忠心。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用三個事實證明這一點:

第一,劉關羽守江陵,而不是以諸葛亮率趙云、張飛守將領。此疑武侯之交固于吳,而不足快己之志也.,“先主之信武侯也,不如其信羽,明矣?!惫省笆жM在羽哉先主自貽之矣”。

第二,諸葛瑾奉使入蜀,兄弟二人不能私見,“不敢盡兄弟之私”。

第三,劉備的托孤之語,言“如其(劉禪)不才,君可自取。實在警告諸葛亮勿奪權。

此外,還可以看到劉備入蜀之后,雖然封諸葛亮為丞相,但生前未準其開府。開府,原指成立府署,自選僚屬。后指代府兵之軍職。也就說諸葛亮是空有名號,卻無兵無人。軍政權力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象當時龐統(tǒng)、法正都已亡,劉備卻依然對諸葛信任有加,此中必有隱情。

公元222年,劉備因為荊州陷落,東征東吳,戰(zhàn)前大臣多有勸止,而一向主張孫劉聯合的諸葛亮明知條件尚不成熟,卻出于私心不敢諫,未做表態(tài)。后來還煞有其事地說:“法孝直(法正,以死諫出名)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

孔明一句話,便把自己的私心和劉備、諸葛之間的各自猜疑生動表現出來。

因此,可以看出益州舉兵之前諸葛亮是在劉備的猜疑下惶惶而過的,如果劉備不亡,諸葛亮就很難有所作為?,F在我們明白當年石韜、徐庶、孟建云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的真正原因了。也容易解釋為什么諸葛亮周圍的朋友多數投奔曹操,兄弟歸附孫權這兩個明主,而他卻跟著個敗多勝少,不善用兵的“劉豫州”了。因為曹操狡詐識人,他的野心也許會暴路無疑,孫權手下良將謀臣皆有膽識,前有周瑜、魯肅,后又呂蒙、諸葛瑾、陸遜,再怎么也輪不到孔明。而劉備雖然也有謀臣,也大概看得出孔明的野心,但是總會有自己沖動擅做主張的一天,總會有暗弱不知人的時機。這個時機的重點就是關羽,讓關羽守荊州,然后縱容其做大荊州,威脅吳魏,導致兵敗。關羽兵敗,劉備必定不肯坐著看荊州、三郡丟失,一定會大舉進兵,而最后必定是打敗。諸葛亮也許等的就是這一天。

這樣說,不免有點“以小人陰暗心理揣測不世君臣之交”。

但是對比一個人,我們能夠看清楚劉備托孤后諸葛亮的一個真正角色。

此人就是曹操。

細看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挾制這漢獻帝,以其名義下達各種征伐、改革的告書和舉措,大家大罵其是漢賊。這一切都是因為原本這一天下本是漢室的,曹操不過是明的不篡奪漢室的旗號,實際上卻已經代漢室而取天下也。曹操每年都會有遠征,每次遠征必假借漢室之手出征伐之義,而每次出征一段時間必返鄴,處理一些臨時出現的內部問題,穩(wěn)定自己的政權。

再看看諸葛亮。

首先,一樣持有君王而不自立。劉禪暗弱,加上劉備臨時前頗有針對的“托孤”。其實諸葛亮已經變相地利用“蜀主無能而不自知(劉禪比漢獻帝還糟糕,漢獻帝尚且知道自己已經被曹操挾制,只是毫無辦法。而劉禪則是根本不知道。)一切政務均由諸葛亮一人操勞,幾乎所有政務都出于孔明(當然,其實劉備托孤的時候,是托給諸葛亮和李嚴二人的。所以諸葛亮還需要除去李嚴,但是這需要時間)。這其實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什么區(qū)別?

其次,諸葛亮執(zhí)政期間,一樣帶兵出征,北伐曹魏。出征之前一樣會上表劉禪,只不過這樣征求不需要經過劉禪同意。最著名的就是其『出師表』。

然后,劉備六出岐山,雖然無所作為。卻和曹操一樣,出征一段時間就得回都,很多歷史學家都說是因為糧食供應不足,造成諸葛數次北伐都被迫退回成都。而我個人認為,這之間應該還有內部權力斗爭的隱情,曹操每次征伐都要返鄴,經常是因為內部政治力量有騷動或者政局不穩(wěn)。而諸葛亮六出岐山而回都,應該也是為了料理蜀內的矛盾,同時被授予“托孤“之責的李嚴就是在他第四次出岐山不利之后,返回成都后被廢的,而當時的一個理由就是:李嚴后方的糧食供應不足,還謊報軍情,招其回府。事實是不是這樣,很難說。廢除李嚴是出自劉禪的決定,但是劉禪的決定其實就是諸葛亮的決定。李嚴是當年益州之主劉璋的老手下,又是同為劉備信任的人。所以劉備臨死前對諸葛、李嚴二人同時托孤,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的野心?,F在李嚴也除去了。那么蜀國里面又有何人可以叫板諸葛亮呢?

諸葛孔明掌控西蜀,至此已成定局。若非其不幸亡于五丈原,事出蹊蹺而突然,來不及安排其集團在蜀國的順利接班。我們幾乎可以猜測其后人總會步曹丕或司馬懿的后路,改朝換代而掌控蜀漢。

 

論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現在我們再回想『三國演義』這開篇第一句話:也許,我們應該能夠理解其更深一層的含義。也許也能想象諸葛亮那“智慧”的形象。

也許諸葛亮有兩個『隆中對』,一個是劉備看到的,而一個是不能給劉備看的,也許劉備在兵敗夷陵的時候已經有所察覺,也許在托孤的時候已經看見了這場災難。但是,一切已經太晚了。

蜀國從此已經是另外一個人的天下了。


 
本來還想接著議論諸葛亮奪權控蜀國之后的一些失誤之處,譬如其軍事才能不及治國韜略,六出岐山而徒勞用兵;隨意執(zhí)法而處事不公,誤殺魏延、錯用楊儀,提拔姜維;沒有培養(yǎng)蜀國人才和接班人…..種種。

其實,諸葛亮最大的弊病在于太過急于清理妨礙其掌政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如李嚴、來敏、孟達。同時在劉備伐吳失敗后,錯失黃權這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一系列的明爭暗斗和事無巨細,親自決斷的操勞之后,蜀國的人才已經匱乏到了極點。諸葛亮是累死的,但是也給蜀國造成了文官武將后繼無人的慘劇。

諸葛亮治蜀,其實是值得深究和探討的。但是,由于這些方面已經偏離了本文要講的要點,因此不做深入探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