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到洛陽旅游,在城區(qū)的地攤上品嘗了一碗地道的粉漿面條。與我同行的驢友老王,連喝兩碗還不過癮,興奮地說:洛陽的粉漿面條好吃又開胃,要不是擔(dān)心撐壞胃,我真想再喝一碗。 粉漿面條屬河南特色小吃,亦為河南十大傳統(tǒng)名小吃之一,在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梢赃@樣說,無論豫南豫北人,還是豫東豫西人,基本上都有吃粉漿面條的習(xí)慣。在我國中原地區(qū)廣大區(qū)域內(nèi),公認的最好吃的粉漿面條當(dāng)屬洛陽的粉漿面條了,凡是吃過洛陽粉漿面條的人都知道,那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吃,吃到嘴里立刻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酸的舒服,口齒生香,回味無窮的感覺??瓷先ニm然普通,但由于所用原料和制作方法的特別,使它與其他面條的味道截然不同,因此許多人都愛這一口。 據(jù)傳粉漿面條的來歷與劉秀有關(guān)。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跑到洛陽郊外一個荒涼的村子躲藏起來,于走頭無路且饑寒交迫時,他發(fā)現(xiàn)村子里有一間漿房。于是,就悄悄摸進去找東西吃。漿房里沒人,也沒有食物。失望的他正想離開,突然發(fā)現(xiàn)一破桌子里面有點干面條,這讓他產(chǎn)生了煮面條吃的想法。他從缸里舀出幾瓢水倒進鍋里,(實為放酸了的綠豆粉漿)然后燒火。鍋里的“水”滾開后,他把干面條放進鍋里煮。不大會兒,面條煮熟了,哪知鍋蓋剛一打開,粉漿面條那特有的味道便撲鼻而來,盡管什么調(diào)料也沒放,可饑腸轆轆的他就像饑餓的人遇到面包一樣,狼吞虎咽,很快就把一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粉漿面條吃了個精光。后來,成了漢光武帝的他還時常想起當(dāng)年落難時吃過的“漿面條”,遂派人到洛陽民間,挑選了一位做粉漿面條的高手帶進宮里,專門為他做粉漿面條。 制作粉漿面條前須先制漿。制漿前,要先把綠豆或豌豆放入水中浸泡,豆子膨脹后放到石磨上磨成粗漿,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把濾過渣的粉漿放入盆里或罐里讓其發(fā)酵。大約兩天左右,漿水開始逐漸變酸,并漸漸成為“老漿”,開始散發(fā)豆香的酸味。粉漿面條需用細面,下面條前,要先把粉漿水倒入鍋里,煮到80℃左右的時候,漿水表面會泛起一層白沫,這時,要用勺子輕輕打漿,待漿沫慢慢消失,漿水變得細膩光滑,并且沸騰了,再把細面條下入鍋內(nèi)煮,快煮好時勾入稀糊,放入黃豆、芹菜、咸菜絲以及適量蔥、姜、鹽、味精、香油等調(diào)料。如此這般,熱乎乎、香噴噴的粉漿面條就做好了。粉漿面條吃到嘴里,第一感覺是酸,但卻不是醋的酸味,而是一種淡淡的、綿綿的酸味。倘若再放點辣椒油、韭花醬,味道會更佳。 如今,洛陽的粉漿面條制作得更講究了,過去面條里的配菜大都是黃豆、芹菜、咸菜絲“老三樣”,現(xiàn)在已增加到十多種,有酸白菜丁、黃瓜丁、蘿卜丁、小尖椒、榨菜絲、雪菜丁、青豆、黃豆、芝麻、花生等。粉漿面條屬于發(fā)酵食品,配料搭配合理,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十分豐富。洛陽粉漿面條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放涼后,重新加熱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間有“漿飯熱三遍,拿肉也不換”的說法。 |
|
來自: 昵稱30232863 > 《鹵味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