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垂糯鷼v史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的親們,肯定會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宋朝的大臣或后宮妃子并不稱皇帝為陛下、圣上、皇上、天子等常見稱呼,而是稱其為“官家”。 前有秦漢唐,后有元明清,都不這樣稱呼,為何唯獨宋朝皇帝會被成為“官家”呢?真是好奇怪? 原來,這與宋太祖出身和登基過程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趙匡胤是后周的大將,在部下的擁護下,發(fā)動陳橋兵變才“黃袍加身”。 因此,他覺得稱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這樣一個方法,不稱“朕”,稱“官家”。 其實,這個詞也不是趙匡胤自己愣造出來。 早在《晉書·石季龍載記上》中就有:“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的記載。 胡三省注云:“稱天子為官家,始見於此?!睋?jù)說這是從《韓氏易傳》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被枚鴣怼?/span> 這一稱謂在宋代的流行,事實上已把“官家”視為一種職業(yè),與“農(nóng)家”、“漁家”、“酒家”等等置于同一層面。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忽然心血來潮,問大臣趙普說:“天下何物最大?”這一下子問住了趙普。 皇帝并不罷休,又追問下來。趙普想了想說:“道理最大?!?/span> 從而明確了皇權(quán)應置于“道理”制約之下的理性定位。 也是在“天下道理最大”的朝野共識下,包拯在在上朝的時候,因情緒過度激動,可以噴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 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大詞人周邦彥也可以和宋徽宗,因為同時喜歡上名妓李師師而爭風吃醋。 |
|