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1587-1672)明末清初說書藝人,出生于通州余西場。原名曹永昌,字葵宇,為曹氏武惠堂遷南通州余西場第十三世孫。15歲因觸犯封建法規(guī),連夜逃至泰州。他指柳為姓,名逢春,號敬亭,因臉上長有疤痕,人稱“柳大麻子”。他長期流落江湖,借說書糊口。他虛心求教,自成一格?!靶斜樘煜?,沒有敵手”,被后人譽(yù)為中國曲藝、揚(yáng)州評話的開山始祖。他曾為南明權(quán)臣馬士英、阮大成的幕客,因道不同,后入抗清名將左良玉帳下,人稱“柳將軍”。他與復(fù)社人員往來密切,與冒辟疆、吳偉業(yè)、錢謙益等名士結(jié)為好友。 冒辟疆(1611-1693)清初文學(xué)家。名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人。冒起宗之子,明末副貢。授臺州推官,不赴。明亡后隱君不仕,屢次拒絕清官吏的舉薦。能詩文。著有《巢民詩集、文集》等。 康熙元年(1662),柳敬亭于淮南隨卸職清漕運(yùn)總督蔡士英北上至北京,演出于各王府之間,和官僚政客接觸頻繁,有相當(dāng)影響。曹貞吉《珂雪詞》書首附錄詞話載:“柳生敬亭以評話聞公卿,入都時邀至接踵。------敬亭名由此益重”??滴?年(1669)已83歲高齡的柳敬亭來到如皋城冒辟疆寓所水繪園。老友相逢且驚又喜,倆人敘舊話新,頗有諸多感慨。冒辟疆與柳敬亭談起了柳當(dāng)年在左良玉帳中的往事。 話說清兵入關(guān)南下時,明將寧南伯左良玉正率兵討伐馬士英,而對清兵入侵不聞不問,柳敬亭心懷“國變”之悲憤,奮不顧身只身赴左營之中,力勸左良玉以抗清大局為重。左良玉以柳善辯,于是“欲以觀其能,帳下用長刀遮客,引其就席,坐客咸振失次,柳索酒,詼啁諧笑,旁若無人,左大驚,自以為相見恨晚”。左良玉要他做官,他一笑置之。自在左營以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最拿手,繪聲繪色,十分傳神?!拔渌纱蚧ⅰ笔撬哪檬趾脩?,聽得人如癡如醉。左軍后來抗清有功,與柳敬亭說書鼓舞軍心士氣有很大關(guān)系。左良玉病故在九江舟中后,柳敬亭四方奔走,將左良玉抗清故事編寫成評話,到各地開講,使聽者“亡國之心頓生、檀板之聲無色”。他不但對左良玉有知己之感,更表達(dá)了家國之痛。每憶及于此,柳敬亭都不由得潸人淚下。 冒辟疆聽到傷感之處不禁回想起自己27歲英年早逝的愛妾、“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也頓生悲憐、淚如雨下。柳敬亭在水繪園中即席獻(xiàn)藝,冒辟疆百聽不厭,家中另一蔡姓小妾也隨聲附和,冒辟疆以柳友為傲。臨別時,冒辟疆以詩相贈:“憶昔孤軍鄂渚秋,武昌城外戰(zhàn)云愁。如今衰白誰相問,獨(dú)對西風(fēng)哭故侯”(冒襄《詩觀》)。兩位老友依依惜別,互道珍重。 康熙11年(1672),柳敬亭因病86歲高壽終,走完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苦旅。柳為長房長孫,民間習(xí)俗講究落葉歸根,死后葬于余西場南曹氏祖塋,有“柳公墓”為證! 如皋才子冒辟疆與柳敬亭兩位鄉(xiāng)賢友好交往的故事,至今仍在南通地區(qū)一帶廣為流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