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廖名春)

 方竹云天圖書館 2016-03-06

 

《郭店楚簡老子校釋》

 

廖名春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6月第1

 

 

甲本第一編

 

第一章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

消除智謀,拋棄辯慧,人民會得到百倍的好處。消除機巧,拋棄私利,盜賊就會沒有。不用心計,不鉤心斗角,百姓就會歸樸返真。13

三言以為文不足,故命之有所囑。

以上三句為文尚有不足,所以告之還另有囑咐。19

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養(yǎng)視純素,保持質(zhì)樸,減少私心,減少嗜欲。25

 

第二章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眾溪流之王,是因為它們能處于眾溪流之下,因此才能成為眾溪流之王。30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圣人走在百姓的前頭,指揮百姓,就得以身退讓;34其位居百姓之上,就得講話謙虛。35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

盡管圣人位在百姓之上,但由于言詞謙虛,百姓并不覺得他們的地位過于優(yōu)厚;盡管圣人走在百姓之先,指揮百姓,但由于他們?yōu)槿送俗專傩詹⒉患岛?,反而樂于擁戴他們而不止?SPAN lang=EN-US>42

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正因為圣人不和天下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和他爭。45

 

第三章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僉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

罪惡沒有比好欲更重的了,災咎沒有比貪得更過頭的了,兇禍沒有比不知滿足更大的了。56

知足之為足,此恒足矣。

以知道57滿足作為滿足,這就永遠滿足了。58

 

第四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于天下。

用道來輔佐人君的人,不打算以武力在天下逞強。62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善于輔佐人君的人,只要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就行了,不能靠用兵來逞強。66

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長。

實現(xiàn)目的而不要夸耀,實現(xiàn)目的而不要驕傲,實現(xiàn)目的而不要矜持,這就叫作實現(xiàn)目的而不逞強,他的事業(yè)就會美好而長久。76

 

第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通,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

古代善于為士的人,一定是精微玄妙,深不可測的,所以作文來形容就是。85

豫乎[]如冬涉川,猶乎其如畏四鄰;嚴乎其如客,遠乎其如釋;屯乎其如■,沌乎其如濁。

行動非常猶豫啊,就像冬天空手過河一樣;疑畏戒懼啊,就像害怕兇惡的四鄰一樣。非常嚴肅啊,就像客人一樣不可親近;與人關(guān)系非常疏遠啊,就好像要分手一樣。非常純樸啊,就好像沒有加工雕琢過的原木一樣;渾渾沌噸啊,就好像渾濁的積水一樣。99

誰能濁以靖者?將徐清;誰能牝以主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浧。

誰能以濁為靖?濁就將漸漸變清;誰能以卑為貴?愿為卑者的人就會漸漸產(chǎn)生。掌握此規(guī)律的人,不愿崇尚盈滿。111

 

第六章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

有為的就會敗,有持的就會失。114

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

圣人沒有什么為,所以就沒有什么??;沒有什么持,所以就沒有什么失。118

臨事之紀:慎終如始。此無敗事矣。

遇事的要領,像對待開始一樣謹慎地對待終結(jié)。這樣,就不會使事情失敗了。125

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眾之所過。

圣人以不欲為欲,不以難得之貨為貴;以不教為教,走大家走過的老路。133

是故圣人能尃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所以圣人能以萬物之自然為本,而不能自己有為。138

 

第七章

 

道恒無為也;侯王如能守之,而萬物將自為。

道以無為為常,侯王如能堅持無為之道,萬物就會自然而成。142

為而欲作,將正之以無名之樸。

有為就會欲生,就當用沒有名稱的最為樸素的自然——道來糾正。145

夫亦將知足,知足以靜,萬物將自定。149

這樣也就會知道滿足,知道滿足就足以明察,萬物就會自然安定。150

 

第八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為為,以無事為事,以無味為味。152

大,小之;[多,少之。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大的,要把它當成小的;[多的,要把它當成少的。對怨恨,要以恩德去回報。考慮難事要在它是簡易的時候,處理大事要在它是細小的時候。這是因為天下的難事一定由簡易開始,天下的大事一定由細小開始。所以圣人永遠不為大,因此能成就他的大。輕易地給別人許諾,一定很少遵守信約。]多把事情看得容易,一定會多招致困難。156

是以圣人猷難之,故終無難。

所以圣人謀劃事情總是從難考慮,因此永遠沒有困難。159

 

第九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也,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此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這就有惡了;都知道善是善,這就有不善了。162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

有和無相對而產(chǎn)生,難和易相對而形成,長和短相對而體現(xiàn),高和下相對而呈顯,音169和聲相對而應和,先和后相對而隨從。170

是以圣人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圣人以無為處理世事,以不言推行教化。172

萬物作而弗治也,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也。

萬物興起而不干涉,各有所為而不主導,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有功。177

夫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正是他不以有功自居,所以功勞就離不開他。179

 

甲本第二編

 

第十章

 

道恒無名,樸,雖小,天地弗敢臣。

道本來就沒有名稱,它質(zhì)樸原始,雖然微小,但天地不以它為臣。185

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王侯如果能遵守大道,萬民將會自動賓服。188

天地相合也,以輸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焉。

天地陰陽交合,從而降落甘露,沒有人下令而自然均勻地潤澤于人。192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

于是開始給它創(chuàng)造名稱,名稱既然也有了,王侯們就應該懂得它,懂得了它,就可以不失敗。197

譬道之在天下也,譬猶江海之與小谷。

道在天下,就如同江海與小溪流一樣,沒有誰能與它相比。201

 

甲本第三編

 

第十一章

 

有象混成,先天地生;清寥,獨立不亥,可以為天214下母。

有一個融渾而成的物象,在有天地前就產(chǎn)生了。它空虛寂寥,獨立而不依附誰,可以做天地的母體。215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

它的本名無從知曉,給它一個稱號叫做道,我勉強將它稱之為大。220

大曰折,折曰轉(zhuǎn),轉(zhuǎn)曰返。

大了就會折敗,折敗就會轉(zhuǎn)化,轉(zhuǎn)化就會復返。224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天有大,地有大,道有大,王也有大。228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

封域內(nèi)有四個大,而王居其一。23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235

 

第十二章

 

天地之間,其猶橐管與?虛而不屈,沖而愈出。

天地之間,就像個風箱一樣。虛而不可窮盡,空而愈來愈多。242

至虛,恒也;守沖,篤也。

達到虛,就能永恒;保持空,就能長久。249

萬物旁作,居以顧復也。

在萬物群起之時,要守持住虛空以觀看它們的復返。254

天道云云,各復其根。

天道是運動不已的,萬物最后還是要返歸各自的本始。260

 

甲本第四編

 

第十三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膬也,易判也;其幾也,易踐也。

其事安穩(wěn),則容易掌握;其事尚未萌兆,則容易想辦法對付;其事脆弱,則容易分割;事情微小,則容易踐滅。267

為之于其無有,治之于其未亂。

處理事情要在它未發(fā)生之前,治理國家要在它未亂之前。268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臺,作[于壘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樹,產(chǎn)生于像毛尖小的幼芽;九層的高臺,始作于一筐一筐的泥土;百仞的高山,也是從腳下一步一步開始。271

 

第十四章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懂得大道的不說,說的不懂得大道。273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懂得大道的不說,說的不懂大道。273

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廣,同其塵,畜其銳,解其忿,是為玄同。

閉上你的嘴巴,堵上你的耳朵,附和大眾,混同一般,掩藏你的鋒芒,解脫你的忿恨,這就叫作玄妙的一致。284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所以不能因故而親近誰,也不能因故而疏遠誰;不能因故而利誰,也不能因故而害誰;不能因故而看重誰,也不能因故而輕視誰,這樣才能成為天下顯貴。290

 

第十五章

 

以正之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用正常的政策來治國,以出奇變異的計謀來用兵,用無為的政治來奪取天下。293

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我根據(jù)什么知道這樣是對的呢?因為君主嚴刑苛法越多,而百姓越容易背叛;百姓先進的工具越多,而國家就越混亂。302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

人民越聰明,而邪異的事物就越多;法令制度越嚴明,而盜賊就越多。309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為,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所以圣人說:我無所事事,而百姓自然富裕;我無所做作,而百姓自然主動地去做;我喜歡安靜,而百姓自然端正;我以不欲為欲,百姓自然樸實。314

 

甲本第五編

 

第十六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稟受德性深厚的人,可與襁褓中的嬰兒相比。316

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

毒蟲虺蛇不蟄,兇鳥猛獸不搏。322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陽怒,精之至也。

筋骨雖然柔弱,但小拳頭卻攥得很緊;雖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媾,但小生殖器卻會時時翹起:這是精氣充沛極了的緣故。331

終日號而不憂,和之至也。

整天號哭,卻不生病,這是元氣淳和到極致的表現(xiàn)。336

知曰常,知和曰明,隘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元氣淳和就會長久,懂得長久之道就是明智;阻礙自然的生命就是災祥,貪心支配精氣就會自戕。342

物壯則老,是為不道。

事物壯盛就會衰老,這就叫作不合于道。344

 

第十七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名譽與生命,誰更親切?生命和財產(chǎn),誰更重要?它們的得與失,誰更有害?348

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

過分的愛惜,一定會造成更大的破費;過多的收藏,一定會導致更多的損失。350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侮辱;懂得休止,就不會遭遇危險:這樣就可以永保長久。352

 

第十八章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道之用也。

返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355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亡。

天下萬物由已有之物而形成,而最初的已有之物是由無形的大道而產(chǎn)生。357

 

第十九章

 

持而浧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

積蓄財物而使之盈滿,不如罷休;錘煉兵鋒而使之銳利,不能保持長久。365

金玉浧室,莫能守也;貴富而喬,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金玉滿堂,沒有誰能守住;有財有勢而驕縱,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功業(yè)一成就引身而退,這才是自然之道。368

 

乙本第一編

 

第一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治理人民,養(yǎng)事天體,沒有能跟節(jié)儉相比的。373

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

只有節(jié)儉,才能早有所得;早有所得就叫作注重積德。380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注重積德就會無往而不勝,無往而不勝就沒有誰知道他的極致。382

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

沒有誰知道他的極致,他就可以擁有國家。385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有國而重本,就可以長久。這就叫做根深柢固、長生久治之道。389

 

第二章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追求學問的想讓學問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想讓學問一天天減少。393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

減少了還要減少,直到無所施為為止。無所施為就能無所不為。397

絕學無憂。唯與呵,相去幾何?美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絕棄知識學問,才能無憂無慮。唯唯諾諾與大聲呵斥,相距有多遠?美麗與丑惡,差別有幾許?百姓所害怕的在上者,也不能不害怕百姓。406

 

第四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得寵受辱都使人膽戰(zhàn)心驚,尊貴和招致大難都在于自身。410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為什么說得寵和受辱都使人膽戰(zhàn)心驚?得寵并非好事,得寵使人膽戰(zhàn)心驚,失寵也使人膽戰(zhàn)心驚,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使人膽戰(zhàn)心驚。416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有何[]

為什么說尊貴和招致大難都在于自身?我之所以招致大難,就是因為我有一個自我;如果我沒有這個自我,又怎么會招致大難?419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因此,人看重以自我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給他;人珍愛以自我為天下,才可以守住天下。427

 

乙本第二編

 

第五章

 

上士聞道,僅能行之。

上等之士聽說大道,只能遵行。430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中等之士聽說大道,好像信好像又不信。431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下等之士聽說大道,大加恥笑。如果他不大加恥笑,大道就不足以是大道。434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孛,夷道如類,進道如退。

所以《建言》有這樣的話:光明的大道好像暗昧,平坦的大道好像崎嶇,前進的大道好像在倒退。439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zhì)真如渝。

高尚的德行像卑下的溪谷,非常的白色像骯臟的墨污,寬廣的德行像有所不足,強健的德行像衰弱懈怠,質(zhì)樸堅貞像變化不定。445

大方無隅,大器曼成。

最方正的東西無棱無角,最好的器物就在不成。449

大音■聲,天象無坓,道……

最洪亮的聲音幾乎聽不出,最大的形象無影無蹤,道……452

 

乙本第三編

 

第六章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痗。

堵上你的耳朵,塞上你的嘴巴,一輩子不會困窘。458

啟其兌,塞其事,終身不治。

敞開你的嘴巴,忙碌于你的各種事物,一輩子不會沒有困窘。463

 

第七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最成功的像有缺損,但它的功用卻不會衰竭。466

大浧若盅,其用不窮。

最盈滿的像空虛,但它的功用卻無窮盡。468

大巧若拙,大呈若詘,大直若屈。

最靈巧的像笨拙,最好的辯才像不善于辯說,最筆直的像曲曲折折。474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躁動能戰(zhàn)勝寒冷,心靜能制服炎熱,清靜無為是天下的正道。479

 

第八章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

善于建立的,不可拔除;善于守持的,不會脫落,子子孫孫都能依此而行,祭祀就不會絕止。484

修之身,其德乃貞;修之家,其德有余。

依此修身,他的德行就會純真;依此治家,他的德行就會有余。487

修之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依此治鄉(xiāng),他的德行就會久長;依此治國,他的德行就會豐厚;依此治理天下,他的德行就會普遍廣大。491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用他修身的原則觀察他的自身,用他治理家的原則觀察他的家,用他治國的原則觀察他的果,用他治理天下的原則觀察他的天下。492

吾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我為什么知道天下會是這樣?就是依靠這一方法。494

 

丙本

 

第一章

 

大上,下知有之。

最好的世代,為下只知道有君上,而不感到他的存在。498

其次,親譽之。

其次,為下親近他贊譽他。500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再次,為下畏懼他;更次,為下看不起他。503

信不足,安有不信。

是為上者的信用不夠,才出現(xiàn)為下者對為上者的不信任。506

猷乎,其貴言也。

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吧,要慎重為言!509

成事遂功,而百姓謂我自然也。

業(yè)成功就,百姓都說是自己做到的。511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智慧出,安有大偽。

“大上”“治世”“無為”之道廢棄,才有了衰世的仁義觀念。機智巧慧出現(xiàn),才有了頭等的詐偽。516

六親不和,安有孝慈。

六親關(guān)系不和諧,才有了子孝父慈說。517

邦家昏亂,安有貞臣。

國家黑暗混亂,才有了貞正之臣。519

 

第二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

君上以自然無為之大道為準的,天下萬民就會移心歸往之。524

往而不害,安平太。

天下萬民移心歸往而君上不加拘束,天下就會和平康泰。525

樂與餌,過客止。

音樂和美食,能使過客為之止步。526

故道之出言,淡呵其無味也。

道的表述,平淡而無味。530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

道雖視之不得見,聽之不得聞,但它的效用卻是不能窮盡的。533

 

第三章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君子平時以左為貴,用兵時則以右為貴。536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所以說:兵器,是不吉祥的東西,沒有辦法才用它。537

銛襲為上,弗美也。

(即使不得已而用兵),也要以掩藏兵鋒為上,不能好戰(zhàn)。544

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好戰(zhàn),就是喜歡殺人。而喜歡殺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546

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

所以吉事以左為上,喪事以右為上。548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所以軍禮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這是說用喪禮來對待軍禮。551

故殺人眾,則以哀悲涖之。

所以殺人眾多,就要以悲哀的心情來對待之。553

戰(zhàn)勝,則以喪禮居之。

打勝了,就要用喪禮來處理它。554

 

第四章

 

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

有為之者必敗之,有持之者必失之。556

圣人無為,故無敗也。

圣人沒有什么為,所以就沒有什么敗。557

無執(zhí),故無失也。

沒有什么執(zhí),所以就沒有什么失。557

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從事也,恒于其且成也敗之。

對待結(jié)束像對待開始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人們做事,常常在它將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559

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圣人以不欲為欲,不以難得的貨物為珍貴。559

教不教,復眾之所過。

以不教為教,走大家走過的老路。560

是故圣人能尃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所以圣人只能本萬物之自然,而不能自以為是。56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