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基本技法-筆法-行筆行筆的方法 凡行筆,都有起筆、運筆、收筆三個基本動作,起筆和收筆要注意,逆入藏鋒,以求自然含蓄,忌鋒芒畢露,如書法中的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之意,所謂"無往不復,無重不縮,運筆的關鍵在于掌握好力度和速度, 行筆時用筆的力度,在于掌握好提與按的力度,"書家于提按兩宇,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須飛提,用筆輕處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清?劉熙載《藝概》)同時行筆過程還要注意掌虛指實,要"執(zhí)筆欲死,運筆欲活,指欲死,腕欲活。"運筆時不可以指運筆,而要以腕運筆。 行筆時用筆的速度,包括快:慢,輕,重、頓、挫、轉折等運用,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快筆是筆行迅速,生動流暢,富于運動感。快筆適于表瑰運動感,但容易產生輕浮平滑的毛病。慢筆是行筆遲緩,積點放線,產生穩(wěn)重、安定感,但容易出現(xiàn)滯澀的毛病。輕筆用筆輕柔便捷,,又稱柔筆或虛筆。輕筆比較松動,虛靈,但容易產生輕薄柔弱的毛病。實筆是按筆而行,按多于提,筆痕沉著飽滿,有剛強厚重感,但容易產生平扳的毛病。頓筆是運筆中間突然放慢速度,按住筆頭,為之頓筆,如音樂中的休止符,具有節(jié)奏感。挫筆是筆行申間后挫一下,再行前進,挫筆如“金錯刀",有艱澀和古拙感。轉折用筆,圓轉為轉,方轉為折,筆的轉折要掌握力量均勻,筆雖折而氣不斷。力量不均容易妄生圭角,軟弱無力。 提按 由于毛筆的材質特點,對于初學者來講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能夠自如地進行提按。所謂“提”“按”,就是指在運筆過程中通過腕力的上提和下按動作而使筆鋒的表現(xiàn)產生變化。一般來講,腕力下壓力量的大小和所形成的點線軌跡的粗細成正比,所施加的壓力越大,形成的點線就越粗。不過正如王頌余先生在范圖中提示的那樣,我們“可以用腕力的一張一弛來體會微妙的提按動作,因為小的提按動作是不易察覺的”。他在圖中用一條曲折線條的變化,向我們揭示了提按對線條的線性與線形的變化關系。在其中依據(jù)其線條變化軌跡,從起始之處可以看出他是以“按”——“快提”——“漸按”——“快提”——“重按”——“稍提”——再“重按”——“漸提”——“按”——“漸提”,這樣一個動作過程來完成的,由于在提按過程中他能夠完全控制住筆鋒,所以其完成的線條變化顯得非常自然到位。在這里王頌余先生向我們展示了起筆之按、運動過程中的漸提漸按、快提快按、收筆之提等動作。此外,還可以有起筆之提、收筆之按等動作。如果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握住這些動作,無疑會大大提高我們筆墨表現(xiàn)力。 “提”“按”既是運動的過程也是運動的結果,在線條的運行當中如果完全沒有提按,或者過多地不恰當?shù)厥褂锰岚?,不僅會使線條顯得乏味,也會大大影響其塑造形體的表現(xiàn)力,這其中有一個適度和適當?shù)膯栴}。比如圖中就提到“提按不宜太多太瑣碎”的問題,另外,我們在進行提按動作的時候,還要注意的是“提”和“按”實際上是一個矛盾,沒有絕對的“提”和“按”,不僅“提中有按”、“按中有提”,而且還要注意體味應該是以按的意念來完成“提”的動作,反之以提的意念來完成“按”的動作,如此,則當筆鋒下按時,不至于出現(xiàn)一片臃腫的墨漬,上提時,不至于出現(xiàn)一條輕飄的筆痕。 可以說提按是一切用筆變化的基礎,當我們能夠嫻熟地運用時,就可以比較順利地解決其他筆法問題。 滑澀 在理解提按之妙用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進一步把握好用筆的滑澀。如果說上面的提按是通過手腕微妙的上下動作來完成的話,滑澀則是利用手腕和指間前后左右的方向動作變化來完成的。通常講來,在運用滑筆時,除去常見的中鋒直管運筆表現(xiàn)之外,還可以執(zhí)筆稍高,握管稍松,待筆鋒著紙筆毫鋪開后,筆管梢稍向筆跡運行方向傾斜(亦即所謂的拖筆順鋒),比如在表現(xiàn)行云流水的時候,就可以運用此法。而在運用澀筆時,則可以相對地執(zhí)筆稍緊稍低,待筆鋒著紙之后,筆管梢梢向筆跡運行的相反方向傾斜(亦即廣義上的逆鋒)。古人所謂的“錐畫沙”、“屋漏痕”等用筆追求,也就是為了達到澀筆效果。在山水畫中,由于所要表現(xiàn)的物象多質地堅硬厚重,如山石樹木亭榭等,故而澀筆得到廣泛的應用,而若表現(xiàn)云水枝條則滑筆又使用得多一些。 就其技術要求而言,通常認為是要“滑而不流,澀而不滯”,就是說在運用滑筆時,要流暢而富有彈性和韌性,不因運筆較輕較快,就使線形與線性流于輕浮輕飄,而在運用澀筆時,又要凝重而蒼勁,不要因為運筆較重較緩,就使線形與線性顯得呆板僵滯。 轉折 滑澀的著眼點在于筆性變化,而轉折則傾向于筆形變化。如圖中提示說,“轉折就是方圓的畫法。轉是圓,也就是行筆當中,筆鋒圓著轉向另一方向。折是方,也就是行筆當中,筆鋒方著轉向另一方向。轉筆要輕提,別停留,筆一滯留就沒有勁了。折筆要輕按,稍留筆,就有力量了”。特別還要指出的是,轉是圓,但是不能以圓為圓,而應以方為圓,反之亦然。也就是說當筆鋒進行圓轉或方折的動作時,不應理解為是如同幾何學意義上的圓弧或折線那樣純粹,而應該認識到筆下進行的圓轉動作是由若干短直線動作相連接而成,而方折動作又是由若干短弧線相連接而成。如此,則圓轉而內含筋骨,富有彈性和韌性方折而不妄生圭角,使其遒勁厚重。 頓、挫、揉 圖中對于頓、挫、揉的解釋十分妥帖,即“一般說來,停筆下按就是頓。挫比頓的按勁大,帶有突然往下挫的力量。有時筆一下挫,鋒就散開了。還有一種揉筆,揉是在頓筆時加用一些不同方向的揉按動作,這樣可使墨或色產生濃淡干濕在一個面上的渾融效果”??梢哉f“頓”與“挫”、“揉”是“按”的轉換形式,是“按”的變種。點延長成線,線縮短為點,線和點的擴展又成面。上面所講的滑澀和轉折都是當線條具有一定長度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xiàn),而當線條短縮為點的時候,提按動作受到局限,是在一個極為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完成的提按動作,于是就有了頓、挫、揉等形態(tài)的產生。圖中就列舉了幾種不同形態(tài)的“揉”,從中可見,“揉”在許多情況下還是與“點”密不可分的。 點 “點”,可以按照用筆的方法不同而分為:彈(或曰打,速度較快,有筆鋒著紙即被反彈上來的感覺);揉(或曰按,筆鋒常有平面的縱橫向移動的動作,運筆速度較慢);戳(以爆發(fā)力快速戳紙,常常形成散鋒);擺(執(zhí)筆稍遠,筆管側臥,從容擺置);排(筆法與“擺”大致相同,只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重復排列)。按照用筆的方向不同而分為:中鋒點、側鋒點、臥鋒點。按照形狀的不同而分為:圓點、方點、橫點、縱點、組合點。按照組合方式的不同而分為:連綿點(其中可以包括橫向連綿、縱向連綿);聚散點(許多情況下,連綿點過多容易產生平的感覺,因此就需要聚散的節(jié)奏)。按照用墨的方法不同而分為:焦墨點、濃墨點、淡墨點、干墨點、濕墨點、漬墨點(用宿墨常有此效果)。按照所起作用而分為:物象點(根據(jù)所處位置而被賦予不同物象意義,如可以為樹木也可以為草叢);結構點(山石樹木的勾連處或突出處常用此點以示強調);關系點(有時為了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也時常需要加點一些起互相連接作用以及或強調或減弱作用的點,見圖一);氛圍點(往往在畫面整理階段,為了塑造整體氣氛,而不顧物理的合理性而進行的“點”,亦即所謂的“劈頭蓋臉點”、“有一點無一點’、“有此一處便應有此一點”,見圖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