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人體五臟之一,在五行中屬“木”,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疏泄和主藏血,其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自然界中的春氣相通應。 1.在體合筋,其華在爪。筋,包括肌腱、韌帶和筋膜,附著于骨而聚于關節(jié),具有連接關節(jié)、肌肉,主司關節(jié)運動的機能。筋依賴于肝血和肝氣的濡養(yǎng)。肝血充足,筋得其養(yǎng),才能運動靈活而有力。肝血充足,筋力強健,運動靈活,則能耐受疲勞,故稱肝為“罷極之本”。如果肝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則運動能力就會減退。比如,老年人動作遲緩,運動不靈活,容易疲勞,就是由于肝血、肝氣衰少,不能養(yǎng)筋的原因。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的延續(xù),所以有“爪為筋之余”之說。爪甲也需要依賴肝血和肝氣的濡養(yǎng),因而肝血、肝氣的盛衰,可以從爪甲的色澤和形態(tài)上表現(xiàn)出來。肝血充足,則爪甲堅韌明亮,紅潤光澤。若肝血不足,則爪甲萎軟而薄,枯而色夭,甚則變形、脆裂。 2.在竅為目。目為眼睛,又稱“精明”。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五臟六腑之精的濡養(yǎng),但與肝關系最密切,與肝血的濡養(yǎng)和肝氣的疏泄密不可分。肝的經脈上連目系,肝之血氣循此經脈上注于目,使其發(fā)揮視物辨色功能。如《靈樞·脈度》說:“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若肝陰肝血不足,則會導致兩目干澀、視物不清、目眩、目眶疼痛等癥;肝經風熱則目赤癢痛;肝風內動則目睛上吊、兩目斜視;因情志不暢,致肝氣郁結,久而火動痰生,蒙阻清竅,可致二目昏蒙,視物不清。所以正是由于肝與目在生理病理上關系密切,臨床上凡目疾以治肝為主。 3.在志為怒。怒是人在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情志變化,由肝之精氣所化,故說肝在志為怒。一般來說,怒,在一定限度內的正常發(fā)泄不僅對人體無害,反而有利于肝氣的疏導和調暢。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則容易傷肝,比如,大怒可致肝氣升發(fā)太過,疏泄過亢;而郁怒不解可致肝失疏泄、肝氣郁結,所以有“怒傷肝”之說。由于怒以肝之氣血為生理基礎,所以肝的氣血失調常可引起怒志的異常改變。當肝氣過亢,或肝陰不足、肝陽偏亢時,??杀憩F(xiàn)出易于激動,情緒失控,易于發(fā)怒。肝氣虛、肝血不足時,則易于產生郁怒之變。所以,臨床上治怒當調肝,如郁怒治以疏肝之法。 4.在液為淚。肝開竅于目,淚從目出。由肝精肝血經肝氣疏泄于目而化生。淚有濡潤眼球、保護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淚液的分泌,是濡潤而不外溢,但在異物進入眼中時,淚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潔眼球和排除異物的作用。此外,在極度悲哀的情況下,淚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肝臟機能失調,可見淚液分泌、排泄異常。如肝血不足,淚液分泌減少,常見兩目干澀;如肝經風熱或肝經濕熱,可見目眵增多,迎風流淚等。 5.與春氣相通應。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肝主春,肝與春氣相通應。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自然界生機勃發(fā),萬物欣欣向榮。而人體之肝氣升發(fā),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為“陰中之少陽”,故肝與春氣相通應。肝氣隨春而盛,升發(fā)而暢達。如《素問·診要經終論》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fā),人氣在肝?!币虼耍杭攫B(yǎng)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氣的生發(fā)和肝氣的暢達之性,如保持心情開朗舒暢,力戒暴怒憂郁,夜臥早起等。春季天氣轉暖而風氣偏勝,人體之肝氣應之而旺,所以素體肝氣偏旺、肝陽偏亢或脾胃虛弱之人在春季易發(fā)病,可見眩暈、煩躁易怒、中風昏厥,或情志抑郁,或兩脅肋部疼痛、胃脘痞悶、噯氣泛惡、腹痛腹瀉等癥狀。 作者簡介 王蓓蓓:1980年11月出生,山東濰坊人,講師。2006年云南中醫(yī)學院獲碩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云南中醫(yī)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教研室。參編《醫(yī)學正旨擇要》、《重訂醫(yī)門攬要》及西部精品教材《內經選讀》。發(fā)表《儒學的時空觀與恒動觀對中醫(yī)學的影響》等九篇論文,主持云南省教育廳課題項目一項,參與各級各類項目八項。 |
|
來自: 歡喜吼吼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