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王氏家訓(xùn)》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
推美引過,德之至也。
揚名顯親,孝之至也。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
臨財莫過讓。
此五者,立身之本。
王氏家訓(xùn)
信、德、孝、悌、讓、清德、儉素
1、瑯琊王氏家訓(xùn)曰: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2、三槐王氏北宋名相王旦家訓(xùn):
王姓代表性的家訓(xùn)首推北宋名相王旦留下的家訓(xùn),即有名的《王旦示子手書》,其中說到:“我家盛名清德,當務(wù)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于泰侈。勿為厚葬,以金寶置棺中?!?/span>
王旦還有一篇家訓(xùn)也頗為后人稱道,即《王旦誡兄弟子侄書》,其中說到:“遭遇如此,愈增憂懼,何可賀也?生民膏血,安用許多?”
王旦深信,“根深枝自茂,源遠流自長”,他要求子孫后代每六十年修一次家譜,在家譜中要詳細敘述先祖的德行和王氏仁恕忠厚的家風,以緬懷祖德,激勵后人。
附:衡陽漁溪瑯琊王氏家訓(xùn)
1、凡為人子必孝其父母,為人妻必敬重其夫,為人兄姐必友愛其弟妹,為人弟妹必恭事其兄姐.再遵訓(xùn):不要有私藏以傷了大義,不要學(xué)懶惰以消了家業(yè),不要習(xí)奢華以招取天刑,不要聽婦人言以間了和氣,不要為非禮以橫擾家門,不要好飲酒以亂了情性.凡此六者若有一件,必壞了汝身家,折了汝陰騭.此前人有家者之良規(guī),予今直錄以訓(xùn)汝等,若肯依著行家道必興,子孫必昌;若不肯依著行家道必消,子孫不昌.聆茲訓(xùn)辭,其應(yīng)如響言之痛心,各宜深警。
2、凡人家之興與不興,在乎人之積善與不積善而已.如何謂之積善,內(nèi)則孝父母敬兄長,外則和親族睦鄰里,凡利濟人物之類皆是也.如何謂之不積善,恃己之強欺人,騙人之財以肥己,驕矜放肆,欺心瞞人,利己害物之類皆是也.書去惟上帝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鄭氏云能愛子孫者,遺之以善,不愛子孫者,遺之以惡.斯言至切,各宜服膺。
3、女訓(xùn):云大凡和睦和人家,皆由內(nèi)有賢婦人所助;忤逆的人家,亦皆由內(nèi)有不賢的婦人所擾.何謂賢:事舅姑奉祭蔫敬夫子,睦姻戚,無故不出門庭,不妄笑語,如此之類皆是也;如何謂之不善,多言無恥,邪僻妒嫉,恃強凌弱,擾是非,飲酒亂性,徇私蔽公,如此之類是也.鄭氏曰:天道甚近,福善禍淫,為婦人者不可不畏。
4、吾族自始祖萬莊府君以來,宗枝繁盛,子孫眾多,雖有遠近親疏,實同一氣,如水之千流萬派而同一源,如木之千枝萬葉,而同一本.其間不能無貧富貴賤,居富貴者,安可視宗族如路人,見貧賤而不恤哉,范文正公曰:于吾固有親疏,于吾祖宗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疏也.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于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鄭氏云:彼病則吾病,彼辱則吾辱.凡吾子孫有富貴者,不可不恤宗族,宗族中有孤窮者,當隨力周濟,勿使失所,不可恃勢相凌,而為一義有失木本水源之禮也,若有違之,天實鑒之。
5、崇本堂之設(shè)肇自我先人也,自元季兵燹之后,子孫散處不能復(fù)合,先人乃率宗人創(chuàng)屋一所,于其上題曰崇本堂,以奉祖宗祭祀,且一宗族使之知其所自.以漁溪祖業(yè)大塘為祭塘,歲久廢墜吾等復(fù)其地而重新之.刊族譜以明昭穆之次,修家訓(xùn)以遺子孫.則無非所以繼先人之志也,為子孫者當謹遵教戒,繼繼承承無替引之,庶可以無忝先人之意也。
6、吾族子孫頗多,須擇年高行尊有德者一人為族長.為族長者,當致公無私,謹守禮法,以馭宗親.不可循私,茍合取事乖方,鄭氏云:一言不可妄發(fā),一行不可妄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也,又須有容人之量,臨事時勿察察而明,勿汶汶而暗,常視宗族如一家,忻戚如一人,斯能任其責矣.若其有失,家佐當明陳其事,以諫之,諫若不聽,則會眾以諫之,務(wù)盡愛敬勿失和氣,若其果不能任事,則以次族長佐之。
7、設(shè)家佐二人以助族長行事,不拘年之少長,擇言而有信行而有恒,可為眾人之儀表者為之.凡一族大小之事無不與焉,若有大故然后別擇以代之。
8、族長當正已,率下務(wù)存公道,不可少有偏私,有財物必聚為一處,明立文簿,命廉謹子弟掌之.凡有吉鹵費用日用衣食等項,必量入為出,適可而止,勿得習(xí)尚奢華,自速貧賤,尤宜竭力教養(yǎng)子孫,使之讀經(jīng)史,學(xué)仁義崇禮讓,士農(nóng)工商各量其材而受之,如此則家道自昌。無忝于先世矣。
9、族有大宗小宗,宗子之責最重,上奉祖考下一宗族。為族長家長者,當竭力教養(yǎng),多讀經(jīng)史,通曉禮義,使子弟有所矜式而后可也。鄭氏曰:如其不肖當遵橫渠張子之說,擇次賢者立之。
10、擇讀書子弟通曉禮義七八人,專習(xí)冠婚喪祭之儀。凡有事焉,預(yù)先稟于家長,宗子卜日行事。
11、族長宗子每歲仲春仲冬擇日率子孫齋沐灑室堂滌器具饌,至日清晨奉祖先神主于崇本堂,致祭其誠并遵文公先生家禮祝文。
12、凡為吾子孫者,當竭力以事父母,孜孜焉如日不足。孟子曰:事親若曾子可也。夫曾子之孝,后世莫能加焉,而猶言可者,蓋以孝者子職之所當為也。豈以曾子之孝為有余哉。禮云: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馬亦然而況于人乎。然孝豈獨怡顏奉養(yǎng)而已哉,必如舜使瞽叟底豫閔損使繼母慈愛而后始可謂之孝也。先儒曰:無不是底父母斯言至切爾,其身體力行以追先哲。
13、凡為吾子孫者當謹守禮法,居鄉(xiāng)曲當要謙卑退遜不可傲驕曲禮。曰:年長一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見父之執(zhí),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又曰: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任輕則并之,任重則分之。古之人居鄉(xiāng)曲如是,所以鄰里和睦禮義興仁而成至治爾,等其尚體之。
14、凡為吾子孫不論富貴貧賤皆當竭力教養(yǎng)子孫,使之識道禮,顧廉恥,擇交游,毋為非禮,勿犯國法。居則為良民,出則為良臣,而后可也。若孤寒不能教者,族長于崇本堂延師以教之,毋使陷于輕薄下流,以忝祖宗之德。
15、子孫當以懶惰為戒,以勤儉為本,二者勢必并行。尚勤儉則家必富,身必榮;習(xí)懶惰,則家必傾,身必辱。此必然之理也。列女傳曰:不可忘者,勤儉。不可恃者,懶惰。勤儉之習(xí)一移禍福之應(yīng)向至女戒尚如此,男子其可不知所務(wù)乎。
16、子孫凡與祭行禮之時,務(wù)在嚴恭寅畏,盛衣冠,謹言語,常如祖考在上,毋得色笑浪語,破衣欠伸,若有失儀,家長責之。
17、卑幼凡事必稟于家長,允則行否則止。毋得恣意專行,平居不得抵觸尊長,其出言不遜有乖于禮者,姑誨之,不悔者會眾于家長前決之,若屢惡不悔者,黜之于譜上削去其名。子侄年未六十,不可與伯叔連坐,違者家長責之,私膳不拘。
18、子孫當竭力以奉尊長,為尊長者不可挾此以自尊,揚掌苗袂使人無容身之地,甚非教養(yǎng)之道。若其有過,當反復(fù)諭之,必不得已,會從以撻之使之羞恥。
19、子孫于尊長務(wù)守名分,不許假名易字。鄭氏云:兄弟相稱,各以字冠于兄弟之上,伯叔之命侄亦然。侄稱伯叔,則以行稱繼之以父,夫婦則當以行字相稱,如此尊卑不率禮樂自生。
20、子孫有居官者,隨其職分大小,務(wù)要各盡乃職,以忠君報國,為心不許尸位素餮,欺公壞法,若剝民膏以肥己,惰己之職業(yè)以負君命,致有斷罪除名貽辱祖宗者,族長會眾數(shù)其過惡,于譜上削去其名。
21、子孫有居官守者返于家必須謙遜,見族長當執(zhí)子弟禮,不可以富貴加于父兄宗族,若自高大矜己傲物者,族長會族人深罪切責之。
22、凡吾子孫者本分差役,聞命即赴,夏秋稅糧依期送納,不得推諉避違,自取恥辱。
23、子孫有家富身榮者,必須愛敬宗族,周濟孤貧,不能嫁娶者,為嫁娶之,不能埋葬者,埋葬之,不能教養(yǎng)者,教養(yǎng)之,勿事沽名勿希報答斯為善行矣。此吾祖宗平昔所為,爾當服膺以繼其志。
24、凡為吾族子孫者,當以忿怒至爭為戒。怒忿至爭,其初甚微,其禍甚大。語曰:一朝之忿忘其岙以及其親此之謂也。
25、凡為吾子孫,若與有小忿,不得念其舊惡.但以直報怨,則仇忿可改.若公報私仇,亦非君子之道.黃石公云: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歸宜深志之。
26、喪禮近時多有流于異端惑于妖妄,子孫當一切禁絕之,毋得混于流俗,其衣衾棺槨衰麻哭踴葬齋貢禮,依周文公家禮。
27、各小宗每歲別行春秋二祭,其儀并遵文公先生家禮.家長宗子至期率眾齋沐,為執(zhí)事倡才力克足者,自當入儀,貧乏不能者,亦稱家之有無,但不可廢弛.不行以物言之.豺獺獸也猶知報本,而于人乎,況于人子孫乎。
28、祖宗墳?zāi)棺訉O依時拜掃,每歲歲節(jié),及寒食七月十五,十月朔日,子孫須親展省.近塋竹木不可剪伐,至于作塋制度,宜依文公先生家禮,不必奢華,年久更立石碑,深刊名氏,毋使湮沒難考,其有平塌淺露者以土益之。
29、凡吾子孫當深念祖宗創(chuàng)立之艱難,保守之不易,兢兢業(yè)業(yè),如執(zhí)圭奉皿洞洞屬屬如臨深履薄.為子孫則事父母以孝,為父母則待子孫以慈愛,待鄉(xiāng)曲則睦和,交朋友以信義,奉祭祀則虔誠,待賓客則遜讓,凡日用之事務(wù),循規(guī)矩不溺流俗。果如此庶幾不墜先業(yè)矣。
30、子孫若有違犯教令被黜者,譜上削去其名。不許再以名分相稱,凡遇會之時,不得行拜跪禮,違者家長責之。若有犯輕三年能改過自新者,復(fù)之,不念其舊。
31、治家之法,門戶垣墻務(wù)加嚴固,男女貴賤當分內(nèi)外,家長主婦時常撿點,不得昵于私愛及墮于防閑,以致男女混雜,遺笑于人,以忝吾祖宗。
32、昔先人常定議以漁溪祖業(yè)大塘為祭塘,除本塘每歲夏秋稅糧出于其中,其余所得鈔物專充崇本堂祭祀之用,若有余利當買祭田,廣積谷粟,遇饑荒則以濟閭里之饑饉。平居設(shè)義學(xué)以教宗族之孤窮,仍命廉謹子弟收掌,族長置關(guān)防文簿給與書識出入之數(shù),歲終以憑稽考。
33、凡為吾子孫,士農(nóng)工商各事其事,不得惑于僧道巫妖妄邪術(shù),及與眾迎神賽會,褻瀆神祗。違者家長責之,不悔者會眾以撻之,不爾則國法有在。
34、遇疾病災(zāi)厄當求醫(yī)服藥竭力調(diào)治,不得妄請師巫假降邪神。違者家長責之。
35、崇本堂內(nèi)外屋宇墻垣,族長家佐常加撿視,遇有經(jīng)理重修隨即率眾用式,毋使損壞,以墮先業(yè)。
36、奴仆當謹內(nèi)外,男不得入內(nèi)室,女不得出外戶,主母主父時常關(guān)防,恐有意之外事。尤當均其衣食使不至于饑寒,其中有可用者,男為之婚,女為之嫁,其不可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