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詩歌的語感 苗雨時 近來閱讀網(wǎng)上詩歌,且不說內(nèi)容如何,單從話語層面來看:有的暢達,有的艱澀;有的獨特;有的尋常;有的有詩味,有的無詩味;有的引讀者入詩,有拒讀者于詩外…… 這使我想到了詩歌的語感問題。 語感,又有人稱為語言直覺,似乎是很神秘的東西。郭沫若說:“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實在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闭f不清,還必須得說。專門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對“語感”有這樣的解說:“人們常說‘語感’,這是個總的名稱,里面包括語義感,就是對一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當然也包括語言感,有的人學話總是學不像,就是因為對語言不敏感?!边@段話說明“語感”的要素是:語義、語法和語音。 我們揣度,詩歌的語感,仿佛好像“皰丁解?!钡挠稳杏杏?。皰丁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詩人對于語言的運用,似乎也應(yīng)達到此種出神入化的境界。 試舉例:臧克家寫《難民》一詩,開頭兩句是“日頭墜在烏鴉巢里,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钡诙湓灼涓?。第一稿寫道:“黃昏里搧動著歸鴉的翅膀”;第二稿改為:“黃昏里還辨得出歸鴉的翅膀”;第三次才定稿:“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種情景:黃昏朦朧,歸鴉滿天,黃昏的顏色一霎一霎的濃,烏鴉的翅膀一霎一霎的談,最后兩者漸不可分,好像烏鴉的翅膀的黑色被黃昏溶化了。在此,我們不僅看到了詩人觀察的精微,也體認到了他對詞語性能的高度的敏感。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認知,所謂語言感并不是神秘莫測的東西,它就是對詞語的意義、范圍、色彩、情味、語氣等,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因為,詩歌是心靈語言,所以有人也稱“語感”為“內(nèi)心視力”。只有具備了語感,才能體味出語言的微妙和精湛,從而創(chuàng)造出立在紙上的富有神韻的文字。 詩歌的語感,是詩歌寫作的基本能力。 而且,語感并不止于語感,它直接關(guān)系到詩人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藝術(shù)風格。既是個性與風格的基質(zhì),又是個性與風格的展現(xiàn)。古代詩人,李白的奔放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蘇拭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現(xiàn)代詩人,郭沫若的狂飚突進的雄奇壯闊,艾青的蘆笛樣的哀郁雋麗,田間的鼓點般的沉實直截等等,都是他們獨具魅力的語感所使然。 詩人語感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從稚嫩到成熟的發(fā)展過程,它是可以在語言學習和運用中,經(jīng)過逐步鍛煉而取得的。取得之后,還應(yīng)不斷地更新、深入和延展,甚至有大的轉(zhuǎn)變…… 我們有意識地注意到這一點,增強自己的語言覺識,正是提高我們的詩歌表現(xiàn)力,使詩歌更好地書寫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情態(tài)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